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20年9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例肝脏PEComa患者资料。其中,女性95例,男性6例;年龄27~63岁,中位年龄47岁。肿瘤平均直径4.7 cm。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脏PEComa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9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仅行超声引导下肝肿块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肝脏PECom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黑色素瘤标志物(Melan-A、Melanoma)和肌源性标志物SMA均阳性,99例患者血管源性标志物CD34为阳性。随访2~212个月,复发11例。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 cm、有无初始症状及Ki-67阳性表达率是否>10%与肝脏PEComa复发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R=4.893(95% CI:1.045,22.903)]和有初始症状[R=6.501(95% CI:1.384,30.551])为肝脏PECom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肝脏PEComa好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确诊率仍较低,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PEComa的恶性潜能,尤其是存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时,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正>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在临床上很少见,是一种以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为特征的间叶性肿瘤。子宫PEComa的发病率低,多发生于子宫体,恶性者尤为少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容易与子宫平滑肌瘤等子宫肿瘤混淆。目前有关子宫恶性PEComa同时伴另一种间叶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的文献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3.
张莹  韦敏怡 《广西医学》2008,30(4):614-616
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tumors,PEComas)为一组较少见的肿瘤,国内有关PEComa的报告较少见,且多为个案报告,对其认识尚不足。笔者在2007年1月遇见1例发生在腹腔的PEComa,现将其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等观察结果,结合近期文献分析如下,以提高对PEComa  相似文献   

4.
子宫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术前易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子宫颈恶性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目前子宫恶性PEComa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原lioid celltumor,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仅40 余例[1].术前常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现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 例子宫PEComa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子宫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种少见的肿瘤.HE染色呈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胞浆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是以黑色素和肌源性标志物共同表达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1,2],相关报道越来越多.主要见于肾、肺、肝[3],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子宫体PEComa,进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亚  马洪军  李磊 《中外医疗》2009,32(10):167-168
子宫PEComa是一组普遍存在的肿瘤,具有显著的形态学,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和基因特征。目前,大多数临床和病理医师缺乏对子宫PEComa认识,加之PEcoma具有多种组织病理学亚型,给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提高对其认识,笔者结合文献对子宫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彩娥  黄筱竑  石麒麟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52-253,260,315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女性生殖系统PEComa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年龄分别38、42、51岁,2例位于子宫,1例位于右阔韧带。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或转移。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及少数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胞质透明或嗜酸,核异型不明显,肿瘤富于血管。免疫组化3例瘤细胞HMB-45、Vimentin、Melan A阳性,SMA散在阳性,S-100、CD68、CD34、Ckpan、EMA均阴性。结论女性生殖系统PEComa是十分少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定,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以确诊。但组织学上含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肌源性(Actin)及黑色素瘤抗体(HMB45、melan-A)。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发病部位不同且组织形态多样,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手术是目前各种PEComas的惟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1例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以确诊.但组织学上含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肌源性(Actin)及黑色素瘤抗体(HMB45、melan-A).结论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肿瘤,发病部位不同且组织形态多样,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手术是目前各种PEComas的惟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是指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独特表现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PEComa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近几年笔者收集了4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肝脏少见肿瘤是指发生于肝脏并排除了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之后的其它一些发生率极低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复杂,术前定性诊断常较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少见肿瘤的CT增强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盲肠PEComa(血管周围上皮细胞肿瘤)年轻女性患者,被其家庭医生查体时偶然发现。PEComa是非常罕见的肿瘤,至今只有一些发生在镰状韧带、子宫、空肠、回肠末端、直肠、肝、肾、肺、胰腺、前列腺和大腿软组织的病例报道。PEComa是一类新型肿瘤的一部分,包括血管肌脂瘤、淋巴管肌瘤和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糖”肿瘤。通过黑色素细胞(HMB-45)和肌肉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结合蛋白)的共表达来确认PECo-ma,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一些转移病例报道指出必须排除一些并存病,例如脑“Bourneville”症的结节性硬化和淋巴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类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id,PH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总结3例原发性肝脏类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及随访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原发性肝脏类癌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影像学显示多囊性单发或多发性结节;大体检查肿瘤呈灰黄色,多囊性,境界清楚;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中等量嗜酸性胞浆,细胞核呈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结论原发性肝脏类癌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肝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组织学特点及Syn、Cg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uterine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PEComa误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中年女性患者,因“停经39+5周,无腹痛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妊娠期间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子宫肌瘤,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PEComa,术后随访24个月,现患者无瘤生存中。结论:子宫PEComa是较为少见的疾病,因其在影像学和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而极易被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确诊需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手术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放化疗疗效尚无定论,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今年年初收治的1例肺PEComa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PEComa属间叶肿瘤,由具有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组成,瘤细胞特征性表达黑色素生成标记物,瘤细胞胞浆PAS染色强阳性.结论 肺PEComa临床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块为主,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可复发,应注重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17.
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或继发性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由于肝脏血供丰富,分布复杂,血窦多,止血困难,手术出血常较多。如何减少肝切除术中出  相似文献   

18.
常见的妇科肿瘤有外阴肿瘤、阴道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和输卵管肿瘤。以子宫及卵巢肿瘤多见,外阴及输卵管肿瘤少见。 1症状 一旦患有妇科肿瘤,通常会有如下表现:(1)阴道出血要与正常月经区别:阴道出血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肝脏囊性肿瘤,女性占多数,发病年龄多在40~80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该肿瘤生长缓慢,可长期无临床症状,待瘤体长到一定程度时,对周围组织或器官可产生压迫症状,如腹痛、腹胀及黄疸等,术前常误诊为肝囊肿。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付鹏军 《医学争鸣》2008,29(5):433-433
0 引言 胸椎肿瘤常易导致高位脊髓压迫症状,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解除压迫,缓解神经症状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