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基于《傅青主女科》探讨傅山治疗月经病的辨证思维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傅青主女科》中血崩篇和调经篇正文部分所包含的中药方剂,对药物组成进行数据整理及规范化处理,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18.2构建中药网络进行关联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25.0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复方中的高频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傅青主女科》血崩篇和调经篇共包含中药方剂22首,涉及中药55味,总用药频数183次,寒性药、甘味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归经以肝经为主。通过筛选药物出现频次得到8味高频中药,形成2个聚类。高频中药(出现频次≥8次)为白芍、白术、当归、熟地黄、茯苓、甘草、牡丹皮。结论:傅山在月经病的治疗过程中,注重肝、脾两脏对月经的作用,临证多以疏肝行气、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培气补血为治疗原则,擅长运用补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傅青主女科》一书中所载调经方剂,探讨其用药规律及治疗月经不调的辨证思路。方法:收集并筛选《傅青主女科》所载调经方剂,建立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频次统计、用药模式及组方规则分析。结果:筛选出书中所载调经方剂15首,涉及中药42味,所用药物频率前8位排序为白芍、当归、白术、熟地黄、甘草、黑芥穗、山药、柴胡。得出药物出现频次以补虚药最高,同时配伍理气血药、清热药等,以求标本兼治,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常用药对及组合规律。结论:傅青主治疗月经不调重视肝肾脾,以培补气血、顾护正气为基石,在辨证精当的基础上,重视药物的配伍应用,佐以疏肝解郁、温阳补肾、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健脾利水之品,用药平和、标本兼顾,是其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傅青主女科》《妇科心法要诀》中所载产后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傅青主女科》《妇科心法要诀》中所记载的产后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常用药物是当归、川芎、甘草、人参、白术、炮姜、黄芪、桃仁;《妇科心法要诀·产后门》常用药物为当归、人参、甘草、白术、川芎、熟地黄、茯苓、白芍。得到了常用药物组合以及药物规则。四气分析发现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五味分析发现甘、苦、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心、肝经。结论:《傅青主女科·产后编》核心药物为生化汤化裁而来,《妇科心法要诀·产后门》的核心药物为八珍汤化裁而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傅青主女科·带下》中5首治带下方剂的用药规律及辨证治疗思路。方法 通过对5个治带下方剂中药名的规范整理,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剂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其治疗妇人带下的规律与治疗思路。结果 治带下5首方剂共使用药物30种,所使用药物频率前10位依次为白芍、车前子、白术、山药、陈皮、柴胡、茯苓、栀子、黄柏、甘草。所使用药物剂量总量前6位依次为白术、山药、白芍、当归、芡实、黑豆。结论 傅山先生治疗妇人带下,重视应用补虚药和清热药,以补益气血、清热利湿。且用药多平和,处方精炼,重视脾肝肾三脏的相互协调,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芍为傅青主喜用药物,《傅青主女科》中有近半数方剂选用白芍。本文作者在整理《傅青主女科》中对白芍功效阐述及配伍特色的基础上,分析了傅青主运用白芍治疗妇科病证的规律:白芍在妇科不同病证中的治疗作用重在养肝、柔肝、平肝,白芍与不同药物配伍后又可达到疏肝、调气、降火之目的。使我们对傅青主的用药思路有所领悟,对临床妇科治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傅青主女科》中所载的治疗月经病的方剂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从要素、环境、系统角度,将内外环境相结合,分析《傅青主女科》调经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深入探究医家学术思想,丰富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治疗血崩方药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主女科》治疗血崩方药特点浅析晋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030800)彭福荣王金权刘小英关键词傅青主女科崩漏方药特点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以精辟的理论,独道的用药,简明的辨证,深受后世医家称道。《女科》辨治崩漏共设方剂7首,用药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傅青主女科》中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傅青主女科》全书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傅青主女科》全书方剂154首,使用药物频次≥30次的药物有9味,其中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脾经,药物四气频率最高为温性,五味频率最高为甘味。获得高频药物组合有10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傅青主女科》重视调养气血,强调肝脾肾三脏,兼以调理心肺。  相似文献   

10.
李梦  马宏博  李昕  李梅 《新中医》2023,55(19):22-2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济阴纲目》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济阴纲目》治疗月经病的方剂,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技术挖掘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方剂176首,涉及药物184味,总累计频次1 166次。治疗常用中药有当归、白芍、川芎、甘草、熟地黄、香附等;药性偏温,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多入肝、脾、心经。治疗药物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药物三品分类以上品药与中品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芍-川芎、白芍-当归、川芎-白芍、川芎-当归、川芎-当归-熟地黄等23对核心组合;聚类分析得到养血调经、活血化瘀、温经止血及升阳益胃、健脾益气等4首新处方。结论:《济阴纲目》治疗妇人月经病用药偏温,以甘、辛、苦味为主,注重肝、脾、心三脏对月经的作用,临证多以养血调经、升阳益胃、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温经止血为治疗原则,善用补法,同时不忘驱邪,攻补兼顾。  相似文献   

11.
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当归-川芎配伍在中医临床处方中的应用情况,为解释中药药对内在配伍规律和临床用药所治疾病科属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从某大型三甲中医医院自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医生开具的所有住院处方中,选择同一处方药物组成同时含有"当归"、"川芎"2味中药的所有住院处方,共计8 792首方,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当归-川芎配比、剂量、疾病科属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当归、川芎以1∶1在临床中使用的频次最多,占42.4%,使用剂量以当归、川芎均为15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和肺病科;当归-川芎1∶1占处方总数的33.3%,其中配比3∶2出现的频次最高,使用剂量以当归15 g、川芎10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当归-川芎1∶1占处方总数的24.3%,其中配比2∶3出现的频次最高,使用剂量以当归10 g、川芎15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在临床实际应用处方中的配伍及应用特征,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科学指引和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傅青主女科》带下病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平 《天津中医药》2011,28(3):227-229
《傅青主女科》论述带下之病位、病因、病机及分型辨治,因带下色、质、气味不同,分为白、青、黄、黑、赤带,分别创完带汤、逍遥散、易黄汤、利火汤、清肝止淋汤;傅青主辨证详明、立法严谨、说理透彻、用药精当,对后世中医妇科影响深远,对治疗带下病颇具参考价值,值得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当归常与其他许多药物配伍使用,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或制约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药对,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归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含当归的方剂16 529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方剂中与当归配伍频率高于200次的药物有170味,高于1 500次的药物有22味。对这22个常用当归系列药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在方剂中都是以1∶1配伍最为常见,其次是1∶2,2∶1和3∶2;并且这些药对相关方剂所治疾病主要集中在内科与妇科。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当归系列药对进行系统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医临床遣药组方过程中当归药对应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为相关药对与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聚类分析1 300份处方总结沈敏鹤辨治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辨治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172例肺癌患者的1 300份诊治处方,将患者就诊处方的药味频数、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51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 300份处方每剂处方药味数介于2~17味,平均10.38味;1 300份处方中共用药451种,累计用药频次13 512。其中,用药次数最多者为茯苓;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药物类别频数最多的为补虚药。系统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21类,涉及方剂有二陈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药对有枳实-厚朴、干姜-红枣、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炒酸枣仁、白花蛇舌草-鲜芦根、北沙参-枸杞子等。结论:沈敏鹤辨治肺癌以补脾益肺为主,辅以清热解毒、解表宣肺、化痰利水之法;临证遣方用药善用经方,药用精少。  相似文献   

15.
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崩漏的验案313例,处方中出现的药物225味,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崩漏的用药经验。结果显示,气血虚弱是崩漏最重要的病机;益气补血止血是崩漏最重要的治法;治疗崩漏最常用的药物为白芍、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最常用的二联药物分别为生地黄-白芍、墨旱莲-白芍、黄芪-党参、阿胶-白芍及白术-党参;三联药物分别为阿胶-生地黄-白芍、当归-黄芪-党参、党参-生地黄-白芍、当归-党参-白芍及白芍-党参-黄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90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和总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妊娠恶阻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提取CNKI中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整理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妊娠恶阻方剂的常用药物、组合规律及核心组合。结果:通过对129首治疗妊娠恶阻方剂的分析,总结出使用20次以上的中药16味、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8个、核心组合32个,演化得到新处方9个。结论:CNKI中收录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组方以健脾益气、理气止呕为主,辅以辨证加减,可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文献,并对文献报道的方剂进行筛选、规范后,建立相应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筛选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方剂共126首,中药212种,分析得到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用药物、用药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6个,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阳通络为主,并形成候选新方4个。在此基础上,利用挖掘的用药规律,结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情特点,列举了2个临床实例,病例一表明了该研究用药模式的药物组合符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基础核心用药模式,是切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核心病机的,病例二辨证时体现了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新方的药物组合特点,通过这2个临床案例的实践分析,进一步表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对多发性大动脉炎中医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研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药防治流感的方剂中的药物关联情况.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流感方剂中的药物关联情况.结果:对数据库中341条方剂记录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方剂数据库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核心药物组合以及药物间的关联结构.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对方剂数据进行分析,使复杂的内部关联变得清晰有序,从而为研究者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该系统对中医药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呕吐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305首止吐方剂的分析,共涉及中药174味,出现频次≥10的药物49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45个、潜在核心组合58个,并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以健脾助运的陈皮、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温中止呕的生姜为主,并可适当配伍补益药物。本研究为中医止呕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