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从心主血脉而通神明、心为君火以镇阴邪、心损不复须和营卫等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研究及临床经验,系统阐述桂枝茯苓丸治疗心系疾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体会。认为心主血脉,内通神明,“神明之心”与“血脉之心”异常所致的形神合病是慢性心系疾病的重要特征。桂枝茯苓丸既可化瘀,又兼安神,具有双心同调之功。心系疾病,若久虚不复,血脉壅塞,可发展为心损“。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桂枝茯苓丸通过调和营卫、畅达血气的方式,达到气血资生、经脉通畅、伏邪外透之效,则心损可复。灵活化裁桂枝茯苓丸,可更好地发挥其活血通脉、宁心安神、温阳利水、调和营卫之功,以适用于多种复杂性心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心失所主、肝失疏泄,均可因影响人体气机、血脉、阴阳的正常循行,从而出现寤寐规律失常而致失眠。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以通血脉、调阴阳、行气血为法。应用血府逐瘀汤使气血阴阳正常运行,并通过临证化裁、服药方法的变通而增强疗法。  相似文献   

3.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析"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中医学含义和现代临床意义,阐述营卫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认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意义有三:一是不言补泻,而言调和,提示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平衡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原则;二是调其营卫,即调和血脉,维持血脉正常运行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三是拓宽了冠心病的治疗思路,凡是能使阴阳气血归于平衡、脉络免受损伤的方法均应纳入冠心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以降压为主,但抗心肌肥厚、抗心衰的作用疗效远不理想。笔者认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不仅要强调降压,更要重视心脏功能、心脏损伤的康复。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以哲学观为基础,笔者认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体现了整体观、气血论等观点,在临床应用上其较阴阳观点更为具体、实用,也可统筹痰浊血瘀的观点,避免了强调活血的片面。营卫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功能密切相关。"调其营卫"即补其不足,调其运行。调其营卫法不仅可康复心脏,又兼顾控制血压。而且,由此病机治则结合现代医学,不仅重视中药辨证论治,更重视饮食、运动等心身要素的管理。目前,也有部分医家学者运用调和营卫之方剂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生物学基础研究间接证实了"调营卫"对"损其心者"心脏的恢复作用。笔者受其启发运用电磁穴位刺激和药食同源精微,佐以蜜、酒,调补营卫,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中收到较好疗效。故本文试探讨"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在高血压性心脏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源自《难经》,为心系疾病的基本治则之一。王行宽教授博采先贤之所长,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临证思辨,对这一理论提出新的见解,主张心损者当调其营卫,调其营卫者须益气营与疏肝木并举,肝心并治,通调血脉,临证时再视其兼夹证而权变活之,每获良效。兹将其运用"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脉为奇恒之腑”语出《黄帝内经》,旨在强调脉为血府且流通畅达的生理机制。脉散络全身,脉气之阴阳和则血脉调。营卫气化、通行血气、利血行水是脉之生理,脉以润通为用。脉与脏腑关系密切,五脏应时,脉亦应时。并列举了古代文献中脉病治疗的提示,为临床治疗血脉病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7.
舌诊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身之血脉”,“舌为心之苗”,指出舌与血脉密切相关。血即血液,脉即血管,血脉即指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  相似文献   

8.
“心部于表”是对心的生理功能与表从属关系的高度概括。“心部于表”与肾治于里相对而言,阳主外,主动,意为心脏调节在表的阳气,而肾脏统摄在内的阴气,两者内外协调而使气血阴阳相顺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又心藏神,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主,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心阳、心气鼓动气血津液外舍于周身,沟通表里,为心藏神提供物质基础。若心阳、心气受损,邪由表入,或邪由内生,风痰瘀血等病理产物损伤络脉,或直中心脉,皆可导致心脏受损。风之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不仅具有开泄腠理,发散外邪之功,还可畅达阳气,行气胜湿,化瘀通络,醒神开窍,药力直趋病所。疏风散邪以理经通络,运转气机而畅通血脉之心;又可振奋阳气,化瘀解郁而恢复心之神识;前可畅达肝脾气机,燥湿醒脾,调和气血而助心之功能恢复。基于“心部于表”的理论内涵,探索风药理心之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络病证治体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理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理论为营卫理论,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血脉相传,壅塞不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基于中医脉络作为血液运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心寄窍于耳”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指心可统领耳窍以维持其生理功能。突发性聋属于中医“暴聋”范畴,中医多从肝肾论治本病,对从心论治本病关注度不足。现以“心寄窍于耳”理论为基点,分析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与突发性聋的病因病机的联系,即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导致的瘀血阻窍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关键环节,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是影响突发性聋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刺治疗可通过循经取穴、近部取穴以畅通血脉,恢复“心主血脉”之功,通过循经取穴以调心神,头部取穴以调脑神,辨证选穴以调五脏神,恢复“心主神志”之能,心之生理功能复常,从而听觉功能亦可恢复。  相似文献   

11.
张莉  高积慧 《河南中医》2020,40(5):685-687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发生,为"双心疾病"之一。"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脾胃之气衰败,气血生化无源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致心血亏虚,无以充养心神,发为CN。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是CN发病之本。肝与心为相生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畅达,气血调和则心得安;肝气郁滞则心不安。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致心神失养是CN发病的重要条件。治疗可以从中医形神一体观出发,疏肝解郁以养其神,益气养血以护其形,以达到同时治疗"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中医学含义,阐述营卫与心的生理、病理及心系病证的关系。其不言补心气,滋心阴,而言调营卫,为治疗心系病证提供新理论、开拓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淑全 《新中医》2007,39(7):89-90
心脏受损治以“调其营卫”,如《难经·第十四难》云:“治损之法奈何?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主血脉,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皆与心主血脉有关,故调其营卫可使受损心脏得以恢复。但经文中有脉可辨却无症以验,有法可依却无方药可寻,笔者临证凡见心脏功能虚损病证,均以桂枝汤为主方调和营卫,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冯珂 《福建中医药》2010,41(2):50-51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语出《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其意是心脉受损者,可以通过调理营卫的方法治疗,本文对其理论基础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仲景用药悉遵《神农本草经》,据谢观利恒考证,古代医学流派,“其传承派别可以推见者,华元化为《黄帝针灸》一派,仲景为《神农本经》一派,秦越人为《素女脉诀》一派。”仲景用桂枝,其义有五:①调和营卫,方如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之所以能调和营卫,是通心气以调营卫。心主营,营不调则卫亦滞。故调和营卫是利用桂枝通心气,鼓舞心阳的作用。②通心阳,方如桂枝甘草汤。此方治“叉手冒心,心下悸”为心阳虚见证,故用桂枝通阳,炙甘草补中气,使桂枝通行血脉,鼓舞心气,推动血脉运行,气行则血不滞。③化气利水,方如五苓散。五苓散用桂枝通阳化气,气行…  相似文献   

16.
小议《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荣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注:荣,古通营,即营气),其义是心脉受损者可以通过调理营卫的方法治疗。笔者在临床上诊治心系疾病时,应用调和营卫之法,确有较好的疗效,因而对此条条文有了较深的感悟。首先,从营卫之气与心的生理关系可知,心与营卫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如“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邪客》),阐述了水谷精微化生营血成为血液的过程。这一化血之功由心所主,后世唐容川谓“心之能事,又主生血”(《血证论》)。营血既成,又在心的动力作用下行于脉中,是为“心主血脉”,而卫气与营气同起于中焦,营行脉…  相似文献   

17.
失眠病因病机复杂,基于《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从脾胃探析失眠病机,认为神魂失养、痰湿阻滞、营卫失调、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均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应用健脾养血、安神舍魂,燥湿运脾、化痰理气,健脾益气、调和营卫,调畅脾胃、交通心肾方法,从调理脾胃出发治疗失眠,为临床论治失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与抑郁共病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诸多造影正常却反复胸痛患者与心脏X综合征、冠脉慢血流现象、冠脉痉挛的密切关联,证实精神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患者对抑郁状态的主观不认同及药物本身的一些不良反应,抗抑郁药临床处方率低。从中医疏肝解郁角度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情志障碍,达到调"神"以利血脉的作用。又经典有云:"荣卫不通,血凝不流","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予桂、芍之剂调和营卫在冠心病血脉病变中具有确切的理论依据,故从"疏肝气,调营卫"角度入手,结合柴胡桂枝汤的组方特点,古方新用,探讨其"双心同治、心神同调"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慢性腹泻的中医发生发展机制与三焦、玄府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内经》指出,三焦主通行诸气、主运行水液;玄府是津液流通和气机升降之“门户”,三焦和玄府在结构和功能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焦通路的畅达和玄府开阖有度,在整个人体气液代谢过程中起着主宰作用。从“三焦-玄府-气液”理论出发,可以为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理论探讨祖国医学以“心藏神”和“心主血脉”作为心的基本生理功能活动。如《内经》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充在血脉”,“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营卫已通,神气舍心……乃成为人。”这两节经文指出了“心神”与“心血”的密切关系,而其含义则认为“心主血脉”的功能活动,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内经》又说:“经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