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于该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比较研究组治疗前FBG、2 hPBG、HbA1c、GSP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FBG、2 hPBG、HbA1c、GSP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前FBG、2 hPBG、HbA1c、G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GS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能准确反映近2~3个月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可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主要指标,与其他血糖指标联合检测,还可有效提升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75-2475
目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停用原口服降糖药,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PG2h、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血糖发生少。结论使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3.
陈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616-76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考核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分别检测HbA1c及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分析HbA1c与空腹血糖水平、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及HbA1c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升高(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一个较稳定指标,与血糖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等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5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HbA1c分组,分析HbA1c对血脂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血脂异常组做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血糖控制差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较差组(P<0.05),高TC组、高LDL组和低HDL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糖化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监控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DM)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7例临床确诊的2型DM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GSP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型DM组FPG、2hPG、HbA1c及GSP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正相关.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DM组FPG、2hPG、HbA1c及GSP等4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A1c水平与FPG、2hPG水平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FPG、2hPG、HbA1c及GS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2型DM的早期诊断,对控制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DM的预后监测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人(C组)9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B组)52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并发症患者(A组)68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HbA1c、GSP、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HbA1c与GSP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HbA1c、GSP提示长期糖代谢紊乱在血管病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监测HbA1c、GSP、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对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P选择素(P-sel)及纤维蛋白原(FIB)在监测糖尿病及诊断早期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全自动生化和血凝分析仪分别对146例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165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进行HbA1c、GSP、P-sel及FIB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GSP、P-sel及FI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血管并发症组HbA1c、GSP、P-sel、FIB的水平又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均<0.05)。结论检测HbA1c、GS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控制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P-sel及FIB水平显著上升说明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高度活化、血液高凝程度加剧,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监测糖尿病病情变化及诊断早期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胡婷  胡耀宗  索明环  王伟佳  陈康  陈颖  王霞  田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531-1533,1537
目的 探讨糖化清蛋白(GA)、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GA/HbA1c比值等血糖监测指标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患者或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共372例,其中纳入G6PD正常组的共234例,包括健康体检者146例(健康组)和糖尿病患者88例(糖尿病组);纳入G6PD缺乏症组的共138例,又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G6PD缺乏症未合并糖尿病组(104例)及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组(34例).检测各组人群的空腹血糖(FPG)、GA、GSP、HbA1c水平并计算GA/HbA1c比值,然后进行组间比较,分析GA、GSP、HbA1c水平及GA/HbA1c比值与FPG的相关性.结果 G6PD缺乏症未合并糖尿病组与健康组、G6PD缺乏症合并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比较,HbA1c水平均较低(P<0.05),GA/HbA1c比值均较高(P<0.05),而GA和G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6PD缺乏症组与G6PD正常组相比,HbA1c水平、GA/HbA1c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A及G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6PD正常组中,FPG与GA、GSP、HbA1c及GA/HbA1c比值均呈正相关(r=0.426、0.378、0.572、0.458,P<0.05).G6PD缺乏症组中,FPG与GA、GSP呈正相关(r=0.373、0.480,P<0.05),而FPG与HbA1c、GA/HbA1c比值均无相关性(r=0.262、0.192,P>0.05).结论 G6PD缺乏会导致患者HbA1c水平偏低,而GA和GSP水平不受影响,对于G6PD缺乏的患者,GA和GSP水平能更准确地反映其血糖控制水平,是其血糖监测的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77例不同病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24hUAE30~300mg,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hUAE;治疗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对比强化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并以UAE下降值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体重指数、△HbA1c、△Homa-IR及血脂变化值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hs-CRP、24hUAE明显降低(P<0.01);影响UAE变化的因素有△Homa-IR[标准回归系数(β)=0.443,P<0.01]、△HbA1c(β=0.363,P=0.01)。结论:2型糖尿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糖毒性作用解除,胰岛素抵抗减轻,可使UAE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降糖作用。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患者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HbA1c水平<7%及≤6.5%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改善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陈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63-163,165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血糖控制和监测过程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 分别以己糖激酶法、果糖胺氮蓝四唑法、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00例患者的Glu、GSP、HbA1c,同时检测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实验组的三项结果都高于健康对照组,且Glu、GSP、HbA1c相互间均呈正相关性,血糖控制组:rGlu/HbA1c=0.32,rGlu/GSP=0.51,rHbA1c/GSP=0.78;血糖未控制组:rGlu/HbA1c=0.45,rGlu/GSP=0.65,rHbA1c/GSP=0.88.结论 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bA1c控制与其慢性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临床指标等数据。根据HbA1c水平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HbA1c达标率为22.1%;(2)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3)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1c监测频率≥3次/a,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1c监测频率≥3次/a,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 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HbA1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检测对Ⅱ型糖尿病(DM)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2例临床确诊的2型DM患者和9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FPG)、HbA1c、GSP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Ⅱ型DM组FPG、HbA1c及GSP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的HbA1c、GSP与FPG呈显著正相关。经过治疗后FPG下降明显,且GSP和HbA1c水平在不同的治疗周期后与FPG、水平能够很好的提示降糖治疗的效果。[结论]FPG、HbA1c及GS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Ⅱ型DM的早期诊断,对控制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DM的预后监测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FBG)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C肽(C-P)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做血糖检测的682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分组讨论各项目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结果 (1)治疗前2型糖尿病组FBG、HbA1c和GS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P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HbA1c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FBG治疗前高于治疗2周后,差异显著(P<0.001);(3)2型糖尿病组GSP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应激性高血糖组GS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2型糖尿病组C-P释放实验高于1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01)。结论 FBG联合HbA1c、GSP、C-P检测对糖尿病的筛查、分型、诊断,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估,糖尿病疗效监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和肝功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处理,对伴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37.82%;B组(HbA1c>9%)患者的血糖水平、肝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A组(HbA1c≤9%),P<0.01;而B组(HbA1c>9%)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HbA1c≤9%).结论 HbA1c可反映糖尿病控制好坏与否,较好地控制血糖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淑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64-736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各240例,检测血清HbA1c、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hs-CRP浓度和血脂各指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HbA1c、hs-CRP及血脂项目与糖尿病有相关性,HbA1c、hs-CRP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较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T 2DM)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是糖尿病病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旨在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T 2DM患者血糖良好控制的同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3-01~206-01内分泌科住院的根据WHO 1999年标准新诊断的T 2DM 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51±7)岁。空腹血糖(FPG)≥11.1 mm o l/L,糖化血红蛋白(HbA 1c)≥9%。1.2方法(1)入院后单纯饮食控制3 d,每日碳水化合物量>150 g/d,且维持正常活动,实验前1 d 20:00后禁食,于次日7:00~9:00空腹进行实验。空腹抽血测HbA 1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人(C组)9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B组)52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并发症患者(A组)68例,分别检测3组血清中HbA1c、GSP、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A组与他两组比较,HbAlc与GSP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水平HbAlc、GSP提示长期糖代谢紊乱在血管病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监测HbAlc、GSP、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对伴发慢性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及叶酸、维生素B12 治疗3个月.基线和治疗3个月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同型芈胱氨酸(Hcy).结果 所有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FBG、PBG、HbA1c、Hcy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血糖控制及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血浆Hcy水平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25-282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省荣军总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88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9例,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及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