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以及所致的可疑药物,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6-2011年间收住院的54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中可疑药物以抗结核药居首位,占22.2%;解热镇痛药居第2位,为18.5%;中草药居第3位,占16.7%。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38例,淤胆型肝损伤6例,混合型肝损伤9例。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可疑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中草药,特点为隐匿发病,及时发现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晴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60-160,164
目的:总结交流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本院近3年收治的50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损伤如果早期发现,及时调整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后果。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工作者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连续收治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150例患者资料,探讨当前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种类,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0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该病的药物种类涉及14类50余种,包括临床各科用药,临床上以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见,治疗是立即停药,予护肝治疗。结论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与药物种类不断增加有一定关系;许多中药可引起该病,尤其长期用药时。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尤其是新药及中药,一定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对7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肝组织病理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均有明确用药史,自服不明成分中药者36例,占50%,服用多种抗生素者16例,占22.2%,服用抗结核药8例,占11.1%,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者4例,占5.6%,服用不明成分治疗胃病药者3例,占4.2%,因患恶性肿瘤化疗者2例,占2.8%,持续服用某保健药品半年者3例,占4.2%,7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停药给保肝及人工肝支持治疗,72例预后良好,其中3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滥用药物导致肝损伤,并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分,对≥10分的74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肿瘤化疗药占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尿黄和肝区不适。74例病例中有13例患者仅有实验室检测异常,经正规治疗后,30d内均有ALT降低>50%,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预后较好,但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孙玲 《淮海医药》2022,(3):285-288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严重DILI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DILI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某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1 463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DILI的患者有401例,其中严重DILI患者80例,一般DILI患者321例,将一般DILI患者纳入对照组1 383例。对321例一般及80例严重DILI患者进行肝细胞损伤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对80例严重DILI患者和对照组1 383例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一般DILI患者临床特征为肝细胞损伤型最常见,严重DILI患者临床特征为胆汁淤积型最为常见,同时一般DILI患者预后显著好于严重DILI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BMI、过敏史、药物类别、用药种类、用药时间,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恶性肿瘤与严重DILI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高龄、BMI过低或过高、长时间用药,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恶性肿瘤为导致严重DIL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严重DILI的发生受患者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用药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以上因...  相似文献   

8.
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该院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种类、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Danan标准RUCAM简化评分系统对2002年4月—2012年4月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而入住该院的1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8例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共占62.12%,男性97例(48.99%),女性101例(51.01%);年龄3-88岁,中位年龄47岁;第一次服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潜伏期在4-180 d,中位时间26 d;肝细胞损伤型124例(62.63%),胆汁淤积型35例(17.68%),混合型39例(19.69%);3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19.19%),而有临床症状160例(80.81%),主要表现为乏力(65.66%)、纳差(52.02%)、眼黄尿黄(44.95%);经治疗后痊愈59例(29.80%),好转108例(54.55%),自动出院28例(14.14%),死亡3例(1.52%),预后较好。结论该院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临床特点与各类型急、慢性肝脏疾病相似,并无特异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并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肝损伤的发病时间关系,比较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以及临床治疗与转归,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96例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最高(44.79%),有68.75%的患者在用药5~90天内发生了肝损伤;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中以抗肿瘤药物(32.29%)和中药(29.17%)所占比例最大,两者涉及到的药品分别有13种和14种;96例患者临床预后均良好,停药后18~90 d肝功指标均恢复正常;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女性、BMI≥28kg·m~(-2)、有过敏史、合并高脂血症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临床需及时妥善处理,以免引发急性肝衰竭;临床使用抗肿瘤药和中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对于老年以及女性患者,BMI较高者以及有药物过敏史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肝病病房收治的DILI病例。结果 DILI患者男性偏多,引起肝损伤药物的品种涉及各个科室用药,以结核药、保健品及减肥药、中草药居多。结论 DILI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预后与肝损伤类型,起病时肝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特点,为其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202例DILI病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可疑药物、DILI分型分级与临床表现,以及肝生化指标[ALT、AST、AK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将病例分别按临床分型、急慢性和严重程度,以及不同可疑药物进行分组,对比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202例DILI患者中男63例,女139例,40岁以上患者138例;患者中14例有药物过敏史,37例合并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平均住院疗程为(16.35±9.77)d。4年来DILI患者例数与占比逐年上升;可疑药物主要为中药、抗肿瘤药和抗菌药物;病例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共152例;急性肝损伤多见,有159例。肝细胞型与胆汁淤积型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型与混合型患者的AKP水平差异显著(P<0.05)。三种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慢性DILI患者的AKP、TBIL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于急性DILI患者(P<0.05);有其他肝脏基础疾病患者的主要肝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中药导致的DILI的严重程度重于西药(P<0.05)。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中药和抗肿瘤药为主要致病药物,临床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DILI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倪鸿昌  凌芳 《安徽医药》2012,16(3):372-37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该院2001~2010年103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51例,女52例,平均年龄(51.02±17.84)岁,肝细胞型最多,76例(73.8%),涉及药物40多种,其中抗肿瘤药居首位占38.83%,抗菌药物占第2位,为20.39%,中药居第3位,占10.68%。结论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性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抗结核药相关DILI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22例抗结核药相关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抗结核药致DILI的临床表现、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22例患者中,> 40~60岁102例,占45.95%。48例(21.62%)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生化指标水平异常。DILI主要伴随症状为食欲减退(110例次),乏力(86例次),恶心(72例次)和厌油(44例次)等。185例(83.33%)抗结核药致DILI发生于用药后60 d内。222例患者中,严重程度分级为1级139例(62.61%),2级35例(15.77%),3级27例(12.16%),4级20例(9.01%),5级1例(0.45%),其中好转201例(90.54%),未愈21例(9.46%)。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结核药致急性肝衰竭患者未愈发生率为57.14%,显著高于轻-中-重度DILI者的38.01%(P <0.001);肝病史、吸烟史和酗酒史均是抗结核药致DI...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就诊的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引起急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心血管药物11例(11/37),抗生素6例(6/37),降糖药5例(5/37),中成药4例(4/37),呼吸系统用药3例(3/37)。临床表现依次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皮肤黏膜黄染、腹胀及发热,其中有13例(13/37)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三种类型损伤分别为肝细胞型29例(29/37),胆汁淤积型5例(5/37),混合型3例(3/37)。结论老年人用药需慎重并定期检测肝功能,许多药物,尤其是联合用药时均可引起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DILI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从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2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用药、中草药、中成药易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医师的责任,也是药理学家、商家、患者的责任,只有大家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才能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类别药物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DILI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09例病例,其中肝损伤严重程度<3级的171例,≥3级(严重DILI)的1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类别和高脂血症是发生严重DIL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在不同药物类别中,与全身抗感染药组相比,中草药组和保健品组OR值均大于1,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组OR值小于1(P<0.05)。结论: 药物类别和高脂血症是发生严重DILI的独立影响因素;中草药和保健品引起严重DILI的风险显著高于全身抗感染药,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引起严重DILI的风险显著低于全身抗感染药。临床工作者应对存在严重DILI风险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护,实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90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90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用药、临床表现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品种繁多,其中抗肿瘤药占首位56例(29.4%),中药50例(26.3%);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152例(80.0%),胆汁淤积型24例(12.6%);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中无任何临床表现者84例(44.2%),有明显黄疸者48例(25.3%);经治疗后治愈30例(15.8%),好转150例(78.9%),死亡0例,10例失访。结论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呈明显增加趋势,以抗肿瘤药及中药为主,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涉及药物。方法选取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6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中肝细胞型135例( A组),胆汁淤积型14例( B)组回,混合型19例( C组),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峰值、碱性磷酸酶(ALP)峰值、谷氨酰转移酶(GGT)峰值、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使用的首位药物为抗结核药,其次为中成药,再次为抗生素,分别占36.3%(61/168)、17.9%(30/168)、7.7%(13/168)。3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患者肝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病历特点及发病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服药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45例中女32例,男13例;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病(26%)、骨关节病(14%)、感染性疾病(12%)、感冒(10%)、皮肤病(6%)等;涉及药品64种,其中前5位是中药(56.2%)、解热镇痛药(9.4%)、心血管类药(9.4%)、抗感染药(7.8%)、消化系统药(6.3%);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黄、乏力、纳差等;45例患者治愈34例,好转11例。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为主,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38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8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肝细胞型149例(62.61%),胆汁淤积型48例(20.17%),混合型41例(17.23%)。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87.39%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