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CT图像层间插值的方法提高图像质量,从而保证放疗中患者摆位验证的精度。方法:采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算法,利用图像层间的关联信息重建中间层图像。应用卷积层、膨胀卷积层、池化层和上采样层交织的端到端的神经网络对CT图像进行处理。由于头颈部和胸腹盆部的结构差异,分别采用70例头颈部和75例胸腹盆部患者的图像数据进行训练,建立不同的头颈部和胸腹盆部模型。采用留一交叉验证的方法验证模型,将DCNN与线性插值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头颈部患者中,DCNN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36 HU,优于线性插值和GAN的62 HU和50 HU。除此之外,骨骼的Dice相似系数(DSC)为0.95,超过线性插值和GAN的0.88和0.91;胸腹盆部位患者中,DCNN的MAE为29 HU,优于线性插值和GAN的47 HU和34 HU。除此之外,骨骼的DSC为0.94,同样超过线性插值和GAN的0.87和0.91。结论:与线性插值和GAN相比,DCNN算法在重建薄层CT图像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其显著减少了插值伪影、图像失真和锯齿效应,从而提高了放疗患者摆位验证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基于磁共振Dixon图像的不同组合,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颅骨二值重建,通过与CT图像比较评估骨重建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8月共21例头颅CT和MR图像。刚性配准后,将CT值大于150和400HU像素点作为颅骨组织。采用U-Net神经网络模型训练,16例作为训练集,5例作为测试集。使用Dixon四种对比图像及其不同组合形成集成模型,进行二值颅骨图像重建。采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骨重建效果。结果:在以400HU为阈值重建MR二值骨图像,水相和同相位组合的重建结果DSC值最高(0.760±0.038)。在以150HU为阈值时,水相和反相位组合的重建结果DSC值最高(0.795±0.040)。150HU重建结果比400HU敏感度高(0.880±0.050 vs. 0.855±0.052),特异度下降(0.977±0.004 vs. 0.982±0.004)。结论:利用Dixon图像进行深度学习重建颅骨二值图像,在400HU为阈值时水相和同相位图像结合进行颅骨重建的效果最优,在150HU为阈值时水相和反相位图像结合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利用3D打印颅脑辐射等效体模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放疗剂量验证的方法,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安全提供一种可靠的剂量保证手段。方法 采集两例患者(患者1和患者2)的CT图像数据,基于患者1的图像数据,重建其颅骨与脑组织,制作颅脑体模,验证颅骨与脑组织的等效材料。基于患者2的图像数据,根据3D图像重建并选用组织等效材料重建完全的头颅结构,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全头颅体模。通过对目标区域插入电离室剂量仪并行放射治疗方案,获得头颅体模病灶部的剂量,验证和校准实际放疗计划的安全性。结果 对所获两个体模分别进行DR、CT成像,颅脑体模的等效骨骼与患者1骨骼的X射线灰度值差异为13 721,颅脑体模的等效脑组织与患者1的脑组织的CT值差异为35~40 HU,全头颅体模等效颞肌与患者2的颞肌组织的CT值差异为18~28 HU,影像数据表明体模材质的辐射等效性与人体组织近似,并且等效剂量分布符合常规治疗范围,体模的剂量验证可以有效验证放疗计划系统的准确性。结论 基于3D打印和组织等效技术所设计的个性化放疗体模,可应用于个性化放射治疗验证。体模制作方法简单快速,个性化程度高,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安全提供一种可靠的剂量保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阶值。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重建(VR))作影像后处理。结果:中央型PE20例.周围型PE8例,混合型PE7例。结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轴位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都得到了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可以做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泌尿系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西门子SOMATOM Enotion 6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10例泌尿系损伤的患者进行了容积扫描,再进行薄层1.25mm对比图像进行了重建,然后将重建所需图像导入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重建(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分别对10例泌尿系损伤图像进行了三维成像。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临床疑诊泌尿系损伤而行CT检查,其中肾脏损伤6例,输尿管损伤、断裂3例,膀胱破裂1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技术对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可靠依据,重建后的图像可全面,多方位直观的显示损伤部位及损伤后的间接或直接征象,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诊断脊柱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脊柱创伤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软组织算法及骨算法薄层重建,然后将薄层重建图像导入Syngo3D软件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和VR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清晰直观显示了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脱位、稳定性情况及三维空间关系;对内固定术后脊柱,能清楚显示内固定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固定物立体形态。结论MSCT三维重建成像可全面、清楚、直观、立体、多方位地观察骨折伞貌及术后改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及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气道的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0例正常和36例上气道病变的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层厚3.0mm,正常组采用不同重建间隔、阈值作气道表面遮盖法(SSD)重建,病变组分别作气道SSD、Ray-Sum(表面透视法)重建和叠加成像。结果 采用1.0mm重建间隔、上层阈值为-500HU能获得最佳的气道SSD图像;SSD图像能清楚显示上气道的正常形态,多方位观察可全景地反映气道表面受压的情况,RaySum能更好地显示狭窄内缘的情况,9例(25%)病变组气道SSD显示正常;SSD图像上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明显小于轴位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叠加成像能清楚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尤其是血管、气道的关系。结论 3D重建能立体地显示上气道病变,是轴位和MPR图像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三维重建技术(3D)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全身各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行MSCT薄层横断面扫描,将扫描数据经3D及MPR技术,部分病例行CT内窥镜(CTVE)观察,综合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骨折和脱位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骨折图像中。3D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不如横断面图像,1例鼻骨微小骨折未见显示;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CTVE可以很好显示骨折片后移造成椎管狭窄程度。结论MSCT3D及MPR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以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率,同时.CTVE以内窥镜角度观察椎管狭窄程度,为临床判断伤势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螺旋CT成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成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9例患者进行CT薄层扫描和三维(3D)重建,并从多方向观察3D重建图像。结果:29例中26例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成像技术二维(2D)和3D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结论:螺旋CT成像技术能对颌面部折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时相预览法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时相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将5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心率分为二组:第一组心率≤70次/min32例,第二组心率〉70次/min20例,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42s螺旋扫描、0.75mm准直器宽度。选取增强扫描图像的右冠脉中部层面,运用时相预览序列预览R.R心动周期0%-100%的21幅图像(间隔5%),选择显示左、右冠脉最清晰的一幅,记录其时相。对第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对第二组采用双扇区重建算法,应用原始数据重建最佳时相的薄层图像,再进行MIP、MPR、CPR、VR重建。结果:第一组单扇区重建的最佳时相为55%-65%R-R间期。第二组双扇区重建的最佳时相为60%-65%R-R间期(12/20),其次是35%-40%R-R间期(5/20)和70%-75%R-R间期(3/20)。结论:运用时相预览序列优选重建时相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多位于55%-65%R-R间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MSCTA)将腹主动脉瘤(AAA)内的附壁血栓(ILT量化为亨氏单位(HU)值,以探究不同CT值范围内的血栓与AAA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较大直径(≥6.0 cm) AAA患者(共41例)资料,分为腹主动脉瘤完整(IAAA)组(n=25)和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组(n=16)。根据每位患者的MSCTA重建三维图像,测量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CT值和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体积,并在标准化血栓下计算两组中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的变化。结果:RAAA组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平均CT值[(43.2±8.5)HU]高于IAAA组[(35.7±6.6)HU,P=0.003],且RAAA组最大横径平面处血栓最大CT值中位数(113.0 HU)高于IAAA组(83.0 HU,P<0.001)。进一步分析不同CT值范围内血栓体积,发现在-100~30 HU范围内RAAA组血栓体积[(63.0±35.2)cm3]与IAAA组[(44.2±28.8)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而在30~150 HU...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3D成像技术在诊断足骨骨折的重组方式与显示复杂骨折的关系。方法 24例患者进行足部螺旋CT扫描,分别用软组织算法B30 s和骨算法B60 s进行薄层重建,在3 D工作站进行多方位MPR和VR重组。结果多层螺旋CT骨算法重建MPR图像骨窗观察能清楚显示足骨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关节面损伤情况及关节腔内骨折片数目、位置;软组织算法重建MPR图像可清楚显示足跟部肌腱和软组织。结论 MSCT三维重组及多平面重组能准确诊断足骨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中单发性骨折43例,多发骨折17例;23例为粉碎性骨折,37例发生骨折移位。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15例,其中髁状突骨折8例;颧弓骨折15例,其中伴眼眶、鼻骨及副鼻窦骨折9例;上颌骨骨折17例,其中13例伴上颌窦前壁塌陷及眶下壁、鼻骨、碟骨、筛骨等多处骨折;单纯鼻骨骨折13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及3D-SSD与MPR、MIP、VR相结合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技术,探讨70 kVp管电压、30 mL对比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体质指数≤25 kg/m^2、心率≤70次/分行 CTCA 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100 kVp,60 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另40例患者采用70 kVp,30 mL对比剂的扫描方案行CTCA检查。所有CTCA检查都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3.4)模式下进行。100 kVp 组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进行重建,而70 kVp组数据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重建。测量每例患者主动脉根部、各冠状动脉起始处部及纵膈脂肪CT值和标准差并计算各段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图像以4分法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 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603±86)HU]及图像噪声[(42±5)HU]均明显高于100 kVp组的平均冠状动脉CT值[(503±68)HU,P<0.001]及图像噪声[(25±4)HU,P<0.01],而70 kVp 组的SNR 及CNR (14.6±3.0,17.8±3.4)均明显低于100 kVp组(20.7±3.8,24.4±4.1,P<0.001)。两组间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70 kVp 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比100 kVp 组降低了76%,对比剂用量降低了50%。结论:联合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及迭代重建技术,70 kVp管电压、30 mL对比剂CTCA在体质量指数≤25 kg/m^2、心率≤70次/分的患者中是可行的,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条件下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冠状动脉不同类型斑块在三维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IDR 3D)和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IRST)下的斑块图像质量,探讨FIRST对斑块图像质量改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行CCTA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采用AIDR 3D和FIRST重建CCTA图像。分别测量冠状动脉斑块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从而获得客观图像质量,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由2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客观结果和主观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患者的243个斑块纳入分析。在客观图像分析中,FIRST组和AIDR 3D组比较,所有斑块及其子类(钙斑、混斑和非钙化斑块)的CT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除非钙化斑块的SNR (P=0.06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类型斑块的SD、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FIRST图像的SD、SNR和CNR明显增高。在主观图像质量分析中,FIRST图像评分更高(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宽体探测器高分辨率CT对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成像,并进行4种不同重建方式的重建,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腔内支架的可视化程度。方法:对连续的37例PCI术后患者,使用宽体探测器高分辨率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采用高清扫描模式,并用4种不同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包括标准(stnd)算法,细节(detail)算法、高清标准(HD-stnd)和高清细节(HD-detail)算法,对植入支架血管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血管拉直图像以及相应部位的血管垂直横断面图像,对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支架后冠脉内腔直径、噪声、晕状伪影)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Likert4级评分法),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使用HD-detail和HD-stnd重建算法图像的测量支架后冠脉内腔直径均大于其他重建算法,HD-detail和HD-stnd重建算法图像的晕状伪影均小于其他重建算法,HD-detail重建算法图像的噪声最大,HD-detail和HD-stnd重建算法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他重建算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对四种重建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30例髋关节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技术(4D)四种重建方法。结果:1.SSD、VR、和4D重建方法,对髋关节的骨折情况及相关位置显示较好,图像立体感强。2.MPR显示图像更加细致,骨折线、移位情况较为清晰。3.本组30例患者的髋关节三维重建的CT图像均清晰、直观、真实地显示了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位情况及关节诸骨的相关位置。4.将髋臼和股骨头分离重建,可更加直观的观察髋臼内部的骨折线和骨折组成情况,对髋关节的后缘骨折及股骨头颈的内旋折清晰地显示。结论:恰当地选择扫描参数,行髋关节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的空间解剖关系,较为真实地、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科室拟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不同能量组合、重建算法及ROI选择对家兔模型肝脏铁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周按15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剂,共16周,每周处死2只大白兔,使用原子分光光度仪测量肝脏的铁浓度(LIC)。采用80+140kVp和100+140kVp两种能量组合进行双能CT扫描,在80+140kVp组合条件下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和迭代重建算法(SAFIRE)算法(强度为3)进行图像重建,对3组图像数据分别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虚拟铁浓度图像(VIC),分别采用全肝ROI法和小ROI法测量肝脏的CT值,分别对3组图像及2种ROI法测量的肝脏CT值进行比较,并与LIC行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2种能量组合及2种ROI方法测量的VIC图像上肝脏的CT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重建算法下测得的VIC图像上肝脏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80+140kVp、SAFIRE算法及全肝ROI法测得的VIC图上肝脏CT值与LIC的相关性分别优于100+140kVp、FBP算法及小ROI法。结论:双能CT扫描可获得肝脏虚拟铁浓度图像,不同能量组合、重建算法及ROI测量方法获得的肝脏CT值均能反映家兔肝脏铁含量,但以80+140kV和全肝ROI法更优,不同的重建算法不影响测量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王树全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542-154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直接深静脉造影,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 3D成像可准确、立体、直观的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范围、侧支循环的情况及周围毗邻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术技术方法成熟完善,三维重建图像清晰,该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明确,对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材料与方法 使用HiSpeed CT/i扫描机,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论 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