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8岁。2006年4月曾因直肠腺癌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09年9月29日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2个月"来我院就诊,妇检:宫体前位,大如4个月,质硬无压痛,余无殊;B超示子宫前壁肌层见一92mm×73mm大小低回声团块,血供丰富。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1岁.因"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年余"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伴痛经,自觉乏力、头昏.既往体健,孕3产1流2.入院后查体:贫血貌.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质中偏硬,活动欠佳,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B超:子宫增大(大小73 mm×76 mm×64 mm),子宫后壁低回声结节(大小35 mm×36 mm×23 mm),病理性质待定,肌瘤?血常规:血红蛋白78 g/L.  相似文献   

3.
雷玲  郭建新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17-1418
目的:描述一例典型的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方法:通过专科及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确诊后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包块切除术。结果:病检诊断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术中大量出血。患者1年后死亡。结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术中易大量出血,恶性表现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5.
6.
罗红琳 《吉林医学》2013,34(16):3285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已婚,无业。因腹痛就诊,B超发现盆腔包块,未予治疗后腹痛自行缓解,仍偶感下腹坠痛,无头昏,无尿频、尿痛、尿急,无肛门坠胀感,无心慌、乏力,要求手术治疗,门诊以"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子宫肌瘤"收入院。入院查体腹稍膨隆,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  相似文献   

7.
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术前易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子宫颈恶性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目前子宫恶性PEComa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例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共10例患者,总结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女性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45.3±4.6岁;8例位于肌壁间,1例位于黏膜下,1例起自黏膜层;6例>3cm,3例≤3cm,最大者最大径约6.8cm,最小者约1.3cm;实性肿物9例, 1例为囊实性;8例行CT/MRI增强扫描,实性肿块(7例)均明显强化,其中3例为均匀/不均匀持续强化,1例囊实性者实性成分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结论 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极为罕见,实性肿块并同时向膀胱内外突出者相对较易诊断,囊实性肿块或病灶仅向腔内突出者术前诊断困难,需与膀胱其他肿瘤或邻近脏器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在临床上很少见,是一种以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为特征的间叶性肿瘤。子宫PEComa的发病率低,多发生于子宫体,恶性者尤为少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容易与子宫平滑肌瘤等子宫肿瘤混淆。目前有关子宫恶性PEComa同时伴另一种间叶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的文献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0.
陆夏良  赵光明  汤颖  展瑞 《安徽医学》2022,43(2):204-207
目的 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1月诊断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患者3例,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3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观察其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诊。结果 患者51~62岁,平均55.3岁,肿瘤均位于宫体,组织学示肿瘤由透明或嗜酸性细胞巢组成,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核仁明显,间质血管丰富。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HMB45、MelanA、Caldesmon、SMA及desmin(+),随访13~53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术前易误诊,确诊应依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以确诊。但组织学上含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肌源性(Actin)及黑色素瘤抗体(HMB45、melan-A)。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发病部位不同且组织形态多样,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手术是目前各种PEComas的惟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uterine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PEComa误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中年女性患者,因"停经39+5周,无腹痛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妊娠期间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子宫肌瘤,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PEComa,术后随访24个月,现患者无瘤生存中。结论:子宫PEComa是较为少见的疾病,因其在影像学和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而极易被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确诊需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放化疗疗效尚无定论,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应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对6例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上皮样和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编织状、巢团状,间质血窦丰富。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Melan—A、HMB-45阳性表达,CD34、CD117、S-100、CgA、Syn均阴性。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男性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少见,与其他部位同类肿瘤相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体检超声发现肝左叶占位一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AFP正常。上腹部CT增强扫描:肝左外叶浅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为7.4cm X6cm,动脉期(图1)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图2)强化程度略减低,延迟期(图3)病灶密度略低于同层面正常肝脏密度,三期CT值分别约:116HU、107HU、73HU;三期病灶中央及外周见瘢痕样无强化低密度区。诊断:肝左外叶异常强化肿块,考虑1)局灶性结节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s,EAM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EAML的MRI表现。12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CT检查。结果 12例肝EAML均为单发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7例位于肝左叶,4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尾叶;MR平扫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T1WI信号减低不明显;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型:动脉期8例病灶可见"早期引流静脉",3例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假包膜"征,9例在动脉期和2例门脉期可见"中心强化血管"征。结论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肝EA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由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有独特表现的血管周 上皮样细胞组成,良性多见,好发于成年女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女性的子宫,可发生于肺、肝、 肾脏、膀胱及胃肠道等部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肿瘤家族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及肺外组织的透明细 胞糖瘤、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及镰状韧带/ 韧带的透明细胞肌黑质细胞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缺 乏特异性,发病机制不明,病理学上具有独特的形态,对肌细胞和黑素细胞标记具有免疫反应性。发生于胃肠 道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少见,该文就发生于胃肠道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特征、诊断、 治疗及预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和观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4例肿瘤均由透明或嗜酸细胞巢或宽窄不等的细胞索组成,间质有丰富的小血管和程度不等的透明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瘤细胞均黑色素细胞标记阳性和程度不等的结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CK和CD10阴性。4例现均存活。结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HMB45阳性对诊断有重要作用。该肿瘤分良性、恶性潜在不能确定和恶性三类.应与透明细胞癌和上皮样平滑肌肿瘤区别。  相似文献   

18.
肝脏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郁红  张声  王行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98-100,F0003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对1例恶性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肿物切面灰红灰黄色,质软易碎;镜下见梭形-上皮样瘤细胞围绕薄壁血管放射状排列,核异型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SMA和MelanA阳性表达,HMIM5和CD117阴性表达,Ki-67指数10%。结论肝脏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异型显著,可见核分裂象,CD117阴性表达,Ki-67指数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