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丙型肝炎病毒RNA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上,诊断丙型肝炎多采用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标志物抗HCV抗体及非特异性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而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则是诊断HCV感染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随着定量PCR的出现,人们将其用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我们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了HCV RNA,并与血清性标志物(抗HCV抗体、ALT)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建立检测HBV病毒DNA的荧光定量PCR法(FQ-PCR),并与运用常规凝胶电泳技术观察特异扩增带检测的结果加以比较。方法 合成扩增HBV DNA314bp特异保守序列的1对引物及1条带2个荧光基团的寡核苷酸探针。用PE-5700型定量PCR仪完成PCR反应及产物的荧光定量检测。同是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UVP(凝胶成像仪)检出有314bp带者为阳性或弱阳性。结果 建立了检测HBVDNA的荧光定量PCR技术,用已知HBV阳性模板不同拷贝数的标准溶液测得标准曲线Ct,原始拷贝数在10^5/ml以上者为阳性,用定量及定性PCR2种方法检测698例血清标本的结果表明:用FQ-PCR技术共检测出204例为阳性,阳性率29.2%;用定量及定性PCR2种方法检测698例血清标本的结果表明:用FQ-PCR技术共检测出204例为阳性,阳性率29.2%;用定性PCR观察到193例有阳性特异带,阳性检出率为27.65%。没有发现用定性PCR检测为阳性而用FQ-PCR检测为阴性者。结论 FQ-PCR检测HBVDNA较普通定性PCR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更高、减少发生污染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技术。PCR所有反应成分被2次加样。先加A液(含dNTPs、一对引物和MgCl_2)与一粒石蜡珠。70℃加热后冷却至室温,使蜡珠先融化后凝固形成蜡盖封住A液,然后在向其上加入B液(含耐热性DNA聚合酶、HBVDNA模板和KCl)并开始循环扩增。当反应管内第一次变性温度升至60℃以上时,中隔蜡层融化,蜡上浮形成防蒸发屏障,A、B两液则由于热分子运动而混匀,从而保证引物与靶基因在较高温度下严格退火以减少错导非特异性扩增和引物聚体形成。提高了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应用这种技术对76例肝炎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HBVDNA检出率为68%,其中HBsAg(+)、HBe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血清检出率为70%;HBs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89%;抗HBC(+)血清检出率为对%;标记全阴性血清检出率为33%。  相似文献   

8.
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及基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5’-非编码区(5’-NCR)、C及NS4基因区的3对引物分别及同时扩增,检测80例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HCV RNA,并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研究。各不同引物所介导的PCR检出HCV RNA的结果为:5’-NCR基因区60%(48/80),C基因区37%(30/80),NS4基因区30%(24/80)。以上3对引物同时扩增仅42%(34/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DNA)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巢式PCR(nested-PCR)分别检测42例肝肿瘤组织中HBVDNA和HCVRNA。结果:1例胆管细胞癌组织HBVDNA和HCVRNA均阳性,1例胆管囊腺瘤HBVDNA阳性。4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单纯HBVDNA阳性19例,单纯HCVRNA阳性3例,二者均阳性10例。HBVDNA阳性率72.5%,HCVRNA阳性率32.5%。HBVDNA和HCVRNA感染与肝癌组织学分型无关;且肝细胞癌中HCV感染与HBV未见相关。结果提示,我国HBV感染仍是引起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肝细胞癌患者中HCV的感染率也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因此HCV可能也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庚型肝炎病毒RNA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单链,正肌RNA,全长9392bp。根据5‘-非编码区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随机选取酶联抗-HGV阳性病人血清3份,阴性病人血清6份,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检测。结果2份抗-HGV阳性血清可见较强的特异扩增带,1份抗-HGV阳性血清可见较弱的特异扩增带,其余6份抗-HGV阴性血清均无特异性扩增带。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了36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复制状况,发现较普遍存在HBV复制,阳性率高达78%;HCV复制亦较活跃,为61%。提示病毒因素仍然是引起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资料表明,同时感染两种病毒的重肝患者(41%)预后较差,HBV引起的肝坏死较HCV引起的更为严重,两者在体内复制有互相抑制作用,但合并感染可造成肝脏的持续损伤。  相似文献   

12.
由特异基因扩增产物制备丙型肝炎病毒cDNA探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自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浆中扩增HCV-cDNA,经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鉴定后以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微柱亲和层析纯化,用于缺口平移制备^32P标记的HCV基因探针,这种探针用于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非甲非乙型肝炎血产乐的HCV基因扩增产物,能鉴定HCV序列的特异性,且分别达到0.1pg和1pg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的S区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HBS1、HBS2和HBS3,与HBS1和HBS2配对,经2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即可在检测有无HBV-DNA存在的同时对其基因型分类,可检出10ag的HBV-DNA,比免疫学方法更灵敏和特异。25份不同亚型的标准血清中的绝大多数用S-PCR和AGID/RPHA的分型结果一致,S-PCR的另一突出优越性的于能够对HBsAg低滴度和阴性标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的分布,我们应用地高辛标记的HCV基因5'端非翻译区的探针(长度为32个寡核苷酸),对24例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活检的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了原位核酸杂交检测。结果显示:HCV基因阳性的肝组织标本有11例,检出率是45.8%(11/24)。HCV基因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偶见于肝细胞核内。此外在肝血窦的kupffer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和汇管区附近均有明显的HCV基因阳性染色,而对照组均未发现HCV基因阳性信号。  相似文献   

15.
Three PCR methods based on the GB virus-C/hepatitis G virus (GBV-C/HGV) 5′UTR and NS3 genomic region we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GBV-C/HBV RNA in serum of 6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Ten of 62 (16%)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GBV-C/HGV RNA, which was confirmed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5′UTR PCR amplicon. All methods appear to be specific, but methods based on the 5′UTR appear to be more sensitive. J. Med. Virol. 52:92–96, 1997. © 1997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6.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单项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阳性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内外两对引物均选自adr、adw和ayw3种亚型HBV基因组C基因区的共有序列,扩增产物分别长428bP和664bP,共含一个BglⅡ酶切点,酶切后前者产生299bP和125bP、后者产生406bp和254bp各一个限制性片段。以另一条基因位置处于内引物对之间的寡核苷酸制备32P-5'末端标记的探针对之进行Southern转移杂交,鉴定了扩增产物的特异性。结果从单项抗HBc阳性的8/42例慢性肝炎和2/12倒无症状受测者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现症低水平病毒复制和潜在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7.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5株国内外病毒进行分型。病毒RNA逆转录成cDNA后,用Ⅰ型(HAN)和Ⅱ型(R22)两种分型引物进行体外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核苷酸序列分析和打点杂交等技术证实其特异性。结果表明,Ⅰ型引物仅扩增野鼠型病毒cDNA;Ⅱ型引物也只扩增家鼠型病毒,无交叉反应。扩增片段的大小与预计一致。两种引物和探针可将25株病毒明确地分为两种基因型,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资料,均采用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比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异常率,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s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除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2样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重度病情患者>中度病情患者>轻度病情患者(P<0.05);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CD3+、CD4+、CD4+/CD8+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5),CD3+、CD4+、CD4+/CD8+异常率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1);本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4+/CD8+均呈负相关(r=-0.789、-0.812、-0.706,P=0.012、0.007、0.001)。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FQ-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病情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