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6—2021年南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流行特征,为今后做好梅毒预防、控制和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检测献血者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呈反应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对不同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73 173名献血者中梅毒ELISA法初筛反应性769例(0.21%),经TPPA法确证阳性504例(0.14%)。6年来无偿献血人群梅毒初筛反应率和确证阳性率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女性、首次献血、全血献血、外地户籍人群梅毒阳性率分别高于男性、重复献血、单采血小板、本地户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854、17.445、13.131、13.791,P值均<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献血人群中,初中及以下、公司职员和35~44岁献血人群的梅毒确证阳性率最高,分别为0.168%、0.189%和0.179%,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417、125.711、33.484,P值均<0.05)。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河源市报告梅毒病例4 1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2/10万,发病率最低为2006年的7.7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1年的3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类型以隐性梅毒(1 946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28%,其次是Ⅰ期梅毒(1 441例)占35.01%。男性病例2 182例,女性病例1 93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以25~39岁年龄组为主(1 380例),占33.5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1 360例),占33.04%,其次是农民工(1 119例),占27.19%。结论河源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应加强对群众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工作和重点人群的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梅毒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1-2016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4.45/10万,时间上呈不断上升趋势(χ2趋势=31.532,P<0.001),由2011年的8.56/10万,上升至2016年的19.75/10万,上升130.72%。山东省梅毒的构成以隐性梅毒为主,占43.07%。女性梅毒的发病率(14.86/10万)明显高于男性(13.7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348, P<0.001)。以35岁~年龄组为峰值,发病率最高,为23.66/10万。25~<55岁是山东省梅毒的高发年龄,发病率在14.97/10万以上。青岛、威海、烟台梅毒的发病率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16.41/10万、15.24/10万、14.98/10万。梅毒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32.22%。 结论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控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加强大众梅毒知识宣教,普及梅毒血清学筛查,对进一步降低山东省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金牛区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13—2022 年全区梅毒报告病例资料。结果:共报告梅毒病例 4 296 例,年均发病率 35.79/10 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χ2=64.960,P<0.01)。以隐性梅毒为主 (74.37%),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和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 (4.63%) 高于女性 (1.41%),年龄主要集中在 25~49 岁 (46.11%)、≥65 岁 (22.21%),15~24 岁、50~64 岁、≥65 岁组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家务及待业 (30.68%)、离退休人员 (19.20%) 和商业及服务业人员(11.34%) 为主。结论:成都市金牛区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早期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青年学生和中老年人群疫情高发,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16—2020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梅毒防治效果,为更有效开展梅毒监测和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新蔡县2016—2020年辖区内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新蔡县共报告梅毒550例,呈逐年增长趋势(χ2趋势=165.4,P<0.001),不同类型的梅毒病例报告趋势存在差异(χ2=10.34,P<0.001)。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以下组,共366例,占66.55%。结论 新蔡县近5年梅毒报告病例逐年上升,需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有效地阻止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南通市海门区2003—2022年梅毒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疫情年报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海门区2003—2022年梅毒上报数据,利用Joinpoint模型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3—2022年海门区累计报告梅毒4 230例,年均发病率为21.11/10万,呈上升趋势(z=4.52,P<0.01),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为20.03%(95%CI:10.90%~192.83%)。各期梅毒除胎传梅毒外均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从2016年起占比过半,2022年高达85.54%(207/242)。梅毒总发病率高峰年龄为25~29岁组(42.30/10万),与Ⅰ期、Ⅱ期梅毒发病率高峰年龄段一致;Ⅲ期梅毒发病率高峰为55~69岁组,隐性梅毒发病率最高为≥85岁组。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梅毒疫情监测,提高梅毒分期诊断能力,规范医疗行为,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梅毒宣传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省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梅毒报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3.7/10万上升至67.2/10万,其中2004—2008年梅毒发病率增幅较大,年均增幅为18.9%;2009—2012年梅毒发病率年均增幅放缓(9.1%),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梅毒报告病例均集中于20~39岁。结论福建省2004—2012年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应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筛查,规范诊治,以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如皋市梅毒流行现状和特征,为科学防控梅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21年如皋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描述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21年,如皋市共报告梅毒病例3 9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43/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15.94%,P<0.01)。隐性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20.4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27.75%,P<0.01),隐性梅毒的发病高峰年龄在≥60岁;早期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6.69/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4.57%,P<0.01),男性早期梅毒的发病高峰年龄组在20~<30岁组,2016年之前,女性早期梅毒的发病高峰年龄在20~<30岁组,2020年之后,<20岁组、≥60岁组女性早期梅毒发病呈上扬趋势;晚期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0.26/10万,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3.00%,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61.12%),其次为家务和待业(22.40%)和离退人员(7.6...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广西融水县近年来梅毒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融水县2005—2012年梅毒病例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融水县报告梅毒病人2582例,全县20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从27.73/10万上升到126.85/10万,2012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发病率为73.25/10万,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21.02%,无死亡病例。结论融水县梅毒发病呈现从县城向农村扩散的趋势,并以性传播为主,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凉山州肺结核发病的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21年凉山州的发病数据,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前期数据处理;利用SSPS 17.0、Arcgis 10.8和SaTScan 9.6软件进行报告发病趋势分析和时空扫描,探索时空聚集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7—2021年凉山州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在100/10万以上,报告发病的男性远多于女性,发病年龄的高峰为15~29岁的青壮年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工发病最多,其次为学生,每年的2月、11月报告发病有所降低,发病的高峰基本在3—7月,差异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17—2021年Moran指数I值分别为0.58、0.51、0.60、0.49和0.43,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报告发病率呈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7—2021年分别有4、3、2、1和4个县处于“高-高”区域。2020—2021年存在两个时空聚集区,其中一级聚集区以美姑县为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宜宾市老年人口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宜宾市近2007-2016年60岁及以上人群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2016年宜宾市60岁及以上人口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17/10万, 梅毒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75.23,P=0.000),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高,发病率达到25.35/10万;男女性别比为2.38:1,男性年平均发病率18.92/10万,女性年平均发病率7.6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6,P=0.000);各期梅毒患者性别构成比、各年龄组各期梅毒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占68.87%)为主,其次是Ⅰ期梅毒(22.69%)、Ⅱ期梅毒(6.26%)和Ⅲ期梅毒(2.18%),各期梅毒的发病人数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837例,占75.95%),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224例,占20.33%)。 结论 2007-2016年间宜宾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梅毒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农民居多,因此,需重视对老年人梅毒的检测,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农民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14.
1995—2007年双塔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万志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8)
20世纪80年代梅毒在我国再度流行以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主要病种.为了解朝阳市双塔区性病的流行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5-2007年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河源市报告梅毒病例41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2/10万,发病率最低为2006年的7.7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1年的3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类型以隐性梅毒(1946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28%,其次是I期梅毒(1441例)占35.01%。男性病例2182例,女性病例193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以25—39岁年龄组为主(1380例),占33.5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1360例),占33.04%,其次是农民工(1119例),占27.19%。结论河源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应加强对群众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工作和重点人群的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泉山区2010—2022年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现状,为梅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22年报告现住地为泉山区的梅毒病例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22年报告现住地泉山区的梅毒病例1 606例,发病率为20.7/105,13年中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11年,发病率为31.8/105。其中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3.1/105、3.0/105、0.3/105、0.3/105、14.0/105。男性报告发病750例,发病率为25.6/105;女性报告发病为856例,发病率为27.9/105,男女性别比为0.9∶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5,P=0.077)。隐性梅毒报告1 085例(67.6%),远远高于Ⅰ期(243例)、Ⅱ期(231例)、Ⅲ期(24例)和胎传梅毒(23例)。梅毒发病各年龄段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宜宾市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宜宾市近十年网报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宜宾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8 5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55/10万,2016年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193.62%,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不详为主,占71.90%;男女性别比为1〖DK〗∶1.43;男性20~44岁年龄组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较高,女性20~39年龄组发病最多;梅毒发病率以隐性梅毒为主;发病地区以经济状况较好和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为主,但年均增长率以贫困地区为高。结论 近10年宜宾市梅毒发病率呈现增长后略有下降的特征,但仍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提升网络直报的准确性,对梅毒患者采用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5):377-379
目的了解郑州市梅毒发病特征,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梅毒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6年郑州市报告梅毒30 571例,平均发病率30.17/10万。2004-2016年梅毒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2004年发病率为5.26/10万,2012年达到最高峰,为50.83/10万,之后发病率逐年下降,2016年下降至25.47/10万;各职业均有发病,发病率前五位职业为: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商务人员、其他,占报告病例的81.04%;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年龄组人群,占53.44%,流动人口多城区发病高于郊县。结论梅毒发病率近来年有所下降,但仍不能忽视,应积极落实国家梅毒防控规划,建立联防联控体系,采取综合措施切断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1):899-900
分析泉州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泉州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6.6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50.93/10万,隐性梅毒增幅最大,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50~岁年龄组构成上升,成为主要发病人群。泉州市2004-2013年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应针对梅毒疫情新的特点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及防制工作,遏制梅毒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20.
南山区1993~2002年梅毒流行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南山区 10年来 (1993~ 2 0 0 2 )梅毒流行病学趋势 ,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因素 ,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山区 1993~ 2 0 0 2年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年来梅毒发病率增加 6 7.34倍 ,由 1993年发病率为 0 .8/ 10万增加至 5 3.87/ 10万。以 2 0~ 39岁年龄组居多 ,占梅毒发病人数 85 .4 6 % ;以工人发病率最高 ,为32 .5 2 % ,发病率较高行业分别为待业 (无业 )、商服、干职工等 ;婚外传播为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 ,高达 6 9.38%。近几年女性梅毒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该区的梅毒发病率仍处于增长期 ,应针对目前流行特征 ,调整和研究防治对策以控制梅毒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