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化汤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化汤由厚朴、大黄、枳实、羌活4药组成,出自金元刘完素《素问气宣保命集》,为中风病中脏腑大便不通而设.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可广泛应用于中风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多为本虚标实,虚者属肝肾气血之虚,实者为风阳痰火之实。若肝阳痰风骤升,危及生命时,宜急则治其标。下法的运用在此阶段具有重要意义。1无形痰火,当速降 内风患者大多挟有无形痰火,其势迅疾能顷刻毙命。如真中风(尤其是脑溢血等病),其症见猝然昏倒,口歪舌赛,懊依,时迷睡,脉弦大而数。为中风之初,邪将深入。宜急急清下撤火。常用大剂泻心汤加羚羊角粉。若昏噤舌红,大便秘结者,则予牛黄承气汤加羚羊角粉以清心开窍、通腑解痉;口噤面赤,鼻鼾气粗,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则用大剂礞石滚痰丸方煎灌之,其中有痉搐者宜大…  相似文献   

3.
张建军  张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4-54,56
目的观察中医口服汤药加灌肠的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加灌肠;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西医保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中风急性期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加灌肠的下法可以降低中风病急性期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下法为八法之一,它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消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祛邪迅速、护正及时的特点,尤其在急症中应用,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摘录数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5.
6.
十宣穴在中风病 (中脏腑 )中用于醒神开窍已为医者共识 ,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发现 ,十宣穴在促进偏瘫患者由软瘫期向痉挛期的转化中有较好的作用 ,可大大缩短时间 ,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患者均为我院 1994年~ 2 0 0 0年期间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及CT检查明确诊断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42~ 81岁 ;出血性脑血管病 8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2 2例。对照组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4~ 81岁 ;出血性脑血管病 7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2 3例。2 …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救治对于患者病情的转化和预后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发现临床常规取穴常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而醒脑开窍针刺法则反其道而行,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且越早介入针刺,疗效越佳,两种取穴方法迥异。醒脑开窍这一独特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实践的研究开辟出一个新的领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笔者结合上述发现,提出可通过基础实验研究寻求最佳阳经穴与阴经穴的配比,加以最适刺激手法与刺激量,优化组合,获取最佳治疗方案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郑丽 《中医学报》2016,(9):1391-139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中风敷脐方外敷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合用组36例,补阳还五汤组30例,敷脐方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4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基础治疗是给予吸氧、降血压、改善脑循环、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合用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补阳还五汤(黄芪30 g,桃仁15 g,红花15 g,地龙12 g,当归15 g,赤芍24 g,川芎12 g)治疗,每次200 m L,每天3次;加外敷中风敷脐方(细辛10 g,白芥子10 g,红参10 g,乳香10 g,没药10 g,肉桂6 g)治疗,研为散,每次3 g,敷于肚脐3~4 h,以胶布固定,每天1次。敷脐方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用中风敷脐方治疗,研为散,每次3 g,敷于肚脐3~4 h,以胶布固定,每天1次。补阳还五汤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补阳还五汤。观察4组患者临床临床疗效和临床疗效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敷脐方组、合用组临床疗效均有改善,以合用组改善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分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敷脐方组和合用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降低,合用组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中风敷脐方外敷治疗中风急性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川芎素合清开灵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上根据其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决定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近几年笔者将川芎素与清开灵合用,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再出血情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4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发病至治疗时间在1~24h之内,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疼、眩晕,辨证以中经络为主。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49岁;肌力0~Ⅰ级的11例,Ⅱ~Ⅲ级19例,Ⅲ+级以上的28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相关的中医药研究不断,本文通过查阅古籍,阅读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百余篇,将主要治疗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在治疗上,经验传承加理论创新,多有不错的疗效;在研究中,引入了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科研质量。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研究结果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较低,在将来的临床研究中需要更严谨的设计及规范统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笔者用自拟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12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临床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1]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头部CT检查发现脑梗死灶,入院前均未用过扩血管、溶栓等中、西药者,均可纳入观察病例.  相似文献   

12.
13.
中风急性期中医治疗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病情危重,变化多端,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而急性期的治疗与预后关系密切,文章通过综合概述近年来中医对中风急性期治疗的研究,总结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并提出日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风I号口服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火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复合对照研究,试验组用中风I号口服液结合西医治疗,对照组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各方面情况均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表明:试验组能迅速缓解中医火热证候,缩短急性期病程,加快颅高压症状的消除,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各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  相似文献   

15.
扶正护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以参麦注射液为工具药验证扶正护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为扶正护脑法的确立奠定临床基础。方法 将 6 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分别给予参麦注射液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参麦注射液能明显减轻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抑制白介素 - 1β(IL 1β)、白介素 - 6(IL 6 )等炎性介质的异常升高 ;降低血浆内皮素 (ET) ,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恢复两者的平衡 ,从而改善血管舒缩功能 ,临床总有效率达 9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表明以扶正护脑法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础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下法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时,历代医家多言慎重,如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然而在同一本书中,他又载述了大黄丸、三黄丸、泻青丸、犀角丸等十几张含大黄的名方,应用于心热、肝热、胃热之证,这就存在一个审...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因其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其中急性缺血性中风(Acute ischem ic stroke,AIS)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认为是由于某动脉供血区的血流因栓塞或出血而暂时或永久地减少所致,其病理过程涉及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下法是中医治则的八法之一,具有通便泻下的作用,适用于肠胃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和寒积蓄水等病证.做为辅助疗法灵活运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跌打损伤、泻痢初起、皮肤诸疾等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临床实践,我们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上遵循"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疾,治疾为先,次养血行血"(《丹溪心法·中风门》)的治则,首从疫治,采用温胆汤加减内服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16床资料1.l一般资料治疗组72例中,男54例,女18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4岁;脑出血ZI例(轻中型18例),脑梗塞sl例(轻中型46例);伴高血压57例,高酯血症43例。对照组48例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脑出血13例(轻中型11例),脑梗塞34例(轻中型31例);伴高血压37例,高酯…  相似文献   

20.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出血性中风生死的关键,抢救极为重要。临床中运用破血祛瘀,通腑泻下,逐水泄浊治法,能有效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对促进康复,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