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祖玲 《当代医学》2014,(12):10-11
细菌学检验对于医院感染的检测非常有效,在治疗医院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院感染的特点出发,研究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5000万住院病人,其中约有500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100亿人民币.除了经济上的损失以外,更严重的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手段的使用,肿瘤化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有效治疗感染的同时,也诱发或导致治疗更加困难的多重耐药和医院的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作用。方法以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56例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外源性感染患者26例,内源性性感染患者30例,对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菌株分别归属于10个种属,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分离菌株的17.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株的14.9%;变形杆菌,占分离菌株的12.2%;沙雷菌属,占分离菌株的9.5%。结论院内感染的监测、诊断、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流行病学等都离不开微生物学检验。  相似文献   

5.
自动化和基因的检测是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发展趋势,但形态学观察在常规性工作仍是十分重要的。它可对自动化仪器检测的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把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先进仪器检测结合,将能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因此研究和发展病原生物学形态诊断技术对列举医学证据、完善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500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基础上给予微生物检验监控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感染、中度感染、轻度感染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监测可以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对于降低感染程度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医院是一个病源微生物集中的特殊场所,由医院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和事故日趋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检验作为感染组织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医院感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认识不足,管理不善,势必会增加由此造成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医院是一个病源微生物集中的特殊场所,由医院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和事故日趋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检验作为感染组织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医院感染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认识不足,管理不善,势必会增加由此造成医院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患和各种慢性疾病,需住院治疗,故易出现院内感染,以肺部感染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菌群感染多样性,且治疗困难。本文总结我院老年院内肺部感染76例的临床及细菌学资料,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雷德龙  陈淑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73-1173
<正> 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及更新,引起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发生了很大变迁,为了解这类病原菌在院内环境中的分布与住院患者感染菌的动态变化,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本文对院内环境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并结合临床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医院环境细菌调查,主要是临床各科室的治疗室、洗手间、病房空气、门窗、采血柜台、治疗盘、血压计等物品及医护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细菌类别,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住院患者6892例进行筛查,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89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4例,医院感染率为6.6%.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218例,感染率为48.0%;皮肤软组织感染109例,感染率为24.0%;泌尿道感染25例,感染率为5.5%;胃肠道感染22例,感染4.8%;其他感染80例,感染率为17.6%.按菌株数排名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铜绿假单胞菌、MRSA.结论 加大培训力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侵入性操作等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江 《当代医学》2021,27(16):160-162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住院感染患者3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8例.研究组予以微生物学检验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依据经验采取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感染情况及感染程度.结果 研究组感染率(5.70%)显著低于对照组(18.9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观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使用护理管理的干预价值及作用.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在该院住院患者中开始实施护理管理,将实施前一年的院内感染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一年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控制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丁金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35-936
医院感染是当今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康复的重要问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大多数诊疗活动由护士完成或协助完成,医院感染控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发生医院感染会给病人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加重医疗护理工作的负担,同时增加了个人及国家的经济负担。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直接为患者服务,接触患者最多、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的人,又是控制感染的主力军、直接实施者。所以我认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47例作为检验组,以及未实施微生物检验期间收治的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不参与微生物检验,检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定期参与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检验组47例患者中,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38%.对照组47例患者中,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1.28%.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检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更低.结论:应将微生物检验用于医院感染的控制过程中,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靳立敏  苟秀兰 《吉林医学》2011,(21):4509-4509
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院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果显著,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充分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0例病情差异情况不大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以及感染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情况,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昭前 《海南医学》2005,16(9):88-88
本文对我院近8年来116例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并行相应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7.33%,对照组为25.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重度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36.8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观察组轻度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感染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