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9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Ⅰ进行检测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Ⅰ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2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cy和IGF-Ⅰ检测,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采集90例PCOS患者和4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胰岛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检测空腹葡萄糖(FP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F-1水平。结果 1.PCOS患者FPG、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6.72,2.24,4.51;P<0.01),且均与患者是否肥胖高度相关(t=5.08,2.07,3.30;P<0.01);2.PCO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3.12,P<0.05);3.PCOS患者血清IGF-1的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r=-0.57,P<0.05);对照组血清IGF-1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14,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IGF-1水平增高与PCOS患者发生IR有关,IGF-1可能与PCOS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测定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25例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水平,比较两者在3组中的浓度不同及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级别者中的变化。结果:血清IGF—Ⅰ、IGFBP-3水平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在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中呈逐渐下降。而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GF—Ⅰ、IGFBP~3水平下降是发生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IGF—Ⅰ、IGFBP-3水平可用来综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星形细胞瘤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情况,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星形细胞瘤发生的关系及其机制,并初步尝试在术前寻找一有助于星形细胞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测定30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6例,Ⅲ~Ⅳ级14例)患者术前3d内、术后1周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IGF-Ⅰ的含量,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低级别组与对照组、高级别组与对照组、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血清IGF-Ⅰ水平比较,其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星形细胞瘤病人血清IGF-Ⅰ表达水平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①IGF-Ⅰ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血清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②临床上手术前检测IGF-Ⅰ水平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和胰岛素生长因子 - 1(IGF - 1)联检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及前列腺癌组的fPSA和IGF - 1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 :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的fPSA和IGF - 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统计分析发现fPSA、IGF - 1及二者联检对前列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 83 3%、79 2 %、95 8%。结论 :联检fPSA和IGF - 1水平能提高对前列腺癌检出的敏感性 ,是前列腺癌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IGF-1、IGF-1R及VEGF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IGF-1、IGF-1R及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IGF-1、IGF-1R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IGF-1、IGF-1R及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IGF-1、IGF-1R及VEGF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参与了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可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免法测定51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中IGF-Ⅱ和VEGF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水平非常始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IGF-Ⅱ和VEGF呈明显正相关(n=0.6312,P〈0.01)。结论:检测岛血压患者血清中IGF-Ⅱ和VEGF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Ⅱ和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GF-Ⅱ和血浆VEGF的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GF-Ⅱ和血浆VEGF水平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化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IGF-Ⅱ和血浆VEGF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分析姜黄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姜黄素组(B组)、糖尿病脑病组(C组)和姜黄素治疗组(D组)。以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脑病模型,姜黄素持续灌胃12周。观察大鼠的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IGF-1及IGF-1R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和B组大鼠相比,C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体质量下降,海马区IGF-1表达明显减少(P<0.05),同样海马神经元IGF-1R表达减少(P<0.05)。经姜黄素治疗后,D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体质量增加,血糖变化不大,海马神经元IGF-1表达增多(P<0.05),随之海马神经元IGF-1R表达增多(P<0.05)。结论大鼠海马IGF-1/IGF-1R表达的减少可能在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姜黄素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GF-1信号通路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GF-Ⅱ、CEA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化疗前后血清IGF-Ⅱ、CEA和VE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在化疗前血清IGF-Ⅱ、CEA和VE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化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血清IGF—Ⅱ、CEA和VEGF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GF-Ⅱ、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Ⅱ、IL-8和VE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血清IGF-Ⅱ、IL-8和VE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未复发者28例,明显下降接近正常人组,而复发的3例其数值又回升到化疗前水平(P〈0.01)。结论: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GF—II、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检测,探讨脑梗死与瘦素的关系及发生机制。方法:患者79例(男48,女31),年龄(36~80)岁。均经CT证实。入院后第2d抽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分析(R IA),检测血清瘦素,同时检测56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99,P<0.01)。轻、重症患者无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瘦素参与了能量平衡的调节,瘦素水平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标志物。其发生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NPY、CGRP及血清IGF-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了3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分别测定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PY、CGRP及血清IGF-Ⅰ水平,并将组间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32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PY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极显著(P<0.01),CGRP及IGF-Ⅰ水平则较对照组下降均非常显著(P均<0.01);经治疗患者血浆NPY水平较治疗前已显著降低(P<0.05),血浆CGRp及血清IGF-Ⅰ水平较治疗前则均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NPY、CGRP及血清IGF-Ⅰ水平的变化与其发病关系密切,其测定对于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II、IL-8和He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化学法对33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II、IL-8和Hey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子宫颈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IGF-II、IL.8和Hey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手术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F-Ⅱ水平与IL-8和Hey呈显著正相关(r=0.5786、0.6084,P〈0.01)。结论:检测子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II、IL-8和Hey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3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治疗前血浆ET.1和血清Hey、IL-6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Hcy、IL-6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监察。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hs-CRP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P<0.05),经治疗后一周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动态观察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80例同龄健康体检者血清甲状腺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T3和FT3降低(P<0.01)血清rT3、T4 、FT4增高(P<0.01),血清TSH无差别(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血清T3和FT3降低(P<0.05).②与轻型组和中型组比较,重型组血清T3和FT3降低(P<0.01),血清rT3、T4 、FT4增高(P<0.01),TSH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T3和FT3下降,rT3升高,其中T3和FT3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水平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的动态水平与其病情预示作用,了解hs-CRP同脑梗死患者病情关系。方法:收集12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2h内,第(4—7)d和第14d的血清进行超敏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后72h血清hs-CRP浓度即开始升高,1周左右达高峰,至14d时接近对照组水平,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者CRP水平最高。结论:hs—CRP是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适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及并发多脏器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探讨了小儿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F-Ⅱ、GM-CSF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1例小儿急性肾炎患儿进行了血清IGF-Ⅱ、GM-CSF和TNF-α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小儿急性肾炎患儿在治疗前血清IGF-Ⅱ、GM-CSF和TNF-α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儿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小儿急性肾炎患儿血清IGF-Ⅱ、GM-CSF和TNF-α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