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了解本地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共3151例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的患者血清中的九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及副流感病毒(PIVs),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151份血清中共检出阳性1229份,阳性率分别为MP 20.0%、INFB 16.9%、INFA 4.0%、PIVs 2.7%、RSV 2.5%、ADV 1.0%、CP 0.8%、COX 0.6%和LP10.2%。全年中2~5月、10~12月、12~1月分别为MP、RSV和INFB的高发期,好发于6~15岁的儿童。MP和INFB在各年龄组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P=0.000)。结论 INFB及MP在春冬季节流行,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在几种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几种呼吸道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率.结果:肺炎、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该病原感染率高于其他几种呼吸道疾病,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与儿童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病房46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效价,比较不同月份、不同年龄及不同临床表现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结果464例患儿中211例MP-IgM为阳性,占住院总人数的45%,一年中12月、1月是MP感染的高峰季节,其阳性率分别为60%和58.3%(χ2=20.03,P<0.05);随着年龄增长,MP感染阳性率增高,10~14岁儿童MP阳性率高达75%,而1岁以下婴儿MP阳性率仅为13.3%(χ2=72.6,P<0.001);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最高,为64.5%(χ2=24.5,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该病原体是目前儿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九联检在0~6岁儿童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对就诊治疗的0~6岁儿童肺炎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呼吸道病原体在0~6岁儿童肺炎中分布情况,探讨呼吸道九联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84例临床已确诊为肺炎的0~6岁儿童的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四种非典型病原体:嗜肺军团1型(Legionella pneumnopila typel,LP1)、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n)、Q热立克次体(Richettsia query,QFR);和五种呼吸道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F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FV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s);共九种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284例0~6岁儿童患者中,总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为38.03%,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MP(16.2%),中等阳性率的病原体RSV(7.04%)、INFB(6.34%)、PIVs(3.52%)、ADV(2.11%)、LP1(1.76%),阳性率最小的病原体为CPn(0.35%)和QFR(0.00%)。结论:呼吸道九联检可明确引起0~6岁儿童肺炎的病原体,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肺炎支原体(MP)IgM,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MP阳性率及MP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及季节性分布.结果 3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48例,MP阳性率为38.95%;其中女患儿阳性率44.86%高于男患儿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儿中,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8.54%,婴儿组患儿阳性率最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MP阳性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月份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8.53%.结论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以学龄前患儿多见、好发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方法应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813倒患儿检出MP抗体341例,阳性率41.9%.男性患儿阳性率38.3%,女性患儿阳性率46.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P抗体阳性的男性和女性患儿最小年龄分别为1岁和35d。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6—13岁忠儿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6岁以下患儿(P〈0.01)。8—10岁年龄段MP抗体总凝集效价与2-4岁年龄段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MP抗体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合理用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P抗体凝集效价的测定为临床提供了动态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2013年下半年小儿急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病原学依据,以便更有效地治疗小儿急性肺炎,做到因病施治,缩短治疗过程,减轻患儿痛苦。方法:采集儿科门诊留观确诊为小儿急性肺炎患儿的68例血清标本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作呼吸道九联检检测,即嗜肺军团1型(Legionella pneumnopila typel,LP1)、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n)、Q热立克次体(Richettsia query,QFR);五种呼吸道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F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FV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s)九种病原体,得出小儿急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并作出分析。结果:在68例肺炎患儿中,总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为41.18%,其中最高的是MP 17.65%,依次为RSV 10.29%,IFVB 4.41%,ADV 0.29%,LP 10.15%,CPN 0.15%,IFVA 0.15%,PLVS 0.15%,QFR 0.00%。结论:小儿急性肺炎的病原体以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较常见,亦存在其他病原体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因年龄而存在差异性。在临床用药中宜依据病原体选择用药。若无条件作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用药时偏向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而婴幼儿则偏向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在几种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几种呼吸道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肺炎支原体 (MP)抗体阳性率。结果 :肺炎、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该病原感染率高于其他几种呼吸道疾病 ,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呼吸道疾病 ,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MPDNA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DNA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ecoplasma pneumoniae,MP)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4月本院呼吸1病房确诊为MP下呼吸道感染的211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肺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MP下呼吸道感染男女无明显差异,5岁以下儿童占71.1%,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喘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62.4%vs 39.2%,P=0.001),呕吐腹泻率明显高于年长儿(35.8%vs 14.7%,P=0.0001),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14.7%vs 5.9%,P=0.037),MP感染患儿中60.7%合并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感染,50.0%合并细菌感染,26.9%合并病毒感染.肺功能检查提示90.3%(65/72)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70.8%(17/24)有气道高反应性.结论:小儿MP下呼吸道感染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要表现,婴幼儿较年长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MP感染易合并CP感染,可引起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郭江  李玲 《四川医学》2013,(9):1489-1491
目的了解攀枝花地区儿童患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非典型病原体在年龄、性别、季节及疾病种类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397例,入院当天采集静脉血,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LP1、MP、QFR、CP、Ad、RSV、IVA、IVB和HPIVs的血清IgM抗体,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97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28.7%),其余依次为IVB(24.7%),IVA(12.3%),HPIVs(9.0%),Ad(5.0%),LP1(4.7%),RSV(2.8%)。QFR及CP检测阳性率极低。夏季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高,秋冬季IVB和MP检出阳性率高。MP和IVB在上呼吸道感染中检出阳性率高于下呼吸道感染。结论 MP、IVA、IVB和HPIVs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非典型病原体的主要病原,夏季以MP感染为主,秋冬季以MP、IVB、IVA和HPIVs感染为主。主要致病原均以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应重视非典型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合理诊治,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呼吸道患者感染9种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社区预防工作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2月本院的呼吸道疾病患者6 984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FR)、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PIVS)1、2和3型。分析这几种病原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和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 6 984例受检患者9种病原体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6.33%(1 839/6 984);春季阳性率最高,在20~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9种病原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P(19.83%,1 385/6 984),IFB(2.85%,199/6 984),PIVS(2.28%,159/6 984),LP(0.62%,43/6 984),RSV(0.37%,26/6 984),ADV(0.23%,16/6 984),CP(0.14%,10/6 984),IFA(0.01%,1/6 984),QFR无感染;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92%(204/6 984);MP、IFB和PIVS三种病原体阳性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IVS和CP在20~40年龄组阳性率最高,IFB在小于20岁组最高。除CP、IFA和QFR外,其余几种病原体均呈现季节性差异(P均0.05)。结论 MP、IFB和PIVS为南京地区主要感染的病原体,其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重要性。方法对1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PCR方法检测咽拭子MP DNA,然后对阳性患儿以PA法检测血清中的MP 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7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6例患儿MP DNA阳性率57.2%(95/166),MP IgM阳性率43.4%(72/16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6例、支气管炎33例、肺炎23例,发病年龄以儿童为主,3-12岁占66.7%(48/72),54.2%(39/72)的阳性患儿发热。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应尽早检测MP DNA、MP IgM。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秀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71-72,8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的差异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II),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炎患儿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性别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受检人数4254例,MP抗体阳性率为40.4%。不同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有明显区别。0~1岁婴儿期MP感染率为7.7%;1~3岁组幼儿MP感染率为40.7%;4~6岁学龄前期MP感染率为48.1%;7~14岁学龄期MP感染率为49.2%。0~1岁组M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295,P0.01)。而且0~1岁婴儿期MP感染者血清抗体滴度明显低于1岁以上患儿。男、女性肺炎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6.4%、4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865,P0.01)。结论 MP感染率随着肺炎患儿的年龄增长而增高,而且女性肺炎患儿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  相似文献   

16.
杨晓华  谭南  林爱心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086-1088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为肺炎支原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4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4 827例取咽拭子进行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827例患儿中MP阳性为764例,阳性率为15.8%;男性患儿3 004例,阳性率为15.3%;女性患儿1 823例,阳性率为16.6%.全年均可检出MP,且无季节差异。1岁~3岁患儿的感染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以婴幼儿发生率为最高,男女性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应加强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海岛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阳性检出率、发病年龄分布及发病季节的特点。方法对2004~2006年收治的56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体外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P-IgM阳性1805例,阳性率为32.0%。发病率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为最高,1岁以下最低。结论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加强对MP感染的防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曹凤娥  黄远真 《右江医学》2012,40(6):803-805
目的研究门诊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及发热查因患儿2106例,分析其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就诊年份、季节的关系。结果 2106例患儿中共有791例检测出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56%。男女童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段(~3岁、~7岁、大于7岁)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大于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最高。2010~2011年的阳性率显著高于2008~2009年(P<0.01)。四个季度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均高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男女童均有感染,学龄期儿童最易感染,冬春季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呼吸道患儿病原体感染的检测情况,为临床诊疗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儿科收治的9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双扩增技术(DAT)技术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五种病原体RNA检测。结果 909例标本总阳性率为38.28%,病原体检出率依次为RSV 16.61%、MP 11.11%、PIV 8.69%、ADV 3.96%和CP 0.99%,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64%;冬季病原体阳性率最高48.94%,四季间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病原体阳性率最高(43.00%),其次支气管炎(37.40%),不同疾病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SV和PIV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长而下降,MP检出率随患儿年龄增长显著升高。结论本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RSV为主,MP和PIV次之,存在混合感染,呈现季节性,...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儿童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403例呼吸道感染3~7 d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快速培养,同时用设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 403例呼吸道感染息儿咽拭子标本中MP快速培养阳性88例,阳性率为21.8%;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MP-IgM抗体阳性40例,阳性率9.92%.对两种方法作对比分析,病程早期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远高于被动凝集法.结论 MP快速培养法简便、快速、无创伤,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应用,可作为诊断MP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