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引发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 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上市的药物全部为对症治疗药物,无法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程,同时在研药物面临严峻的临床转化难题。因此,围绕AD展开新药研发,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抗AD药物的研发进展,主要从动物模型和药效评价指标两个方面对抗AD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抗AD药物的非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原空气稀薄,属于低温、低氧、低压环境,人脑对缺氧最敏感,低压低氧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高原缺氧性脑病,临床上包括高原头痛和严重的高原脑水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作、生活在高原地区,开发抗高原缺氧性脑病药物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非临床药效学评价是药物开发的基础环节,对提高临床转化成功率和降低临床研究风险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高原缺氧性脑病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以及用于评价药物药效的检测指标,旨在建立起规范的抗高原缺氧性脑病的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以期为广大药物研发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创新药物的临床转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抗菌药物(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结核菌药物等)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南系列文章之一,是由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委会组织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编写而成。本文主要针对真菌生物学特点,介绍了抗真菌药物非临床研究中药效学之体外药效学研究、体内药效学研究、体内PK/PD研究、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其中省略了体外药效学研究中与抗细菌药物类同的内容。期望能为抗真菌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由于UC病因复杂,发病环节多,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且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UC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类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UC活动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重症难治性UC的治疗。近年来,UC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申请(IND)呈现上升趋势。非临床药效学试验是支持药物进入II期探索性临床试验的重要依据,而动物模型是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的关键因素。目前UC非临床研究模型比较成熟,近年来随着转基因(transgenic,Tg)和基因敲除(knock out,KO)技术的发展,可以选择使用各种UC动物模型解决与UC相关的特定病理生理问题,并对特定成分/途径相关的候选药物进行非临床药效学评价。本文对目前UC非临床药效学模型种类、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综述,并根据各模型特点对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UC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以及UC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药效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药物分为抗风湿病药物(DMARDs)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由于RA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其传统的药物治疗显现局限性,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技术药物等使RA的预后有较大的改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新型抗抑郁药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文献,对新型抗抑郁药治疗焦虑障碍的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新型抗抑郁药治疗焦虑障碍明显优于TCAs、MAOIs和其他非抗抑郁药。其特点是可缓解焦虑,单药治疗与抑郁共病,减少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因此,新型抗抑郁药可作为治疗焦虑障碍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波 《毒理学杂志》2007,21(4):278-278
今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制药工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下,很多药物研究与开发公司均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志立于开发和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药物,其中包括:Me too类、me bette,类和完全创新的药物。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在与国外差距比较小的生物技术类药物方面,国内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不断的有新的药物被推向临床研究。在此过程中,新药从筛选、  相似文献   

8.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及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均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精神疾患。近期研究显示,我国社区人口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7.6%。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已成为困扰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治疗抑郁及焦虑障碍并尽可能地减少疾病复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的临床课题。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分类、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以更好地促进精神科或非精神科医师临床使用相关药物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9,(9):1381-1385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是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着其大面积推广,其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根据CAR-T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存在肿瘤靶向、脱靶效应和脱靶肿瘤外的安全性问题。由于CAR-T细胞制备的特殊性,需要针对CAR-T细胞的不同靶点特点和适应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合理的非临床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本文将对CAR-T细胞的结构、原理及临床应用和非临床评价做简要介绍,为CAR-T的成功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可贯穿在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的全部过程.新修订的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指导原则M3(2)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提出了总体考虑.M3技术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对于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如进展性的癌症)且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时,抗肿瘤新药的毒理学和临床试验评价,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促进和完善药物研究和开发.为此本文围绕新M3技术指导原则,探讨我国抗肿瘤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发中的技术研究和评价考虑要点.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药物的开发常因安全性问题而中止,良好的非临床研究设计和评价可有效提示临床试验风险.本文结合NASH治疗药物注册申请情况和研发领域的新发现、新认识,对非临床毒理学试验的特殊关注点、安全性评价策略等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些病例报道和标签开放性研究显示,抗癫痫药物治疗焦虑障碍可能有效.如拉莫三嗪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加巴喷丁对社交恐惧症,普瑞巴林(pregabalin)对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伴或不伴共病,丙戊酸对惊恐障碍等有效.但由于这些研究和报道都存在某些方法问题,故其结果须谨慎解读,且抗癫痫药物在整个焦虑障碍药物治疗中的地位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进而造成经济和社会负担。我国有多家企业针对慢性便秘适应症开展药物研发,但国内尚未发布相关临床试验技术指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上市新机制药物的临床研发案例,包括氯离子通道激动药鲁比前列酮,五羟色胺受体4激动药普芦卡必利,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药利那洛肽、普卡那肽,以及回肠胆汁酸转运蛋白抑制药Elobixibat;并通过以上经验总结,就慢性便秘临床试验各阶段设计和安全有效性评价的重点关注内容,从技术审评角度提出一些考虑,以期为药物临床研发提供参考。本文主要讨论功能性便秘,不包括器质性疾病或药物相关的继发性便秘。  相似文献   

14.
眼毒性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对指导后续临床试验和药物上市后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在调研已上市药物在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及上市后眼毒性的基础上,通过介绍代表性案例中针对眼毒性发现的非临床研究策略,从动物种属、给药频率、给药剂量、眼毒性的检测手段和判断标准、检测时间和频率、样本采集和检测等方面,对药物眼毒性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关注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供研究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探索和验证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漫长、复杂、充满挑战的过程。在新药的研发中,对安全性的评价应贯穿试验项目的设计、数据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新药安全性资料充分与否,已知/潜在风险与效益评价结果,以及未知安全性资料的总结,将在药品监管部门审评和批准一个新药的决定中起关键作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是建立药物安全性认识的基础,包括动物毒理实验、药代药动学特性、剂量的  相似文献   

16.
陈颖  鲁爽 《中国新药杂志》2020,(14):1576-1582
消化性溃疡出血为临床常见内科急症之一,有一定的病死率。近年来在我国,抑酸药用于该治疗领域的药物研发较为活跃。目前,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尚未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可供参考。本文基于临床研发现状,同时结合在药品技术审评中发现一些常见共性问题,就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重点关注内容,从技术审评角度提出一些考虑,以期为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有临床价值药物尽早上市,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7.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将靶向蛋白募集到E3泛素连接酶进行泛素化标记,然后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将其降解,从而将过表达和突变的致病蛋白清除。本文基于已有的文献报道,总结PROTAC药物研发进展,针对其存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生物利用度低、稳定性和血管穿透能力差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并从药理药效、代谢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对该类药物的非临床评价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定PROTAC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制定的、指导儿科中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的、具有病种特色的系列临床评价技术指南,旨在推动儿科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水平的提高,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共识会议法"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展共识方案(GPP)有关原则,国内全部18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儿科专业的临床儿科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临床评价专家参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手足口病、湿疹11个儿科常见病种指南的起草或多次提出修改建议,历经3年反复完善,最终形成共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于2013年10月发布.本指南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总体设计、诊断标准、受试者的选择、给药方案、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试验流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伦理学要求、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资料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期望能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61
 创新性药物是以治疗临床疾病、满足患者临床需求为导向而研发的新化合物实体或新生物技术药物。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药物进入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临床开发过程中结合临床试验方案控制受试者安全性风险的重要过程。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地位和价值是通过分阶段支持临床试验这一最终目的得以实现。任何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策略(项目和时间安排)、试验设计和结果评价等基本要点都应在把握药物研发一般规律基础上依据适应症性质、临床开发阶段或临床试验方案、药物特点、法规及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等综合考虑,并以支持其临床试验方案合理控制受试者的安全为风险目标。作为技术审评者,应该以保护患者利益、满足患者临床需求的伦理学原则为最高标准,并以科学、法规和技术要求为手段,把握好临床试验受试者和上市后患者用药安全性风险控制的宏观管理策略和非临床安全性审评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情绪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2例伴焦虑抑郁情绪的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均给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照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和67.74%(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UAP伴情绪障碍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