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各50例。3组均予以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小剂量组5 mg/d,中剂量组10 mg/d,大剂量组20 mg/d。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临床疗效,并观察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3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小中剂量瑞舒伐汀钙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1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次,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和内中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略高于对照组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应用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相比小剂量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每晚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对照组每晚服用辛伐他汀20 mg,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4、8周检测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血脂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TC、LDL-C、TG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血脂,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稳定型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筛选124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5 mg/d,大剂量组则为20 mg/d,各纳入患者62例,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大剂量组控制率64.52%高于小剂量组50.00%、无效率0.00%低于小剂量组6.45%,治疗后,大剂量组、小剂量相关指标优于治疗前,小剂量组TC、TG、HDL-C、CRP高于大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调脂效果更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高燕 《中国药业》2012,21(5):54-55
目的 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临床试验要求且确诊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瑞舒伐他汀组使用瑞舒伐他汀5mg/d治疗;辛伐他汀组使用辛伐他汀10mg/d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调脂疗效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比辛伐他汀调脂疗效更显著,两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47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对照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另选取47例相同疾病老年患者作研究组,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水平下降更明显,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水平上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利于血脂水平的控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45例采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为A组,45例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明显改善,B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表明B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A组(P<0.0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75.56%(P<0.05);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A组的17.78%(P<0.05)。结论与采用常规剂量相比,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且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5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5mg组、10mg组和20mg组,每组50例,3组患者与每天晚餐后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剂量分别为5mg、10mg和20mg,疗程均为18周.18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但20mg组的的TC、TG、LDL-C水平降低较其他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高脂血症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结果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提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ALT、AST比较无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达到强化降脂的作用,较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疗效显著,而且不增加肝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尿白蛋白/肌酐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cfPWV和尿白蛋白/肌酐较治疗前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升高(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使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尿白蛋白/肌酐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丸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18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1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丸,2.5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用药后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血流速度指标、血清中相关因子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9%(P<0.05)。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和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明显减轻(P<0.05)。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椎动脉、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内皮素-1(ET-1)、环氧合酶2(COX-2)和5-羟色胺(5-HT)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对氧磷酶-1(PON-1)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养血清脑丸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高,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流速度指标,调节ox-LDL、ET-1、COX-2、5-HT和PON-1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65岁以下患者10 mg/次,65岁以上患者5 mg/次,1次/d,每周给药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强力定眩片,4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及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6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听力障碍、眩晕、平衡障碍、头痛、耳鸣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血流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银脑通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8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RS、DHI-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DARS、DH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快,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银脑通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程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眩晕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9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黏附率(PAR)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5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12 mL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充分稀释,1次/d。两组在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弥散加权成像和Alberta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和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以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DWI-ASPECTS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DWI-ASPECT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LP-1、BDNF水平明显增多,血清NSE水平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血清GLP-1、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改善神经功能、脑部血流和血清GLP-1、BDNF、NSE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脑宁胶囊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86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丁咯地尔片,0.3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脑宁胶囊,3/粒,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眩晕评分、FS-CSA评分、脑多普勒超声(TCD)结果和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4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评分显著升高(P0.05),FS-CS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眩晕评分和FS-CSA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升高(P0.05),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脉动指数(PI)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TCD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AF、TXB2、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联合盐酸丁咯地尔片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PAF、TXB2、IL-8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前庭功能受损、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S-CSA评分显著降低,椎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FS-CSA评分和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T水平显著降低,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ET和CGRP水平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用于治疗颈性眩晕能够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升高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ET、CG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乌骨通胶囊联合骨肽片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治疗的226例颈椎骨质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113例)和治疗组(113例)。对照组口服骨肽片,0.6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乌骨通胶囊,1.5 g/次,3次/d。两组均经15 d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相关评分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0%(P0.05)。治疗后,两组颈项酸痛积分、肩背酸痛积分、活动受限积分、肢体麻木积分、头晕目眩积分等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SCS评分、ESCV评分、QLQC30评分均显著升高,但NDI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ASCS评分、ESCV评分、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椎动脉血流速度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乌骨通胶囊联合骨肽片治疗颈椎骨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颈部活动能力,改善眩晕程度及椎动脉血流速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豪  余翠红  常婷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1):2035-2038
目的 探讨丹参滴注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选择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滴注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观察14 d。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脑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86.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33.29±7.35)cm/s和(33.59±8.14)cm/s,对照组分别为(30.22±8.02)cm/s和(30.78±7.19)cm/s,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数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滴注液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能改善脑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替扎尼定片,2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 L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至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HAD评分、NRS评分、WHOQOL-BREF评分及生理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HAD评分和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及周围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而餐后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生理应激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