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在大肠癌Folfox方案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大肠癌Folfox方案化疗患者68例,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使用VPA化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生活活动能力(ADL)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高,导管留置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后的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ADL评分统计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综合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PA化疗能够有效减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并发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高,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小,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评估与综合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置管前评估与置管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置管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肺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时机与静脉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胃肠癌术前应用PICC行化疗的患者153例,根据置管时机分为化疗前置管组(Ⅰ组),化疗中置管组(Ⅱ组),化疗间歇期置管组(Ⅲ组),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Ⅰ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静脉炎的程度最轻(均P﹤0.05)。结论胃肠癌患者首次化疗前应用PICC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发生静脉炎的程度较轻,是PICC置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分为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PICC置管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置管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置管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ICC置管相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成功率高,维护操作时间短,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可作为理想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握球运动联合自我管理对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90例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奇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对照组采用握球运动护理,观察组在握球运动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比较两组置管不同时间腋静脉的最大流速,比较两组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后14 d,观察组腋静脉最大流速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握球运动联合自我管理可明显提升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血管通路的质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为肺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知识-信念-行为"(KAP)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诊的40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诊的40例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KAP模式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后2周内的并发症情况、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KAP模式应用于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可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PICC置管的169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列出PICC存在的护理问题,运用总结临床经验、分析及循证护理,选择合理技术方法,解决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2组置管的质效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PICC置管术后,其主要并发症下降,操作成功率、置管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以动态了解PICC置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循证,解决问题,不断持续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提高操作技巧,最终可达到降低并发症和促进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25例胃肠癌患者采用爱朋全自动注药泵连接PICC管持续输注氟尿嘧啶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加强化疗前宣教、正确选择静脉和化疗后副反应的观察护理.25例患者均PICC穿刺成功,按要求顺利完成化疗,效果满意.认为爱朋全自动注药泵应用于胃肠癌患者持续输注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疗效好、安全、方便,配合PICC管穿刺置管可以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食管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5例PICC置管化疗的食管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留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管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点出血、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依从率81. 03%高于对照组63. 16%,护理满意度93. 10%高于对照组75. 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效果确切,可延长留管时间,提高患者依从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两种方式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行静脉切开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行穿刺置入PICC导管.观察、比较两组置入PICC导管期间并发症情况及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切开置入PICC导管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此项技术可作为穿刺置入PICC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邹晓影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919-1920,后插1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化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认知水平、PICC置管后自我管理行为以及PICC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于PICC置管目的及优势、PICC置管方法、观察穿刺点的目的及要点、PICC导管日常维护方法、置管后沐浴注意事项、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独立进行导管日常维护、避免置管肢体外旋及负重、敷料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填写PICC维护记录表、意外情况正确处理、并发症识别及处理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7%(17/75)(P<0.05).[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置管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提升置管后自我管理行为,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周围静脉留置针(PIV)两种静脉通路联合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入组意愿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采用PICC联合化疗泵持续输注5-Fu,对照组采用PIV联合化疗泵持续输注5-Fu,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各级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以及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各级静脉炎发生率和药液外漏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PICC联合化疗泵治疗,能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和药液外渗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艳红  王笑碧  潘三江 《全科护理》2013,(33):3140-3141
[目的]探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时间分段法将200例PICC置管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科PICC置管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PICC置管输液化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PICC置管的常规维护及换药,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漂移、导管脱出、导管破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术应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红黄球方式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操作时间、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置管后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分;观察组操作时间、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术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缩短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不同时机对导管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白血病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化疗前行PICC置管,研究组在化疗第2周期开始前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2周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第2周期前行PICC置管能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导管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防控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6例应用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359);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评分及PICC管理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优化护理活动用于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风险,护士穿刺成功时间、技术认可度及护理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实施小组管理对置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09年7月设立由4名已获取PICC单独置管操作证书的护理人员组成PICC置管小组,由专人负责开展PICC置管及其维护的全程跟踪观察服务,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09年1-7月(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2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8月-2010年5月(小组成立后)住院的26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出血量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立PICC置管小组,可提高PICC穿刺技术水平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化疗期间使用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8例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三个症状评分除恶心呕吐评分外、六个单项评分除经济困难评分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