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银甲 《中国药师》2017,(12):2209-2213
摘 要 目的:评价临床使用替加环素的合理性,为加强替加环素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14~2016年出院患者病历,收集使用替加环素的病历132份,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替加环素用法用量、给药疗程、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近3年来使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86.37%,临床有效率81.82%,替加环素合理使用率63.64%,基本合理使用率13.64%,不合理使用率为22.72%,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多,达20例(15.15%)。结论: 医疗机构对替加环素的使用必须严格管理,并对其适应证、给药方案、不良反应和处方权加以控制,减少经验性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对某院替加环素临床用药及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对某院2018年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收集到相关病例共64份。替加环素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为98.4%,联合用药率为100%,临床应用评价得分(84.77±26.03)分;临床应用不合理43例(67.19%),主要表现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不规范37例(57.81%),适应证不适宜5例(7.81%),用法用量不适宜10例(15.63%),使用抗菌药物前未送病原学检查1例(1.56%)。使用替加环素病例的临床有效率为56.25%;发生不良反应5例(7.81%)。替加环素给药剂量超说明书23例(35.94%)。结论:某院住院患者使用替加环素不合理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与会诊管理不规范。替加环素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凌琳  吴华 《安徽医药》2020,24(5):1032-1036
目的评价住院病人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合理性,为有效地控制其耐药、完善管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使用替加环素住院病人 51例,从适应证、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与会诊等方面,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替加环素临床合理使用率为 66.67%,不合理使用率为 33.33%。临床抗感染治愈率 66.67%%,全因死亡率 19.61%,病原菌清除率为 47.06%,综合治愈率 56.86%。结论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合理性有待提高,不合理原因主要是联合用药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严格掌握替加环素抗菌谱及正确的联合用药方案,合理使用替加环素,遏制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替加环素在胸科医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期为抗感染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应用替加环素的52例住院患者病历,从管理指标、用药指征、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等方面分析替加环素临床合理用药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在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中,主要集中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用药原因主要是肺部感染。有会诊记录的比例达88.46%(目标值100%);符合超说明书用药标准率为84.62%(目标值90%),其中主要为超适应症、超剂量用药。48例(92.31%)作了病原学检查,84.62%有药敏试验结果。52例患者药物利用指数(DUI)值为1.082。结论:替加环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9.62%,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并对使用情况作出评价,为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使用注射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病历70例。以《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家医保目录限定适应证为主要评价依据,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70例患者中,合理使用率61.43%(43/70),不合理使用率38.57%(27/70),其中疗程不足的有13例,首剂未给予负荷剂量的有8例,适应证不合理的有3例,联用不合理的有3例。结论 替加环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常见,以疗程不足、给药剂量不适宜、适应证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0月,收集替加环素致ADR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5篇文献报道,共97例替加环素所致ADR,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替加环素所致ADR 47.43%发生在1周以内,共累及9个系统/器官,主要以凝血系统(32.79%)、胃肠道系统(28.96%)为主。结论:替加环素所致ADR有多种表现形式,临床用药中应重视高龄患者,规范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e和Embase等数据库中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发表的替加环素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替加环素致ADR相关文献91篇,提取病例10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37例,性别不详3例;患者年龄主要为≥60岁(61例,占56.48%);患者原患疾病主要为肺部感染及腹腔感染。替加环素致ADR的发生时间为给药后10 min至给药后2.5个月,大多数ADR发生于给药后7 d内(72例,占66.67%)。替加环素所致ADR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共219例次,其中消化系统损害(105例次,占47.95%)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77例次,占35.16%)。大多数发生ADR的患者经停药或积极对症治疗后,1周内症状均有好转(68例,占62.96%)。结论:替加环素所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多样,用药期间应加强替加环素致ADR的认识与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评价,为促进其合理应用、完善管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入院并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集中监测,对患者人群特征、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与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治疗结局及安全性等信息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监测期内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1 415例,其中男性患者占63.96%,以18~59岁患者居多(63.25%);其中治疗用药1 032例(72.93%),主要为肺部感染(385例,37.2%)、腹腔感染(199例,19.13%)和软组织感染(174例,16.73%)等。检出病原菌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用量首剂未加倍或特殊人群未调整剂量、用药疗程偏长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监测期收集替加环素相关不良反应27例,发生率1.91%,均为轻度。集中监测并完善管控措施后不合理用药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该院替加环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对替加环素的专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了解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 方法:调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2018 年北京地区替加环素ADR报告,对其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统计时间内,共收到49份怀疑与替加环素有关的ADR报告。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占67.3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ADR累及系统为血液系统(36.21%)、消化系统(20.69%)、皮肤软组织及附件(17.24%)。ADR发生在2~6 d内占40.82%,大多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 结论: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可以减少其ADR 的发生。建议在使用该药时,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以降低发生A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我院替加环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所有使用替加环素的出院患者病历67份,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替加环素用药适应证、给药方案、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为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用替加环素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规范及文献,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并以此为依据,对某院2012-2017年100例住院患者替加环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评价的100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接近程度大于70%的2例(占比2.0%),接近程度50%~70%的63例(占比63.0%),接近程度40%~50%的35例(占比35.0%)。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方法可用于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替加环素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医院需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替加环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14):1892-1895
目的:建立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方法:以替加环素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规范和文献,建立替加环素DUE标准;并以此为依据,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2012年11月-2016年10月179例住院患者替加环素使用的管理指标、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该院替加环素DUE标准评价结果显示,病历中有会诊记录的患者比例为83.2%(目标值为100%),微生物送检率为90.5%(目标值为80%);用药指征符合标准百分率为98.9%(目标值为90%);溶剂选择、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符合标准百分率为100%(目标值为100%);处方权限符合标准百分率为20.1%(目标值为100%);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符合标准百分率为7.3%(目标值为100%);有效率为54.7%(目标值为8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替加环素DUE标准可用于规范替加环素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8,(2):187-191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方法:以替加环素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规范和文献,并通过与临床专家讨论协商,从用药指征、用药过程、用药结果和行政监管4个方面建立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估(DUE)标准;同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病历应用该DUE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病历71份。经评估我院替加环素使用总体基本符合该DUE标准的要求,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包括微生物送检率为81.7%(目标值为90%),给药疗程符合标准率为76.1%(目标值为90%),病历中有会诊记录的患者比例为81.7%(目标值为100%),处方权限符合标准率为85.9%(目标值为100%)。结论:所建立的替加环素DUE标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医师和临床药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建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替加环素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建立替加环素DUE标准。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血药浓度,评价替加环素使用的合理性。结果:851例患者中,用药指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用药指征符合率为77.0%,用法、用量及疗程符合率为55.7%,抗菌药物相互作用项目的符合标准率为98.5%。有8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药物监测,47.6%的患者谷浓度位于100~300 ng·ml-1。结论:开展替加环素DUE,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临床用药问题,有利于提高替加环素用药合理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医院血液淋巴瘤患者替加环素临床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血液淋巴瘤科收治但无临床药师干预的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患者(n=88)作为干预前组,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且有临床药师干预的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患者(n=33)作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替加环素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在临床药师干预后,临床上替加环素适应证和给药方案的合理率较前明显提高(分别为87.88%vs 69.09%和81.82%vs 41.82%),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也显著高于干预前(84.85%vs 21.82%)。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干预、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规范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7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4例中,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44.81%),其次是中药制剂(29.08%);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35.32%)。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及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3-2016年2 62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探究影响ADR的要素和产生的原因,为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 621例ADR报告,用监测软件提取ADR报告来源、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临床表征、累及器官等信息,用帕累托图法找出引发ADR的主要药品,并用鱼骨图进行ADR要因分析。结果 ADR主要由医师呈报(2 573例,98.17%),药师报道最少(3例,0.11%),年龄>7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570例,21.74%),由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居多(1 680例,64.10%),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为主(717例,24.17%);帕累托图分析显示ADR主要因素(A类)药品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注射剂、静脉营养药;用鱼骨图分析高龄患者、静脉给药、监测不全面和主要药品引发ADR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结论 应关注特殊患者的用药监护,减少注射剂使用,重点监控高发药品,开展个体化用药监测,加大临床药师投入,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ADR),分析其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收集本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120份,根据原始报告表及相关病历资料对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原患疾病与ADR、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例数、药品剂型与ADR、给药途径与ADR、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汇总。结果发生ADR的人群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发生ADR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头孢曲松最多;静脉给药最容易引起ADR;同时也存在着1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现象,120例ADR患者经过停药和积极的对症治疗,治愈98例,好转2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加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康复双路径管理三级康复医院住院患者注射用替加环素的使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康复药学中心会诊的99例应用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用药合理性、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该院...  相似文献   

20.
替加环素是新一代广谱的甘氨酰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均不推荐用于8岁以下儿童。虽然替加环素被禁止用于8岁以下患儿,但给那些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尤其是医院感染患儿使用替加环素或许是一种挽救生命的方法。本文是一例替加环素用于2岁严重感染患者的超说明书应用案例分析,主要就替加环素的给药时机、给药频次、给药剂量、联合用药以及2岁小儿应用替加环素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