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有1/50的患者在20年内发展为胃癌[2]。现代医学治疗多根据患者症状选用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虽能暂时缓解或减轻症状,但病情易复发,给患者生活、生理造成极大困扰。  相似文献   

2.
<正>胃扭转最早于1866年由Berti提出[1],成人胃扭转相对少见,儿童更为罕见,一般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2]。婴儿急性胃扭转是指胃沿不同轴向发生部分或全部的异常旋转,根据旋转轴分为器官轴型、系膜轴型及混合型,保守治疗后复发比例超过20%[3],故保守治疗中的护理作用至关重要。支气管肺炎是胃扭转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儿病程迁延不愈,伴有呕吐、呛咳等症状,与胃扭转、胃食管反流等原因有关。我科收治婴儿急性胃扭转并发支气管肺炎1例,在抗感染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的异质性疾病,多发于儿童群体,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1]。雾化吸入是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口服用药相比具有起效快、药物使用剂量小、安全性高、便捷等特点[2]。由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完全,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雾化时患儿容易出现反抗和哭闹的抵触情绪,无法较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导致雾化频繁中断,影响患儿疾病治疗[3]。因此,在患儿雾化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正>陪伴分娩是指医务人员或家属陪伴产妇渡过分娩的全过程,有研究显示,陪伴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对于初产妇,陪伴分娩更为重要[1],但也有研究表示,家人的陪伴只是减少恐惧、缓解紧张、提供精神支持[2],对于分娩结局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对于不能提供帮助的陪伴者,产妇反而不能更好的应对产程变化[3]。  相似文献   

5.
<正>母乳是0~2岁婴幼儿的最佳营养来源。约10%~21.3%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早产、窒息等高危因素导致母婴分离[1],使得产妇的乳房无法得到宝宝及时有效吸吮,且因担心新生儿的病情、睡眠不足等导致的疲劳和压力可直接影响其初乳分泌[2]。目前我国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相关指导通常由产科护士实施,出院后由社区进行家庭访视[3]。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因CAG存在向胃癌进展的趋势,WHO于1978年已将其列为胃癌前疾病。胃癌患病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1]。大多数胃癌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万古霉素是一种链霉菌属衍生的三环糖肽类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亦可用于青霉素或头孢过敏的患者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尽管万古霉素临床疗效明确,但其个体差异大,易发生不良反应,常有报道万古霉素引起发热[2]、肝功能损害[3]、红人综合征[4]等,而万古霉素引起严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不良反应十分鲜见。  相似文献   

8.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症新生儿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较为广泛,是新生儿长期静脉输液和/或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1]。PICC的使用可只按一定程度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且有留置时间较长以及操作相对简便等优势[2]。此外,PICC置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药物或高营养液体对新生儿血管造成的刺激,避免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水肿或挛缩[3]。然而由于新生儿PICC导管的置入以及护理难度较大,一旦发生置入或护理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学龄期患儿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对疼痛反应强烈,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在麻醉苏醒过程中,易产生哭闹、挣扎、躁动等行为,导致患儿可能出现气管痉挛、呕吐、误吸、出血等不良反应,影响患儿术后恢复[1];同时也面临可能需要追加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情况,延长住院时间[2]。尤其在耳鼻咽喉科手术,如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由于术后明显的窒息感,患儿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情况更为普遍[3]。国内外研究发现,父母陪伴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及家属围手术期的紧张心理,  相似文献   

10.
<正>围产期出现情绪低落、情感缺失等主要症状,同时出现对周围事物兴趣减退,注意力下降,沮丧、苦闷等表现,统称为围产期抑郁,可分为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1-2]。围产期抑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产前抑郁可能导致胎儿早产[3]、胎儿低体质量[4]、胎儿神经及大脑的发育不良[5-6]及婴儿皮质醇水平失调[7];而产后抑郁可能对新生儿产生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1.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为目前全球大流行传染病[1],具有传染性强、发病隐匿、变异速度快等特点,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或接触进行传播[2]。由于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人际间传播能力,医院作为人群聚集的高风险地区,需严格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工作。肝胆外科病房多为手术患者,病情较重,术后患者常无法自理或自理能力不足,多数需依赖陪护人员。陪护人员具有流动性高、固定性差等特点[3],使用现有的陪护证,  相似文献   

12.
<正>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运动的可行性、安全性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证实[1]。对危重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可以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2]。危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主要包括床边坐椅、床边站立、锻炼行走[3],但由于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管道多、肌力差,因此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危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常使用的是床旁轮椅坐位。传统床旁轮椅坐位使用普通轮椅,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作为新生儿多发疾病,其主要因围生期缺氧造成,据报道,我国HIE发生率为3%~6%[1]。目前,临床多根据HIE患儿临床体征予以吸氧、控制惊厥等对症治疗,以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数据显示,有20%~30%的存活患儿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2]。同时,由于HIE患儿脑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影响机体代谢功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心肌损伤,加重病情[3]。而相关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临床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在ICU,气管插管的建立已成为危重病人抢救的基本措施,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后的患者因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清洁、抑菌作用相应下降,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各种口腔并发症以及肺部并发症随之而来[2];也有文献报道,口咽部定植菌的误吸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70%的VAP常见致病菌来源于口腔[3]。在我院ICU,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2014年以前我科采用生理盐水棉球常规擦拭  相似文献   

15.
<正>中肠旋转不良(Midgut malrotation,MM)是胚胎早期中肠旋转运动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的一种先天性疾病[1]。多数MM患者在出生后1周岁内即被确诊,故常被认为是一种儿科疾病[2]。成人MM患者的诊断多为偶然发现,因其症状不典型,最初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部分患者易导致急性或间歇性胃肠道梗阻,继而导致小肠坏死[3],因此术前影像学准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上消化道造影(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nstrast,UGC)是目前诊断MM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儿科[4]。然而在成人患者中,  相似文献   

16.
<正>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能随着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病症[1]。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自身免疫等有关[2]。临床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高[3],可单发也可多发,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则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4]。临床上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目前手术方式治疗在临床中多见。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逐渐被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5]。  相似文献   

17.
<正>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分泌胆汁、代谢、解毒、免疫防御等功能,并有强大的再生能力[1]。肝叶切除特别是半肝切除或其他肝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多并存肝硬化和(或)慢性肝炎,肝脏储备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手术后肝功能不全或衰竭[2]。肝功能不全或衰竭是肝切除术后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手术前充分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制定肝脏切除范围,防止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  相似文献   

18.
<正>种植体周围炎是指由于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而发生软硬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炎症,它会导致患者出现诸如牙龈肿胀、出血、溢脓和变薄等症状,甚至会导致牙槽骨被炎症吸收、种植体脱落等[1-2]。术后居家护理效果则是影响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种植体长期成功率[3]。据报道,基于知识、信念、行为(KABP)护理模式可以指导医务人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建立积极的康复信念,以便他们能够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并积极参与疾病预防[4]。  相似文献   

19.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位于全身恶性肿瘤第 7 位[1]。据统计 2002 年世界男性膀胱癌标准化死亡率约 4 /10 万,女性约 1. 3 /10 万,男性约为女性的 3 ~ 4倍[2]。膀胱癌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2 (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 2,TFPI-2) 是一种 Kunitz 型蛋白酶抑制剂,在人类心、肝、肾等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3]。研究发现TFPI-2 可降低多种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如乳腺癌[4]、肺癌[5]、甲状腺癌[6]、胶质母细胞瘤[7]等。至于 TFPI-2 是否可降低膀胱癌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 TFPI-2 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对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 SMPP)患儿血气指标、凝血状态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9月—2023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6例SMPP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58例)和球蛋白组(58例),常规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球蛋白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CD4+、CD8+和CD4+/CD8+水平)、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乳糖凝集素-3(Gal-3)]、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肺部感染评分(CPIS)、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