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异性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反义核酸体外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观察互补于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三段硫代反义核酸(ASON)体外抗病毒作用,采用ELISA和PAP-ELISA法检测ASON作用前后2,2,15细胞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及X抗原(HBsAg、HBeAg、HBxAg)含量变化及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HBVDN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三段ASON均可抑制HBsAg、HBeAg和HBxAg的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80.65%、62.76%和78.07%;细胞内HBVDNA也明显减少。据此认为,HBxAg表达量下降可能系ASON序列特异性封闭作用所致,而HB-sAg和HBeAg表达量以及HBVDNA含量降低,可能是通过HBxAg对HBVDNA启动子的反式激活功能降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S-ASON)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 作者以2.2.15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HBV基因S区和C区的翻译起始位点设计合成了2段16聚S-ASON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培养细胞上清中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分泌情况。结果 当S-ASON浓度为每天2μmol/L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可分别达到88%和75%,而无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在HBV S基因起始区设计了1段ASO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作用细胞的HBV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ASON在每天给予2μmol/L的浓度情况下抑制88%的HBsAg产生,无关序列的寡核苷酸无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未见ASON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N)特异性抗病毒作用。方法在HepG22.2.15细胞中观察了4段16聚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不同功能区的ASON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ASON能显著抑制HBV基因的抗原表达(P<0.001),在S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sAg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C基因区的ASON(P<0.05)。反之,在C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eAg的抑制作用又明显优于S和Pre-S2基因区的ASON(P<0.01)。4段ASON的联合用药并不能增强其对HBV的抑制作用。结论ASON可能成为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2.15细胞进行脂质体干扰素与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实验,用ELISA法测HBeAg,用反向血凝法及ELISA法测HBsAg,用斑 交法测HBV DNA,结果证实,脂质体IFN体外对HBeAg的抑制率较IFN高,能较好地抑制HBV DNA,但与IFN一样,对HBsAg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 针对HBV核心启动子SP1位点,合成21mer硫代磷酸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及21mer无关对照寡核苷酸。采用LEISA,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了经寡核苷酸处理的HepG2.2.15细胞及空白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结果 TFO21组2.2.15细胞HBsAg及HBV DNA分泌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F  相似文献   

7.
肝舒胶囊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舒胶囊在2.2.15细胞培养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用2.2.15细胞体外培养,对肝舒胶囊抗HBV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肝舒胶囊5g/L加药后4d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为51.16%和74.83%,在加药后第8天抑制作用达高峰,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75.72%和80.02%。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中病毒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了解肝炎患者胃粘膜组织中忆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抗-HCVNS3单克隆抗体及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对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组织中HBV和HCV进行了检测。同时还用双标记技术对二种抗原进行了双重染色以了解其在胃粘膜组织中的分布。HCVNS3、HBsAg及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11/33)、48.48%(16/33  相似文献   

9.
王文奇 《山东医药》1997,37(4):16-16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的关系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王文奇为进一步探讨肝细胞癌(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6例HCC患者的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sAg、抗-HBc阳性组,抗-HBs阳性组,抗-HBe,抗-HBc阳性组其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55%(28/29例),78.95%(15/19例),40%(8/20),20%(2/10例),10%(1/10例),并提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在H-1δ9细胞中观察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及其硫代修饰物(S-ASODN)对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复制与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分子水平证实互补于HDV基因链核酶自裂位点和Steml区的ASODN可抑制核酶自裂的基础上,进一步台成针对该区684-698位核苷酸的15聚ASODN及S-ASODN,在培养的HIδ细胞中加人不同寡核苷酸,分别采用ELISA和斑点杂交法检测上清中HDAg及细胞中的HDVcDNA。结果加人终浓度为6μmol/L的S-ASODN后24hH1δ9细胞中HDVRNA复制及HDAg分泌均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845%和76.14%。S-ASODN的终浓度为2、4、6μmol/L时,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同等剂量时,ASODN与S-ASODN抑制作用相近。结论提示所用ASODN及S-ASODN均能有效抑制转基因细胞中HDV基因的复制与表达,为进一步在动物体内研究S-ASODN抗HDV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HBeAg阴性(双抗体夹心法)与HBeAg/IC形成及HBV变异株A1896的关系,评价HBeAg/I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单克隆抗HBe固相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IC;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3'碱基特异多聚酶链反应判断A1896变异;ELISA检测HBeAg、抗HBe,研究对象为117例慢性HBV感染者,20例健康对照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HBeAg/IC阳性血清中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IC阴性血清,P<0001(913%vs362%);29份HBeAg阴性、HBVDNA阳性血清中仅5例(172%)检出A1896,而且其中2例与野毒株(G1896)混合感染并伴HBeAg/IC阳性.29份中17份(587%)为HBeAg/IC阳性的G1896感染;血清抗HBe阳性组A1896检出率高于抗HBe阴性组,P<005(25%vs32%).结论HBeAg/IC为HBV活跃复制指标;临床HBeAg阴性、HBVDNA阳性患者仍多数为G1896感染,HBeAg/IC形致双抗体夹心法不能检出HBeAg;抗HBe应答可能为促使前C变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合成肽酶免疫分析法(spELISA)和美国Ortho公司第2代ELISA(2ndELIsA)对103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作筛选,阳性血清用重组免疫印迹法(4·RIBA)作鉴定,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以重新评价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存在状态及其意义。发现spELISA和2ndELISA检测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22.33%(23/103)和19.10%(17/89),阳性血清经4·RIBA鉴定仅59.09%(13/22)阳性,HCVRNA检出率亦仅为60.00%(9/15)。动态观察,约1/3抗HCV阳性患者抗HCV持续2~4周消失。血清反复冻融可使阳性检测吸光值(A492)下降,阴性检测A492值升高。血清抗HCV阳性和(或)HCVRNA阳性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但合并HCVRNA阳性患者预后较差。结果提示单独HCV感染不是本地区重型肝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抗HCV存在可能属既往感染或系“被动输入”所致,也可能为假阳性,检测HCVRNA对于确切了解重肝患者HCV感染状况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NS3和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对21例丙型肝炎患者尸检石蜡包埋肾组织中的丙型肝炎抗原(HCAg)进行检测。结果HCAg的检出率为619%(13/21),其中膜增殖性肾炎(MPGN)11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1例未见明显病变。HCAg阳性颗粒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21例中有17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呈阳性,同单纯HBV感染组相比,本组患者出现肾小球肾炎病变更为多见(χ2=85,P<001)。结论MPGN型是HCV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5.
肝毒清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的抑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细胞作为模型,观察了纯草药方肝毒清对2.2.15细胞分泌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影响,并以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为对照。提示草药肝毒清在体外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区段变异特点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结合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143例HBsAg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中X基因/BCP区的核苷酸(nt)1762碱基由A→T和1764碱基由G→A变异。结果在114份HBVDNA阳性血清中,37例感染BCP变异株,其中31例为慢性肝炎病例,6例为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AsI);其中41例HBeAg阳性AsI中仅2例检出,18例HBeAg阴性AsI中也有4例检出。HBeAg阳性的65例中,13例有BCP区变异,而HBeAg阴性的49例中,24例有BCP区变异(P<0.01)。结论错配PCR-RFLP检测这一对点突变,具有快速、简便、适用的优点;HBV毒株BCP变异可能与肝病变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准确、简便而又快速地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建立了套式和免疫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技术,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指标的检测,对HBsAg阴性肝病患者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套式PCR能将单次PCR的敏感性稳定地提高1000倍;免疫套式PCR可检测到0.1~0.01pg/L水平。检测HBsAg阴性肝硬化22例(A组)、HBsAg阴性慢性肝炎13例(B组)、HBsAg阴性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正常对照组30例(C组)及HBsAg(+)/HBeAg(-)肝硬化患者12例(D组),分别有45.5%、30.8%、13.3%和100%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HBVDNA在一些抗-HBs(+)肝病患者和所谓健康人的血清中也存在。A、B两组检出有HBV和(或)HCV感染患者分别占81.8%和53.8%。提示套式和免疫套式PCR是简便、快速而又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HBV感染可能是引起HBsAg阴性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且HBsAg阴性肝病病因大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应该重新认识自然感染者血清中抗-HBs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HBV感染者血清HBeAg/IC和HBV DNA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料与方法:HBV感染者117例,正常对照20例,研究对象排除其它肝炎病毒感染,半年内未经抗病毒及免疫治疗。采用ELISA及Nasted-PCR方法分别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免疫复合物(IC)和HBV DNA。 结果:117例HBV感染者血清中共检出HBeAg/IC阳性23例,HBVDNA阳性 55例, HBeAg/IC阳性者中 HBVDNA阳性率为91.3%(21/23例),而HBeAg/IC阴性的94例中HBV DNA阳性34例,阳性率为36.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反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HBV核心启动子Sp1位点(1734n-1754nt)及前C RNA,前基因组RNA5’端起始区(1814nt-1834nt)的21聚硫代修饰反基因寡核苷酸(DNan21)及反义寡核苷酸(ODNas21)。将各寡核苷酸与22.1.5细胞温育。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患者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DV)感染对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法对72例广东籍肝癌患者HBV、HCV和HDV血清标志以及血浆HBVDNA和HCVRNA进行了检测。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4.7%和18.1%,显著高于128名健康对照者。HBsAg和/或HBVDNA总阳性率为93.1%,抗-HCV和/或HCVRNA阳性率为27.8%,HBV和HCV重叠感染率为22.2%。其中61例HBsAg阳性肝癌的HDV血清标志检出率为14.8%,明显高于61例HBsAg阳性的肝炎对照者。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和HCV感染密切相关外,且可能与H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