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孕症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发病率高,成为世界性疑难病证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TO)曾宣布不孕症与心血管疾病、肿瘤共为当今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中医药对女性不孕症的治疗有着悠久历史,积累经验丰富。明末清初医家傅山,临证经验丰富,辨证灵活,医理渊博,用药简效,在妇科病的治疗方面颇有造诣,《傅青主女科》一书在中医妇科中影响深远,该书中的《种子门》专论不孕之治疗,很有心得。笔者试对《傅青主女科》中论治不孕症的观点与经验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中医周期疗法的概念,探讨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某些规律,为临床中医治疗不孕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探讨艾灸用于治疗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症是否有效。探寻不明原因性女性不孕症的原因,归纳不明原因性女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型。艾灸对治疗女性各种证型的妇科疾病有满意疗效,推测艾灸对各种中医证型的不明原因性女性不孕症患者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孕症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进行调查,以探讨不孕症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00例不孕症患者填写相关调查表及临床观察表,统计并分析不孕症相关因素与不孕症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精神压力(80.4%),孕产流产史(54.2%),生殖道感染(39.0%)及内分泌异常(34.2%),是不孕症的主要相关因素。精神压力与肝郁型、血瘀型有关系(P0.05),孕产流产史与脾虚型、肝郁型有关系(P0.05),内分泌与脾虚型有关系(P0.05),子宫肌瘤与血瘀型有关系(P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应加强生殖健康的宣教,开展心理疏导,做好计划生育,对于月经紊乱的患者应指导其孕前调理;在治疗不孕症及孕前调理上,注意运用健脾法、疏肝法、活血化瘀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药治疗优势,越来越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选择中药调整月经周期,寻求自然妊娠。从年龄因素、中医体质因素、中医证候因素方面对PCOS不孕症患者受孕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并阐释生殖内分泌水平与中医体质、证候证型之间的联系。提出根据对影响PCOS不孕症因素的分析,可客观评价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从而选择适宜治疗方案,改善受孕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孕症中医体质分布以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对象分为不孕症组200例和正常组212例,调查人员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对2组进行体质测评。结果:不孕症体质类型主要为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构成比分别为29.5%、20.0%和21.0%。不孕症组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所占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肾虚证与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证与瘀血质、阳虚质,肝郁证与痰湿质、湿热质,痰湿证与痰湿质相关程度较高;而气虚质与4种证候均相关。体质因素对不孕症证候的影响始终都是显著的,而气虚质与痰湿证、肝郁证、血瘀证、肾虚证的形成均显著相关。瘀血质仅与血瘀证密切相关,只易产生血瘀证候。结论:不孕症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均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孕症患者进行体质类型调查,以发现不孕症的易感体质及其与不孕症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0例不孕症患者,同时选取2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临床观察表,统计并分析不孕症的偏颇体质及其与不孕症证型的关系。结果两组在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质不孕症患者的证型与肾虚型有关系,气郁质不孕症患者的证型与肝郁型及虚热内扰型有关系(P0.05)。结论气郁质、阳虚质是不孕症的明显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与肾虚型、肝郁型及虚热内扰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吴朝霞  储继军 《光明中医》2012,27(2):234-235
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妇科疾病或者全身性疾病所表现的一个症状.就中医来说其证型多样,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表现中医"湿热瘀结证".徐老对此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8 0年代以来 ,随着中医学术建设的发展及临床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 ,中医规范化已成为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 ,证候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基础 ,因此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 ,在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中医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许多客观依据。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进行总结分析的必要。1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提出的必然性古代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不断发展的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矛盾的深化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种子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该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及中药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化瘀通络种子汤治疗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观察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服药后妊娠卒.结果:气滞血瘀证和湿热瘀阻证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主要中医证型,80例患者总妊娠率为38.75%.结论:化瘀通络种子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良好,其疗效机制与改善不孕症患者盆腔血液微循环、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及具备广谱抗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院内制剂八味妇炎合剂灌肠辅以中频脉冲电治疗,并给予下腹部子宫穴位注射胎盘组织注射液2mL;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宣肺补肾中药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记录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所示的输卵管通畅性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影像学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的不孕症患者资料,分析输卵管超声造影表现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所选60例患者中,肾阳虚证18例(占30.0%),肾阴虚证12例(占20.0%),肝郁证17例(占28.3%),痰湿证8例(占13.3%),血瘀证5例(占8.3%)。输卵管通畅性比较,肾虚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性为43.7%,明显低于肝郁组的73.5%。结论: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所示输卵管通畅性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肾虚证作为不孕症患者主要证型多伴有输卵管通畅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秦朝,在中医古书籍中整理分析秦朝至清代医家们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中医师们临床更好地把握患者不孕之因,对提高诊治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很有帮助。概括古代医家们的观点,可以把不孕症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素体禀赋不足、脏腑虚弱、七情内伤,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侵袭、奇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特点,为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所载方剂,并查出方剂中药物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中使用频次≥40的药物有24味,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0对药物配伍规则;通过聚类挖掘得到5首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多属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归经多属脾肝肾,高频药物配伍及组合多有补血活血,益肾填精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妇科疾病或者全身性疾病所表现的一个症状。就中医来说其证型多样,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表现为"湿热瘀结证"。徐老对此进行了数10年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沈绍功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对沈教授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整理,依据沈教授在病历中记载的病名诊断与中医证候诊断,对相应处方及用药频次进行分类统计,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搜集不孕症病例321例,经随访确认其中137例患者成功受孕,成功受孕率为42.7%。沈教授在病历中记载的病名诊断为月经失调、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痛经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共计5类。在病历中记载的中医证候诊断为肾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包括气血不足、气滞、气虚血瘀)、肝气郁滞、痰瘀阻滞、湿热下注,共计5类。沈教授治疗不孕症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40次的中药共3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6位为蛇床子、淫羊藿、黄柏、知母、灵芝、丹参。按病名分类分别统计了治疗每种疾病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中药。按中医证候分类分别统计了治疗每种中医证候使用频次较高的前6味中药。结论沈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特点是在6味基本药物组合的基础上,结合辨病辨证进行加减,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医学术界提出了证候要素(以下简称"证素")的概念,并在证素的分布特征、组合规律等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应用及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专家对证素的概念及内涵持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目前存在对证素的异议不利于证素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以及临床推广应用。为此,笔者现从证素的概念、内涵及其与证型的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能够对中医证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探讨从肾论治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和证型分布特点。通过对近40年治疗不孕症的中医现代病案文献进行检索,对收集到从肾论治不孕症的160篇文献,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其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用药规律,即单味药中从肾论治不孕症的相关高频药前9味是菟丝子、熟地、当归、白芍、枸杞、山药、山茱萸、香附、巴戟天,说明肾虚导致的不孕症多数是肾阴精亏虚,治疗上滋肾补阴填精养血的药物居多数,其中菟丝子与肾阳虚、肾阴虚、肾虚皆有强关联,因此在治疗中,菟丝子皆参与用药。在聚类分析中,单味菟丝子被聚为一类,在频数分析中,菟丝子频数居首,可见不孕症从肾论治方药中菟丝子的重要地位,为临床辨治不孕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彭桂鸣老师善治妇科杂症,特别是不孕症,有得心应手之效。她是我省已故名中医石玉书先生的门徒,在石老师门下从师多年,深受老师高尚医术的影响,继承了老师精炼的脏腑辨证思想及独特的临证风格,并融汇于国内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孙宁铨教授的月经病脏腑学术思想,使自己的医术独具特色。在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不孕症中有20%~35%为排卵障碍性,对于此类不孕症患者,月经周期中经后期、经间期和经前期的治疗都很重要,其中经间排卵期又尤为关键。历代医家及现今广大中医工作者,对其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治疗思路也各具特色。故从这三期出发,以经间期为关键,根据肾肝心及阴阳血气活动来探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治疗思路。望对中医关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中医辨证预治疗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安徽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求治的不孕女性400例,根据不孕症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症候分析。将4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预治疗,对照组仅行西医常规处理。观察对IVF-ET中促排卵过程、胚胎质量、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中,血瘀胞络证比例高达80.5%,其次是肝郁气滞证,达70.25%,肾阳虚症比例为58.5%、肾阴虚证相对较少,仅12.75%。中医辨证预治疗后,可增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优质胚胎率,增加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抱婴回家率。结论血瘀胞络证、肝郁气滞证、肾阳虚症为不孕症的常见症候,中医辨证预治疗可通过增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提高胚胎质量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