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茵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动态比浊法)定量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的干扰试验,检测其回收率应在50%-200%范围。结果:将样品进行1/30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结论: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动态比浊法)可以高效地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茵栀黄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稀释至30倍后,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茵栀黄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4.
王梅娟 《黑龙江医药》2004,17(4):269-270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方法代替兔热原检查法,同时又避免了限量法内毒素枪测时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为50%~200%。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细菌内毒素方法可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同时又避免了限量法检测内毒素时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替硝唑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替硝唑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8.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丹红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丹红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丹红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中的动态浊度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结果 丹红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丹红注射液中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9.
卢文斌 《中国药师》2010,13(10):1533-1534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利巴韦林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中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将利巴韦林注射液配制成5mg·ml^-1的溶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之间。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利巴韦林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可行。动态浊度定量法以其快捷、准确、灵敏,可以动态观察反应过程,帮助分析干扰情况等优势,更应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检测细菌内霉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动态比浊法)定量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的干扰试验,检测其回收率应在50%~200%范围.结果将样品进行1/30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结论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动态比浊法)可以高效地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对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对甲磺酸帕苏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甲磺酸帕苏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结果定量检测甲磺酸帕苏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因此,使用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甲磺酸帕苏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动态比浊法)定量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的干扰试验,检测其回收率应在50%~200%范围 .结果:将样品进行1/30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结论: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法(动态比浊法)可以高效地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实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维生素C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维生素C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鱼腥草注射液进行添加细菌内毒素干扰回收试验,建立定量检测鱼腥草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鱼腥草注射液在稀释至12倍时已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鱼腥草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建立检测碳酸氢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盐酸对碳酸氢钠注射液的 pH 值进行调整,在 pH>7和 pH<7两种条件下,对样品进行4倍稀释,分别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对样品中的内毒素进行测定。结果:当样品的 pH>7时,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均存在干扰,凝胶法为抑制,动态浊度法为增强;当样品的 pH<7时,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均无干扰,实验方法成立。结论: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检测碳酸氢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动态浊度定量法较凝胶法具有方便、快捷、定量、可以观察动态反应过程、利于分析干扰情况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葛根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动态浊度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干扰试验,确定葛根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鲎法检测的不干扰浓度。结果:葛根素注射液稀释80倍时的添加细菌内毒素回收率为83%,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动态浊度法可用于葛根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替硝唑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替硝唑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 ,内毒素回收率在 5 0 %~ 2 0 0 %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可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