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重力鼻饲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及胃肠道合并症的影响,探讨适合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种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头围、体重下降最低日龄、恢复至出生体重日龄,以及胃潴留、腹胀、胆汁瘀积、呕吐、贫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2、3、4周的第7天体重及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体重下降最低日龄、恢复至卅生体重日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胃潴留、腹胀、胆汁瘀积的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胃内有咖啡样或胆汁样物、贫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结论与间歇手推注鼻饲相比,间歇重力鼻饲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合并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鼻饲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的优劣性。方法将91例VLBW进行随机分组,A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次,q2h,每天增加1ml/kg;B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ml/kg.h,每天增加泵速1ml/kg.h;C组:间歇持续鼻饲喂养,先用输液泵持续鼻饲喂养2h,奶量1ml/kgh,间歇2h后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1ml/kg。所有的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肠道内营养。对比VLBW的喂养不耐受性、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间歇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最少,黄疸持续时间短,静脉补液时间短,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最短。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最低,达到完全胃肠营养时间最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3.
席竹叶  赵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5-176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间歇胃管喂养与持续胃管喂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于间歇胃管喂养与持续胃管喂养的2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下,观察肠道营养达418.4kJ/(kg·d)[即100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1周的液量﹙液量和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肠道喂养热能达到418.4kJ/(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明显缩短﹙P〈0.05﹚;喂养1周后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平均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增加﹙P〈0.001﹚;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如腹胀、呕吐、胃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胆红素血症并发症少。结论:持续胃管喂养较间歇胃管喂养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张海峰  疏恒  韦红 《淮海医药》2014,(5):482-483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鼻饲喂养和间歇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的喂养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NICU收住的52例VLBWI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微量输液泵进行鼻饲喂养。 A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 ml· kg -1· h-1,每持续6 h停2 h,每天增加泵速1 ml· kg-1· h-1;B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 ml· kg -1· h-1,持续2 h停1 h,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泵速1 ml· kg-1· h-1。所有患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130 kcal· kg-1· d-1能量摄入。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130 kcal· kg -1· d-1能量摄入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间歇鼻饲喂养组较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达到130 kcal· kg-1· d-1能量摄入的时间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LBWI宜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完善和喂养成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早期体重增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了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间在本院住院的VLBW共136例,将患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包括能耐受患儿肠道内营养),试验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综合营养液(综合营养液包含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根据患儿每日体重及检验报告进行调配)静脉输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体重增长情况、热量摄入情况、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及存活率.结果 试验组患儿存活率为82.61%,而对照组患儿的存活率为70.15%,明显低于试验组(x2=8.374 5,P=0.006 5).试验组患儿第1周的体重每日平均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对照组(t=44.101 4,P<0.01),1月内平均热量摄入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4.473 8,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4 1,P=0.38),但试验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7.401 7,P<0.01).结论 予以VLBW早期静脉营养,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体重增长幅度,增加热量摄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对VLBW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出生1周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其生后28 d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研究VLBWI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生长规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VLBWI,出生1周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抗生素组,无抗生素暴露为对照组.收集第1d和第28 d的粪便样本,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采用MiSeq测序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①两组婴儿各5例,两组第1d粪便菌群属水平上未发现差异菌,多样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23);②两组婴儿第28 d粪便菌群属水平上差异的菌有脲原体属、嗜血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盐单胞菌属,其中不动杆菌属和盐单胞菌属抗生素组增多,脲原体属和嗜血杆菌属对照组增多,多样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16).结论 出生1周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会增加VBLWI肠道不动杆菌属和盐单胞菌属含量.  相似文献   

7.
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外营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3月~2001年12月 ,我院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28例。根据病情不同 ,均尽早采用胃肠道营养 ,对胃肠道营养不足者予静脉营养补充。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28例VLBWI中男20例 ,女8例 ,入院时日龄~1小时8例 ,~2小时12例 ,~4小时2例 ,>4小时6例。孕周26~27周2例 ,~28周2例 ,~30周10例 ,~32周14例。出生体重850~1000g3例 ,1001~1250g4例 ,1251~1500g21例 ,平均体重1340g。主要临床表现 :反应差28例 ,呻呤6例 ,紫绀18…  相似文献   

8.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由于吸吮、胃肠功能及觅食反射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大多数经口喂养较困难,易出现开奶后奶量不能完成或者出现呕吐、腹胀、加奶困难、胃潴留等。再加上受各种疾病的影响.热卡供应不足,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处于半饥饿状态,造成营养不良,甚至衰竭死亡。我科采取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8例VLBW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全部给予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对照组均给予全静脉营养(TPN)。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浆蛋白、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变化等指标。结果在喂养7d之后,两组VLBW比较发现血钙、锌、铁、血清蛋白、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血尿素氮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中,钾和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VLBW取得的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启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1059-1060
我院自1998年7月~2002年9月共收治3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7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男26例,女11例。胎龄27~31周;体重750~1450g。四胞胎(均为男婴)1例,三胞胎(二男一女)1例,双胞胎4例。入院时有并发症者5例,其中1例并发重度硬肿症,2例并发吸入性肺炎,2例并发败血症。住院时间3~61天,平均23.6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0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体位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浓度1mg/ml,每次维持1-2h,分1-2次给予,至患儿喂养耐受后2-3d,5-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23例,显效率10%,总有效率23.3%。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效果明显,且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干预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18-119
国内报道,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死亡率为63%~74%,国外资料为33%-70%。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本科2007年1月~2009年4月,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早期经FI微量喂养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治疗和护理手段,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胃肠营养,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加快早产儿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肠内给予谷氨酰胺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内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谷氨酰胺(G1n)对其生长发育,胃肠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PN的同时,经肠道给予Gln,对照组常规PN、监测两组生长发育、喂养耐受情况,胃肠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生后4周时,尿素氮(BUN)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平均PN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 5).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初步观察提示,经肠道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Gln,对其生长发育,胃肠功能的成熟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192-194
目的研究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把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中的早产儿采取传统意义上的鼻胃管喂养方式与N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中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的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早产儿开始禁食时间、鼻胃管营养时间、过渡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有明显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良好者共27例,占总数87.09%,喂养不良者4例,占12.90%;对照组中18例早产儿喂养情况良好,占总数的62.06%,其中有11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良的情况,占总数的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能可以有效的加强早产儿建立吞咽吮吸反射,缩短达到经口喂养时间、改善经口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安徽医药》2013,34(2):162-163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喂养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救治的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将患儿分为24 h内喂奶组(观察组)与延迟喂奶组(对照组),每组均为29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配方奶喂养,均选用"全合一"的胃肠外营养,每天2~4次,每次0.5~1.0 ml,逐渐增加喂养次数以及奶量,直到每天每千克体重150~160 ml后,转为全肠内营养,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分娩前所用药物以及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结合胆红素量、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脓毒症、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24 h内开奶比延迟开奶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对纯配方奶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口服益生菌对纯配方奶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生后24h内入住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 weight infant,VLBWI)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n=20)和对照组(n=20),采用多通道流式细胞术分别于生后24 h内、14d、28 d、纠正胎龄36周4个时间点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GM-CSF、IFN-γ、TNF-α、MIG等9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在临床并发症和细胞因子表达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临床合并症方面,益生菌组患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晚发性败血症、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细胞因子表达方面,NEC或死亡组VLBWI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NEC或死亡组(94.9l pg/ml比5.71 pg/ml,P< 0.05);在VLBWI合并败血症患儿中,口服益生菌生后14 d时血清IL-8、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83 pg/ml比40.58 pg/ml、7.68 pg/ml比9.45 pg/ml,P<0.05);在住院期间相对稳定VLBWI中,口服益生菌患儿在纠正胎龄36周时,血清IL-2、IL-4、GM-C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33 pg/ml比6.0pg/ml、0.37 pg/ml比0.31 pg/ml、12.53 pg/ml比8.85 pg/ml,P<0.05).结论 益生菌可下调促炎因子和上调抑炎因子水平,保持抗炎和抑炎因子的动态失衡,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死亡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中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85例,按照婴儿是否为适于胎龄将其分为两组,适于胎龄(AGA)组40例,小于胎龄(SGA)组45例,按照生长速率重新分为两组,生长速率较快组,38例患儿的平均生长速率≥15g/(kg·d),生长速率较慢组,47例患儿的平均生长速率〈15g/(kg·d)。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AGA组患儿胎龄、体重增长速率明显低于SGA组,出生体重明显高于S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速率较快组患儿出生体重、开始喂养日龄均明显低于生长速率较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期间大部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与正常胎儿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应保证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摄入量及液体入量,给予积极合理肠内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出生12小时内人住惠东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A、B、C组.A组:12小时内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微量喂养,14天后改等量的早产儿配方奶(SPF)继续喂养;B组:12小时内给予SPF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2小时以后开始SPF喂养.比较三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的发生率.结果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A组短于B、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喂养方式下,A组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早期恢复,改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胃肠道喂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始胃肠道喂养的时间。方法将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生后24h内开奶,另一组生后96h后开奶;观察两组在喂养不耐受、低血糖、胎便排出延迟、乳糖不耐受、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方面的区别。结果两组在胎便排出延迟、乳糖不耐受、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应尽早开奶,对促进胎便排出、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及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出生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积极静脉营养对住院期间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s)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VLBWIs随机分为三组,A组23例,采用传统的静脉营养策略;B组25例,采用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策略;C组24例,采用早期静脉营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方法。对三组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组生后体重增长、胎便完全排出所需时间、奶量增加速度及需静脉营养天数、体重增至2 kg住院天数明显优于A组(P〈0.01),C组较B组在胎便完全排出时间,奶量增加速度及需静脉营养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积极静脉营养治疗VLBWI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