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EIAS)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住院EIAS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结果 EIAS患者年龄63~81岁,糖尿病病程10~22年,低血糖发作1例,发作时间无规律;均无自身免疫病病史和含巯基药物接触史;血清ICA、GADAb均阴性,IAA均强阳性(>100);血清胰岛素水平均升高,但与C-P水平不匹配;调整为口服药或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后,血糖控制均改善. 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伴或不伴低血糖的T2DM患者,如发现血清胰岛素浓度与C-P水平不匹配,需检测胰岛素抗体(IAb),并考虑EIAS的可能性,必要时调整为口服药治疗可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
外源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EIAS)是糖尿病患者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后出现胰岛素抗体相关的血糖异常临床综合征, 包括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严重高血糖及自发性低血糖等。该文报道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高龄EIAS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为90岁男性, 糖尿病病史30余年, 在使用同一剂型预混胰岛素近20年后出现自发性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交替, 血清胰岛素水平轻中度升高, 与C肽呈分离现象, 同时合并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更换胰岛素剂型2周后, 患者血糖较前明显改善, 复查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 C肽水平较前升高。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系统回顾, 旨在提高对EIAS的认识和理解, 减少漏诊、误诊, 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后合并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符合外源性胰岛素相关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EIAS)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结果106例患者中84例(79.24%)使用预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18例患者(16.98%)近期反复发生低血糖。精氨酸刺激试验显示胰岛素0 min基线值中位数73.40(23.07~146.75)μU/ml,胰岛素4 min/0 min比值中位数1.27(1.03~1.85),平均值1.72±1.47,胰岛素0 min(μU/ml)/C肽0 min(ng/ml)比值44.60(14.92~87.93),平均值81.92±130.93。以本院空腹胰岛素检测参考值2倍上限(49.8μU/m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胰岛素蓄积组(胰岛素0 min基线值≥49.8μU/ml)和胰岛素非蓄积组(胰岛素0 min基线值<49.8μU/ml)。胰岛素蓄积组66例患者中14例(21.21%)发生低血糖,胰岛素非蓄积组40例患者中4例(10%)发生低血糖,胰岛素蓄积组的胰岛素4 min/0 min比值、胰岛素0 min/C肽0 min比值、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显著高于胰岛素非蓄积组(P<0.05)。在胰岛素蓄积组66例患者中,36例予更换胰岛素剂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口服药治疗组)的方案治疗后,2组治疗后的SDBG和L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随着外源性胰岛素蓄积的加重,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加,低血糖比例显著升高。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胰岛功能出现特征性改变,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峰值,呈现"高平"曲线,基线胰岛素/C肽比值水平显著升高。及时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后,EIAS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T2DM患者使用诺和锐30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EIAS),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患者停用胰岛素后,行5hOGTT,示血糖波动大,胰岛素和C-P浓度明显分离现象。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阴性。停用胰岛素后改用阿卡波糖,随诊10月,低血糖发作减少至停止,胰岛素及C-P水平明显下降,但是胰岛素水平仍然高于正常值,随诊10个月后再次外送查IAA阳性。EIAS为较罕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对于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检测IAA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及早诊断与正确治疗,可避免误诊所造成的不必要手术及严重不良后果。即使IAA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EIAS,随访观察或通过不同方法检测亦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餐时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一般要求餐前注射,新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常常是吃完饭后才想起胰岛素没有打,这时应当如何补救呢?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依赖     
河北省承德市 鲁× 我认识的几个2型糖尿病患者最近都开始使用胰岛素。我曾从杂志上看到,通过良好的治疗和护理.2型糖尿病能够保持稳定,患者可以终生无需使用胰岛素。现在,我感觉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会发展到依赖胰岛素治疗.最终都不得不面对可怕的并发症,如失明、截肢等。  相似文献   

7.
目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预混胰岛素30/70单独或联合使用OADs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n=30)和对照组(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患者即使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多年,却仍然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从而导致胰岛素的疗效受到影响。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注射部位非常重要。肚脐附近是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禁区,这主要是因为脐周是腹壁最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叶健波  林东源  李剑军 《内科》2013,(6):604-605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后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加强饮食、运动控制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的HBAIC、FPG、PPG水平及胰岛素总量。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注射次数减少,操作方便,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后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与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保持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的血糖水平,但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较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更容易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现在在注射胰岛素时,病人经常会遇到遗忘注射的问题。一项全球使用胰岛素注射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一个月中有22%的患者忘记注射;24%的患者未按医嘱注射。在我国调查了354名患者近1个月胰岛素注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选择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50名,年龄在30~55岁之间,文化程度初中和高中.并将接受胰岛素教育前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胰岛素教育后的患者能正确应用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剂型知晓率从36%提高为80%,低血糖反应表现及时发现率从16%提高为74%.结论接受糖尿病教育后使用胰岛素正确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将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选择和使用胰岛素注射装置就成了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胰岛素注射装置有针管式注射器、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特充注射笔、胰岛素泵。患者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经济情况选择使用。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注射器,均要严格进行皮肤消毒及轮换注射部位,同时密切监测血糖,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是由血中非外源性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自身抗体及高浓度免疫活性胰岛素所致的自发性低血糖症。其与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应用含巯基药物有关,并与人白细胞抗原高度相关,DRB1*0406可能是主要易感基因;不同人群的发病机制存在异质性。临床上主要特征为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情况下,出现反复发作性严重低血糖、胰岛素自身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及游离胰岛素升高;主要应与胰岛素瘤鉴别。治疗以停用诱发药物为主,辅以少量多餐、低糖和高纤维饮食,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应用小剂量泼尼松。  相似文献   

14.
收集19例使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加超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程度、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使用甘精胰岛素加超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可以使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联合餐前超短效胰岛素的应用,甘精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12):753-753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靶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中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历经了90年的发展,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已被广大医生所认同和使用。胰岛素类似物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相比人胰岛素更为安全,同时使用更为方便,已经成为胰岛素治疗的理想选择。新一代高比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50已于今年8月在中国上市,的临床医师和患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联用超短效和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释放,使血糖更平稳,但胰岛素类似物结构上的改变也导致了其生物学效应的改变,它们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的亲和力也有异于普通胰岛素,其促有丝分裂活性的改变可能影响乳腺和肠道等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在给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时,经常会听到患者问:“用胰岛素会上瘾吗?”“我现在就使用胰岛素,会不会意味着我病情很严重了?”“胰岛素能不能晚几年再用?”……面对着诸多疑问,说明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仍有着很多的偏见和误解,其实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是需要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的。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对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的糖尿病患者,外源性胰岛素对于其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胰岛素制剂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胰岛素治疗在临床获益的同时伴随着治疗风险的出现,胰岛素使用时机的选择、剂型剂量的确定以及胰岛素使用所带来的相关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经常有糖尿病患者忧虑自己的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的问题,实际上,在临床医生眼里,胰岛素用量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不存在剂量大不大的问题。当然,胰岛素用量还是有一个基本范围的,如果患者日均使用胰岛素量超过50单位,尤其达到60~100单位,可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其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较大。  相似文献   

20.
使用胰岛素过程中,有时需要根据血糖变化或患者自身需求改变治疗方案,把当前使用的胰岛素转换为其他类型胰岛素。但有的患者不经过医生指导,自己随意改变方案,如将一天多次的短效胰岛素的总量,转换成长效胰岛素后1次注射,结果引发严重的低血糖。笔者在此将胰岛素互相转换使用时的剂量调节等问题介绍如下,帮助大家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