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利用双能CT(DECT)中Volume软件对双能量成像尿酸盐结晶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的痛风患者的DECT扫描结果,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利用Volume软件分别对尿酸盐结晶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扫描了72对关节,其中43对足踝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40对,平均体积(0.621±0.742)cm3;19对膝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18对,平均体积(0.842±1.086)cm3;10对手腕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10对,平均体积(0.796±0.583)cm3.2位医师对尿酸盐结晶体积的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4例患者规律服药后复查CT显示尿酸盐结晶体积均有减少.结论 DECT的Volume软件可对尿酸盐结晶进行定量分析,可重复性较强,对临床诊断痛风及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双能量CT (DECT)痛风软件技术(GOUT)为临床医师对痛风进行分期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80例痛风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A组(急性期),B组(间歇期、慢性期),C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根据尿酸盐结晶在足踝部的分布情况分为:踝关节、跗骨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关节、肌腱韧带。3组性别及高尿酸痛风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阳性率,A及B组组内不同部位尿酸盐结晶数目,A、B组组间相同部位尿酸盐晶体数目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尿酸盐结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较A组尿酸盐结晶检出率高(P=0.023);A、B组内跖趾关节和趾骨关节分别与踝关节、跗骨关节、跗跖关节、肌腱韧带比较尿酸盐结晶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CT可发现不同临床分期痛风患者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数目、分布与尿酸值的相关性,能够为痛风确诊和临床分期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四肢关节早期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搜集到的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77年分类标准确诊为早期痛风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5例因临床需要行四肢关节检查的非痛风患者,比较两组在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沉积部位、大小及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85例早期痛风组中,7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69例,痛风无症状期5例)检测出绿色尿酸盐结晶,总共563处,第一跖趾关节周围是最易沉积的部位,对照组均未检出尿酸盐结晶;两组在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ECT对早期痛风组检测的敏感性为87.06% (74/85),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12.94%(11/85).结论 DECT能够检测出位置深、体积小、数量少的尿酸盐晶体,并能测量晶体大小,检测病情变化,对早期痛风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很高,在早期痛风的诊治及鉴别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关节腔积液抽吸术后病理为对照,评价双能量CT在关节痛及疑似痛风病人四肢关节及周围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材料与方法在获得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医保部门的配合及受检者的知情同意后,对94例病人(年龄29~89岁)进行了患病关 相似文献
7.
8.
痛风是因尿酸钠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临床上常需综合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血、尿中尿酸盐水平的测定和常规影像检查(如X线、MRI、B超等)进行诊断,但不典型痛风的诊断仍存在困难。双能量CT通过区分尿酸盐结晶和钙质的不同衰减特性来诊断痛风,并采用特定的体积计算软件对痛风石进行准确定量。随着双能量痛风石成像的广泛应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将不断扩展及深化,并有望成为确诊和管理痛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例,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4,P性别=0.612,P>0.05).分别对其足/手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重组(0.75 mm),将原始数据输送加载入Du-al-EnergyGOUT软件内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478处,最少2处,最多24处,以足踝部病灶最多;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12,P<0.001).结论 DECT技术可明确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对于关节痛及疑似痛风患者,尤其是痛风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经引导下穿刺抽吸,与CT像一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就DECT对痛风疗效的评估有待于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能量CT(DSCT)尿酸盐结晶检测技术(gout)和综合技术(general)在痛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回顾性分析61例(64对部位)关节肿痛患者行DSCT扫描并分别经gout及general两种技术成像,所得图像分别设为A、B组,统计两组方法所显示尿酸盐结晶(MSU)数量,每一个小关节或一处肌腱、韧带为一个计量,并用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中痛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选取长径>5 mm MSU 30个,在两组图像上分别测量同一MSU最大截面积,用t检验比较两组面积差异.(3)比较A、B两组微小骨质破坏的检出.(4)比较两组在小灶MSU数量(长径<3mm)的检出.结果 (1)共检测61例(64对部位),符合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关节炎诊断60例,非痛风关节炎4例.其中A组MSU 59例,396处,敏感性92.18% (59/64),特异性80%(4/5).B组MSU 49例,206处.显示MSU敏感性80.3% (49/64),特异性60%(3/5).A、B组均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A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B组稍高,但t检验P>0.05.(2)A组测MSU最大截面积(129.26 ±5.16)mm2;B组最大截面积(308.47±32.6)mm2;t检验显示两组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 =0.036).(3)在微小骨质破坏(<3 mm)显示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4)在小灶(<3 mm) MSU识别方面,A组图像能快速识别和定位病灶;B组图像容易漏诊漏判.结论 DSCT gout和general技术对痛风检测均具有很高敏感性和较高特异性;gout技术优势在对尿酸盐小病灶的快速识别和定位;general技术优势在显示微小骨质破坏.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痛风患者MSU负荷评价和骨关节侵蚀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能数据重建参数对痛风双源CT尿酸盐结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46例痛风患者的双源CT检查资料,利用CT原始数据重建4组双能数据(80 keV/140 keV),重建层厚(mm)/间距(mm)分别为A组0.6/0.3、B组0.75/0.4、C组1.0/0.5、D组1.5/0.8,各组显示视野及中心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5)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成像在痛风患者筛查中的初步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因急性关节疼痛就诊患者122例,其中经临床明确诊断痛风患者98例,分析其成像特点与临床资料,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24例。所有患者双足、双手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GOUT软件行图像后处理。运用痛风识别技术分析DECT诊断痛风的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痛风患者和非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部位和数目的差异。结果:2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年龄)=0.236,P_(性别)=0.613);DECT对痛风诊断的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84%、87.50%;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双能量CT痛风识别技术是一种新的成像诊断方法,具有高敏感性、非侵入性、可重复性的优势,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定量CT(QCT)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所得测定值与灰重密度的相关性以及两种方法所得体积骨密度的偏离度,探讨QCT测量BMD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取15节猪腰椎椎体,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分别用QCT及DXA两种方法测量骨密度,再将去附件椎体灰化,将各自测得的总骨矿含量及骨密度与灰化后得到的椎体的灰重以及灰重密度比较。计算出DXA测量的体积骨密度,QCT测得的皮质骨密度、松质骨密度以及DXA测量得到的体积骨密度分别相对灰重密度的偏离度。结果QCT与DXA测量结果与灰重、灰重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5),其中以DXA测得总骨矿含量与灰重的相关性最显著(r=0.9995)。且相对灰重密度,QCT测得松质骨密度的偏离度(平均值0.1489)低于DXA测量得到的体积骨密度的偏离度(平均值0.2708)(P〈0.05)。结论QCT和DXA都是判断骨矿含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较好的方法;QCT测量松质骨密度更接近于作为标准值的灰重密度;QCT测量松质骨密度比DXA测量骨密度能更好、更准确地反映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双源双能CT(DECT)的影像特征与其病程、发作频率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经临床确诊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双源DECT影像检查,对其尿酸钠(MSU)结晶沉积量及骨侵蚀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采集患者的临床信息。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Ⅰ组(≤1年)、Ⅱ组(1~5年)及Ⅲ组(>5年),分析三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发作频率等一般资料;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等肾功能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质指数(BMI)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指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之间的关系。分析患者MSU沉积评分及骨侵蚀评分与上述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间性别、发作频率及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肾功能相关指标(SCr、BUN、eGFR)、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线性融合图像相比,双能CT虚拟单能级成像提高胰周血管显示的能力。方法:对45例非胰腺病变患者行双能CT增强扫描(100 kV/Sn150 kV),并对动脉及门脉期图像进行单能级重建(40~100 keV,间隔10 keV)及权重因子M0.6的线性融合重建。测量并比较8组图像上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胰腺实质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强度比(SIR)及图像噪声,并以5分法对图像质量和胰周血管显影的能力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血管及胰腺实质的SNR、CNR及SIR随着能级的降低而逐渐增高,并在40 keV单能级时达到最大值;图像噪声在40~50 keV单能级图像上明显高于其他单能级和线性融合图像(P<0.001),线性融合图像噪声和60 keV单能级图像相当(P=0.311);40~60 keV单能级图像胰周血管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单能级及线性融合图像(P<0.001),50~60 keV时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其他单能级及线性融合图像(P<0.05)。结论:与线性融合图像相比,双能CT低keV单能级图像能获得更好的图像对比度及显示胰周血管,并在40 keV单能级重建时显示血管效果最佳,50~60 keV时显示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安装有新的锡滤过器技术(TFT)的双能CT(DECT)鉴别含蛋白、血、碘对比剂或生理盐水的模拟肾囊肿。方法将70个模拟囊肿(生理盐水、蛋白、血与对比剂)置 相似文献
18.
正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呋噻米后尿液稀释对双能(DE)CT尿路成像排泌期尿路结石检出的附加价值,研究稀释尿液内结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 116例肉眼血尿病人2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