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分析9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 9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98例患者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2例发生传导阻滞,2例发生溶血,经治疗护理均痊愈.结论 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分析9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9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98例患者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2例发生传导阻滞,2例发生溶血,经治疗护理均痊愈。结论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t,VSD)患者的围术期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进行封堵器介入治疗的91例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1例患者中,88例患者封堵成功,3例患者发生封堵器脱落而手术失败;91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残余分流者3例、心律失常者3例、一过性脑栓塞者1例、穿刺局部明显血肿者5例,除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恢复外,其余患者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靳秀  梁首勤  刘煜昊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83-1784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所致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167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病人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167例患者中2例术中发生Ⅲ°AVB放弃介入治疗,4例术后出现Ⅲ°AVB,经小剂量激素治疗一周后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成功介入治疗的PMVSD患者,进行心电图和cTnⅠ同步检测,术前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术后72 h心电监护,术后随访并进行临床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介入治疗72 h内,心律失常发生率32.89%(25/76),术后cTnⅠ升高的峰值在术后4 h,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峰值在术后12 h,术后4 h cTnⅠ的均值和术后12 h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r=0.90,P<0.05)。结论 1)PMVSD的介入治疗有效,且介入治疗的相关心律失常安全性较高,无严重不可逆并发症发生;2)PMVSD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与cTnⅠ的变化有关,cTnⅠ变化对心律失常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进行介入封堵的100例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92例患者封堵成功,8例患者因病情不适于封堵治疗转行外科手术。9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者4例、心律失常者22例、穿刺局部明显血肿者1例,患者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分析每项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组1例发生轻度溶血,5例发生轻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发生房性早搏或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例发生室颤,经精心护理均痊愈,本组治愈率为100%.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对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ASD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尽管外科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常并发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等问题。自从1997年Amplalzer封堵器引进我国应用于临床后,房间隔介入治疗得到广泛开展。房间隔介入封堵治疗具有创伤小、无需输血、不遗留疤痕等特点。我科从2003年1月-2004年10月共行房间隔介入封堵治疗49例,除1例未成功改为开胸手术外,其余48例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心脏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效果。对5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监护。结果术中配合良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房性心律失常在EnSite3000指导下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本院心内科的47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状况,本组阵发性房颤26例,其中11例同时存在房早、房速和(或)房扑;永久性房颤4例;阵发及持续房扑8例(典型房扑3例);阵发性房速9例,在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7例患者中38例(80.9%)1次手术成功。有4例阵发性房颤术后反复发作房扑和(或)房速,其中1例术后半年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成功。4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术后未能维持窦性心律。16例房扑、房速患者1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12wh月无复发,另1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速的老年患者术后第2天因房速再次出现并诱发室颤予安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共发生3例并发症(6.38%)。【结论]EnSite3000三维标测技术可构建心脏三维模型,立体直观展示心脏结构,并直观显示心律失常起源点、激动顺序及关键部位,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7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儿,严密观察心电图,给予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及安装起搏器的护理。结果17例患儿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 1996 - 0 8~ 2 0 0 1- 10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 4 6 1例 ,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36例 ,占 7.8% ,室性心律失常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史 ,无心律失常史。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将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组 36例 (无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史 ) ,男 10例 ,女 2 6例 ,年龄 19~ 6 3岁 ,平均 (2 7.0± 13.4 )岁 ,其中频繁性室性早搏 2 8例 ,室速 5例 ,室颤 3例 ,均经抢救存活。从急性有机磷中毒其他无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39例作为对照组 ,男 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国产伞封堵术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应用国产伞封堵术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治愈出院;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出血1例,低血糖1例,经治疗均痊愈.[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护理是应用国产伞封堵术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了总结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对1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V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1例发生传导阻滞,经治疗护理均痊愈.认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10-01 9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本组围术期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应激性溃疡及大面积脑栓塞各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3.16%。术后并发房性心律失常7例、心包积液3例、下肢栓塞1例。出院患者中86例进行出院后随访,仅2例分别在术后3 a及9 a复发,1例为多发性黏液瘤、1例为左房壁黏液瘤。另有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充血性心衰。结论心脏黏液瘤只要能够切除,预后是良好的,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黏液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复查非常重要。心脏黏液瘤手术后复发率低,远期复发可能与其起源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虞玮 《新医学》2003,34(12):738-73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24小时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用动态心电图观察120例肺癌和110例大肠癌术后24小时内心律变化情况。结果:肺癌组术后24小时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9%,与大肠癌组(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9%)与大肠癌组(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手术术中易刺激迷走神经,使术后24小时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提示对肺癌患者应尽量避免术中刺激迷走神经,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67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对167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及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887例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收集2006-01/2006-12 88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FEV1/FVC〈70%、手术时间〉3.5 h、术中出血〉600 ml、弓上及颈部吻合等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有效镇痛、保持胃管引流通畅等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3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并于术后进行连续72 h以上心电监护,观察分析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4例,发生率为44.50%.其类型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颤等.年龄(≥65岁)、FEV1/FVC≤70%和/或MVV%≤60%、术前ECG异常、术后24 h失血≥500 ml、术前血钾≤4.0 mmol/L及多切口手术方式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央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6例中央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精心护理,仅1例术后2h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