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一类多因素遗传特征家族性疾病,包括Lynch综合征、家族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MYH相关性息肉,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Lynch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是因无效的错误配对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而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一系列相关癌症,常由MMR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突变引起.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性息肉(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APC基因突变引起的广泛性结肠息肉病.而MUTYH基因突变可引起MYH相关性息肉(MYH-associated polyposis,MAP).为了规范对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分子诊断技术流程,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制定检测大纲以供各相关实验室参考.本文对该大纲进行归纳并结合我国的大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l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占所有大肠癌的5-15%。HNPCC义称Lynch综合征或家族性癌综合征,通常可以分为Lynch Ⅰ综合征和LynchⅡ综合征两大类。Lvneh Ⅰ综合症又称遗传部位特异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sitespecific coloreetal cancer,HSSCC),在这类家系中大肠癌是唯一的恶性肿瘤,往往发病比较早,70%病变位于近端结肠,常见同步或异步的大肠癌。Lynch Ⅱ综合征又称癌症家族综合征(cancer family syndrome,CFS),  相似文献   

3.
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的结直肠肿瘤部分增加了MUTYH-相关息肉病(MAP)的内容[1]。2002年AL-Tassan等[2]首次报告MUTYH基因突变与人类肠肿瘤有关,该研究发现,一个多发性结直肠腺瘤/腺癌家族7个兄弟中3个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表现类似,但没有APC基因突变,不支持FAP;同时也没有检出肿瘤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不支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对MUTYH的分析发现,生殖细胞系双等位基因复合性杂合性突变导致其编码的165位和382位氨基酸改变,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将这类息肉命名为MUTYH-相关息肉病。该病变伴有结直肠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数量的息肉,具有进展为恶性的倾向。国内对其研究报道很少[3,4],还没有典型病例报告。本文就其诊断标准、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简述,旨在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疾病,占所有结直肠癌的2%~7%,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是该病的遗传学基础,临床以发病年龄早,多原发癌多见,以右半结肠癌为主。1990年国际HNPCC协作组制订阿姆斯特丹标准,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可诊断为本病:(1)家族中至少有3例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结直肠癌者,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又被称为Lynch综合征,占结直肠癌的1%~6%。作者共发现16家系60例HNPCC,现与随机收集散发性大肠癌(SCRC)35例作一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1]。尽管IBD相关CRC在CRC中所占比率不高,但却占IBD死因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也叫Lynch综合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5%~10%[1,2]。由于此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与散发大肠癌有所不同,近年来与之相关的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复习近年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红明 《临床医学》2004,24(7):28-29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 polyposis FAP)是一种可累及结、直肠,具有很大癌变倾向的遗传性疾病。现结合13例病例资料就其临床特性及诊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陶雅军  陈英杰  刘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57-2159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1例散发性大肠癌的2、17号染色体的2个位点的MSI。结果: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均存在一个位点的MSI,11例散发性大肠癌中1个有MSI。结论: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发生的基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按其发病类型可分为散发性、家族性与遗传性3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不同发病类型结直肠癌的内在分子机制。生殖细胞系(germline)突变是遗传性结肠癌的发病基础,而散发性结肠癌则是由体细胞突变而产生的。在结直肠癌发生的病因学中,有3类基因的突变,即癌基因(oncogenes)、肿瘤抑制基因(suppressor genes)以及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突变。通过对结肠癌相关基因的了解,可更好地识别结肠癌的不同表型以及遗传性结肠癌基因学的检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种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在1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发现的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FAP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21—22,并被克隆。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患病者从青春期开始结直肠黏膜出现成百上千的腺瘤性息肉,此病的严重性在于癌变率高,而且癌变常不限于一处,为多中心。  相似文献   

12.
韩英 《临床荟萃》2016,31(6):585
诊断为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约30%有家族史,但是仅5%~6%携带已知的遗传性癌综合征相关基因 种系突变。由于疾病表型和遗传学检测敏感度的限制,受累CRC家系的评估和管理非常棘手。本综述介绍了目前已 知和未知(未来需要研究)的家族性CRC;用来判定与遗传性CRC相关的其他遗传/表观遗传因素相关的、新的基因 组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CRC的发病率居第3位,病死率居第4位。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在非洲和中亚地区发病率低。在西方人群中,CRC终身罹患风险约为5%[1],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追溯到特定的高危因素,如肿瘤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但85%的CRC患者追溯不到危险因素[2]。多种生物学代谢路径异常都可以导致正常细胞发展为恶性肿瘤细胞,很难对其进行检测及干预,但结直肠息肉是CRC的发生必经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8个遗传性HNPCC家系,其中符合Amsterdam标准Ⅱ2个,Japan标准5个,Bethesda指导原则1~3项1个,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8个家系107人,有癌症患者20例。平均年龄53.35岁,发病高峰年龄50~59岁。20例中肠癌15例,其中右半结肠癌5例,左半结直肠癌10例;肠外癌5例。结论:武汉地区HNPCC家系与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RC)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轻、肠外癌发病率高、常见多原发癌及好发于右半结肠的特点,某些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情况及腹腔镜结肠镜对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25例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行腹腔镜结肠镜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12.19%(P<0.01)。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摘除16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的结肠部分切除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100%,未出现并发症。25例术后随访0.5年~4.0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3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同时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6.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高趋势,其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但一般认为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微卫星不稳定等。自1993年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P62)在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CRC)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包括非腺瘤性和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和肠镜标本组织,另取正常患者结直肠粘膜作为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根据肠组织进行病理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Beclin-1、P62在息肉、癌组织以及正常肠黏膜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共51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58.7±13.9(28~95)岁。其中,腺瘤性息肉14例、非腺瘤性息肉16例、CRC11例及正常结直肠黏膜10例。 结果HIF-1α在正常结直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CR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1.2%、64.3%和81.8%;Beclin-1在对应各组阳性率为40.0%、62.5%、85.7%和90.9%;P62在对应各组阳性率为30.0%、56.3%、78.6%和90.9%。与正常组比较,非腺瘤性息肉中HIF-1α、Beclin-1和P6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瘤性息肉以及CRC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呈递增趋势,CRC中表达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P<0.05)。 结论HIF‐1α以及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P62在CRC以及腺瘤性息肉表达显著高于非腺瘤性息肉以及正常结直肠黏膜,呈递增趋势,提示缺氧和自噬功能异常可能参与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Lynch和他的同事们仔细的描述了这种疾病的遗传学和临床特征 ,由此 ,HNPCC又被称作Lynch综合征。本病的特点 :肿瘤发生早 ,好发于近侧结肠 ,同时或异时大肠癌多见 ,常见肠外恶性肿瘤。本病的诊治、随访与一般散发大肠癌有所不同。材料与方法本病按1991年国际HNPCC协作组制定的Amsterdam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以下三点 :1、家系中至少有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患者 ,其中1例必须是另外2例的直系亲属 ;2、大肠癌必须累及连续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假性蛋白激酶3(Trib3)、微小RNA-1827(miR-1827)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97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作为结直肠癌组,选取同期8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织作为息肉组,选取同期行结直肠镜检查的9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中Trib3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不同组织中miR-1827表达水平;分析Trib3、miR-1827表达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结直肠息肉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Trib3与miR-1827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Trib3高表达比率高于息肉组和对照组,miR-1827水平低于息肉组和对照组;息肉组Trib3高表达比率高于对照组,miR-1827水平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rib3、miR-1827表达水平与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直径、组织病理学分型、息肉数目有相关性(P<0.01)。Trib3、miR-18...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前病变,绝大多数的结肠癌均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由患肉发展到癌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结直肠息肉在普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高达1%左右,息肉切除后也有较高的复发率,我们对138例腺瘤性息肉切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3年内息肉再发患者为76例(5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