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 ,过去认为对孕妇是一种良性疾病 ,除持续瘙痒不适外 ,无明显的严重后果发生。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一些常见疾病所致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而 ICP仍有较高的围产儿死亡率 ,故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大量的研究发现 ICP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 ,可致早产、死胎、死产、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等一系列产科并发症。谈月娣 [1 ] 报道的围产儿死亡率是 5 4 .2 % ,早产率 19.2 %、产后出血率 12 .6 %。 ICP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生在妊娠中…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上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既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也给新药研发及上市带来挑战。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药物性肝损伤密切相关,但对肠道菌群参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尚无统一结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增加肠道通透性致使内毒素外漏、破坏肠道代谢物平衡、直接影响药物代谢及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等途径参与药物性肝损伤。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参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机制,及基于机制的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性肝损伤研究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例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分析与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服用头孢克肟分散片以及银黄胶囊10 d并饮用杨梅酒1次后出现胆汁淤积的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通过因果关系评估确定肝损伤与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优化保肝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临床药师对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及可疑药物进行分析,并对头孢克肟分散片和银黄胶囊进行了RUCAM评分,两药的评分结果分别为8分(极可能)和5分(可能),考虑头孢克肟分散片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对患者保肝方案进行评估,建议精简保肝药物,仅用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进行该患者的保肝治疗。在患者入院期间,临床药师积极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教育用药注意事项,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充分发挥自身的药学专长,从药学角度参与可疑肝损伤药物的分析以及保肝治疗方案的优化,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用药监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弟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67-166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主要以皮肤瘙痒、黄疸、血清胆汁酸升高、轻度肝功能损害为特征,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西地那非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报道,探讨DILI的特点,为西地那非导致DILI的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西地那非导致DILI的病例报道,对病例中患者的药物治疗、DILI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西地那非导致DILI处理措施的异同并探讨西地那非致DILI的作用机制。结果:本文共检索到国内外相关报道6例;6例均为男性,服用西地那非剂量为25~100 mg; 6例服用西地那非致DILI的时间差异较大;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黄染,肝内成胆汁淤积;3例受损类型为胆汁淤积型;3例DILI极可能由西地那非导致,3例很可能由西地那非导致;4例为重度肝损伤;2例为轻度肝损伤;6例停用西地那非后,肝功能均可逐渐恢复或正常。结论:西地那非导致DILI鲜有报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其改变肝脏组织有关,建议长期或较大剂量服用西地那非的患者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该院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种类、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Danan标准RUCAM简化评分系统对2002年4月—2012年4月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而入住该院的1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8例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共占62.12%,男性97例(48.99%),女性101例(51.01%);年龄3-88岁,中位年龄47岁;第一次服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潜伏期在4-180 d,中位时间26 d;肝细胞损伤型124例(62.63%),胆汁淤积型35例(17.68%),混合型39例(19.69%);3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19.19%),而有临床症状160例(80.81%),主要表现为乏力(65.66%)、纳差(52.02%)、眼黄尿黄(44.95%);经治疗后痊愈59例(29.80%),好转108例(54.55%),自动出院28例(14.14%),死亡3例(1.52%),预后较好。结论该院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临床特点与各类型急、慢性肝脏疾病相似,并无特异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导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例男性患者应用西地那非致肝内胆汁淤积的案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西地那非引起的肝损害少见,但仍需警惕。肝损伤的类型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重度胆汁淤积。使用西地那非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于文平  关静 《北方药学》2011,8(9):43-44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发生在没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或以往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新药不断涌现及各类保健药物的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在两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发生率较高,加重结核病患者的诊疗负担,其发病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炎症损伤机制是目前ATB-DILI研究最广泛的,涉及线粒体损伤和炎症因子分泌增加,线粒体损伤可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升高。MMPs是一类可降解或重塑细胞外基质的肽链内切酶,其与ATB-DILI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研究多集中于MMP-2、MMP-9和MMP-14,在肝损伤方面仍有众多MMPs的作用有待阐明。本文就MMPs的结构和分类、活化和调节以及其在肝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MMPs与ATB-DILI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平 《医药导报》1999,18(4):287-288
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类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可导致药源性肝病,中毒性肝炎,各种肝内血管病变及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1 类型1.1 肝细胞中毒型肝损害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可表现为各种病变。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临床征候群近似病毒性肝炎;急性脂肪变性,其临床特点和生化改变,与妊娠急性脂肪肝和Reye综合征相似。1.2 肝内胆汁瘀积型肝损害 即肝细胞-毛细胆管型胆汁瘀积。临床表现为毛细胆管、肝细胞和星状细胞内有胆汗瘀积,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化,羽毛状变性和灶性坏死。毛细胆管型胆汁瘀积,主要为肝小叶中心区有胆汁瘀积,毛细胆管内有…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产生的毒性损害称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DILI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较为复杂,因此,准确而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将对DIL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DILI的传统生物标志物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等。新型生物标志物有苹果酸脱氢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对氧磷酶-1和总胆酸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活性氧、炎症标志、肝细胞渗漏酶等。肝脏再生标志物有甲胎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钙调蛋白等。多标志联合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结合现代组学等技术的转化医学新平台无疑将提高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以此制定药物治疗原则,以及产科处理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导致的肝脏损伤。随着用药种类和不合理用药的日益增多,DILI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增高,因此,加强对DILI的研究及预防监测非常重要,该文就DILI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38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患者中有效2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药物所致急性淤胆型肝病在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相辅相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3-14,1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也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一般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主要特征是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伴或不伴皮肤瘙痒、黄疸.产后孕妇的症状可完全缓解,但孕期及产时可能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和胎死宫内.治疗的方法是缓解孕妇的症状、改善生化指标,最重要的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情况的发生.本文就ICP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书斌 《海峡药学》2021,(4):209-211
通过对1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分析,明确患者为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类型胆汁淤积型,急性,严重程度4级.并对患者护肝治疗进行分析: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抗炎护肝;腺苷蛋氨酸注射剂+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解毒;外用制剂复方樟脑薄荷脑搽剂+氢硅乳膏控制瘙痒症状;输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控制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一类不良事件。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DILI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形成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发现,DILI文献发表数量随时间呈指数增加;美国是最早开展DILI研究的国家,研究成果最多;机制研究是DILI领域的重点内容,当前研究热点集中于线粒体、炎性反应和保护作用等方向。基于文献计量学对DILI发生机制、可能触发的药物研究进行分析,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Odevixibat是Albireo Pharma公司研制的一种回肠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通过减少回肠远端对胆汁酸的再摄取和增加结肠对胆汁酸的清除来降低胆汁酸水平,可用于多种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治疗。基于一项重要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美国和欧洲分别于2021年7月批准了Odevixibat用于治疗3月龄和6月龄以上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本文针对Odevixibat的基本信息、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药物相互作用及用法用量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胰腺炎是因药物干预机体而诱导产生的一种消化道急症,近年来,针对该病不断上升的发病率,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药物性胰腺炎的研究,而儿童作为药物介导胰腺炎的高危人群,缺少明显的临床表征,具有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从儿童药物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常见药物、早期诊断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重视程度,早期识别、及时处理,以期为儿童药物性胰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