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消化道及腹腔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8年1月305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血发生率为9.18%(28例)。单变量分析表明:高血压病,术前胆红素水平,骨骼化清扫,内引流,手术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腹腔感染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4个与出血相关的独立变量,即:高血压病(OR=3.252),术前胆红素水平(OR=9.278),手术失血量(OR=2.714),腹腔感染(OR=4.796)。出血的预测方程:P=1/{1+exp[-(-4.8785+1.2892gxy+0.0082dhs+0.0004sxl+1.5721fqgr)]}。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术前胆红素水平≥171μmol/L,手术失血量≥700 mL,腹腔感染。因此,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者的熟练程度能有效减少PD术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和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手术的13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患者中,术后(腹腔和消化道)出血27例(20.5%),其中术后消化道出血12例(9.1%),腹腔内出血6例(4.5%),腹腔兼消化道出血9例(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腹腔感染、胰瘘、胆瘘及胰肠吻合口瘘与PD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500 mL(P<0.000,95%CI=6.900~103.775)、胰瘘(P=0.003,95%CI=2.319~55.717)及腹腔感染(P=0.043,95%CI=1.046~19.364)是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出血量≥500 mL,胰瘘,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10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病例组及正常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筛选影响DGE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吻合方式(OR=0.061,95%CI:0.006~0.647)、术前行PTCD(OR=6.837,95%CI:1.527~30.612),术前直接胆红素(OR=8.784,95%CI:1.562~49.385),术后输血(OR=10.238,95%CI:2.134~49.114)以及二次手术(OR=37.172,95%CI:1.224~1129.347)为影响术后DG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这5个变量构建了预测DGE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03~0.951),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的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线形胃肠吻合能够降低DGE的发生率,而术前行PTCD、术前直接胆红素>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同时探讨术后出血与临床胰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胰瘘与出血关系.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05%(44/438),术后出血相关死亡率为1...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JohnsHopkins医院的资料显示,自1981~2002年共施行1891例PD术,术后死亡率1.6%,而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371例),其中胰漏发生率11.4%(216例),可见胰漏仍是PD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胰漏的发生,本文对PD术后胰漏相关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风险列线图模型,为切口疝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行PD术的926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发生切口疝的患者24例(切口疝组),未发生切口疝的按照1∶5的比例随机抽取120例为非切口疝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年龄≥60岁(OR=5.800,95% CI 1.530~21.984)、BMI≥24 kg/m2(OR=4.165,95% CI 1.187~14.613)、糖尿病(OR=5.321,95% CI 1.548~18.285)、呼吸系统疾病(OR=4.565,95% CI 1.225~17.007)、切口感染(OR=6.803,95% CI 1.573~29.419)及手术时间≥6 h(OR=6.934,95% CI 1.938~24.813)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index 0.890(95% CI 0.854~0.926),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年龄≥60岁、BMI≥24 kg/m2、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切口感染及手术时间≥6 h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区分度,有利于临床筛查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高风险人群和制定针对性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使用Rev Man5.2对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国内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以及术后是否使用生长抑素与术后胰瘘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白蛋白低于30 g/L(OR=0.52,95%CI:0.33~0.80,P0.01)、胰腺质地柔软(OR=0.20,95%CI:0.14~0.29,P0.01)、胰管直径小于3 mm(OR=0.26,95%CI:0.17~0.42,P0.01)、胰管未放置支撑管(OR=0.52,95%CI:0.31~0.88,P0.05)以及胰肠套入式吻合(OR=0.60,95%CI:0.38~0.95,P0.05)与术后胰瘘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以及术后是否使用生长抑素;而术前低蛋白血症、质软的胰腺质地、细小的胰管、胰管支撑管是否放置以及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等因素影响着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出血者8例,发生率为10.3%。8例出血病例中,腹腔出血2例(早期和晚期各1例);消化道出血6例(早期1例,晚期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感染、胰瘘及胰胃吻合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胰胃吻合、术后腹腔感染和胰瘘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确切的手术、术后预防胰瘘和控制腹腔感染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应根据出血的部位、时间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预防其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间97例采用标准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传统Child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PD术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 结果 97例PD术后患者中,发生胰瘘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P=0.038)、手术时间(P=0.003)、胃肠吻合口下方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加做Braun吻合(P=0.034)及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P=0.003)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OR=11.687,P=0.021)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OR=0.056,P=0.016)是胰瘘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胰腺及壶腹部疾病的发病越来越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作为治疗胰腺及壶腹部疾病常见术式,其开展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PD是腹部外科大型手术,尽管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案不断进步,并发症发病率逐步下降,但术后出血甚至于大出血仍是其极其危险  相似文献   

12.
李繁  黎仕焕  谢爽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10):1013-101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癌根治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验证预测PO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580例,男349例,女231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与非POD组。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POD发生相关的临床变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预测PO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别通过C-index、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准确性,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确定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有46例(7.93%)患者发生PO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5分、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4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2分、鳞癌、术中低血压和手术时间≥3 h为PO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index为0.864(95%CI 0.811~0.91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OD发生风险与实际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瘘的发生率为11.4%(14/123)。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胰肠吻合方式及胰管直径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4个独立与胰瘘相关的变量,即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及胰肠吻合方式。结论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软、术后血红蛋白<90g/L及常规套入式胰肠吻合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张太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文献报道胰腺手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7%~14%,是胰腺手术后最重要的致死原因,即使经验丰富的胰腺外科医生,在临床上也难以完全避免。按出血时间可分为早期出血和晚期出血,早期出血一般是指发生于术后24 h的出血,晚期出血是指发生在手术5~7 d后的出血;按出血部位可分为腹腔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按出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12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PD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6%(30/127),高龄(>65岁)、术后长期低白蛋白血症(<28 g/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高龄患者要慎重对待、仔细处理,排除禁忌证后可予手术治疗。对于术前、术后存在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并维持在30 g/L以上。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创伤大、风险性高、较为复杂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术后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的出血多与术中结扎线脱落、胰腺残端及吻合口处止血不彻底等技术性因素有关,晚期的出血多与各种吻合口瘘有关。术前纠正患者各器官功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术中强调精细操作、彻底止血、根据术者经验选择合理的吻合方式,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并止血,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共发生术后出血20例,发生率14.1%.20例出血病例中,腹腔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14例,1例兼有腹腔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在7例腹腔出血中,早期和晚期出血分别有3例和4例;14例消化道出血中,早期出血3例,晚期出血11例.20例患者中7例死亡,死亡率为3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感染和胰瘘为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感染(OR=6.918)和术后胰瘘(OR=3.948)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仍较高.术中严密止血,术后预防胰瘘、感染及应激性溃疡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应根据出血的部位、时间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院胆胰外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以期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胆胰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9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09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27例,感染率为24.77%,共...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延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本研究收集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延期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诊治经验并对出血原因、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0例患者明确出血原因,2例不能明确出血原因。经保守治疗,胃镜止血及动脉栓塞出血均止。胃应激性溃疡、胃空肠吻合口出血和胰漏是导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延期出血的原因,胃镜止血及动脉栓塞可使其得到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77~2002年期间2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39例(18.6%),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3例次(15.7%),腹腔内出血10例次(4.8%)。术后死亡的18例中14例合并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57.1%,12/21)明显高于单纯出血病例(11.1%,2/18),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近两年来术后出血率(10.5%)较90年代(19.8%)和90年代前(26.2%)减少。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病例。结论:精细熟练的操作、严密吻合、彻底止血及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将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