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胃良恶性溃疡在临床上多不具有特殊的症状及体征,目前主要依赖普通电子胃镜的观察、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因此对病变部位的准确定位活检成为关键。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染色内镜组;B组: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组;C组:普通内镜组.分别对不同方法 下发现的食管异常黏膜病变区域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13.3%,B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26.7%,C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3.3%.结论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能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对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常规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的患者依次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靛胭脂染色放大方法进行观察,重点观察溃疡周边黏膜的胃小凹及微血管,评价各捡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于改变最显著部位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58例胃溃疡患者中,良性溃疡37例,恶性溃疡21例.在观察溃疡轮廓方面,NBI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NBI最清晰;对于溃疡周边黏膜胃小凹的形态观察,NBI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溃疡周边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NBI具有绝对优势.YBI模式下,胃小凹形态分为6种类型,恶性溃疡周边黏膜胃小凹多为Ⅵ型,此型与胃癌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94.8%,敏感性90.5%、特异性97.3%.NBI放大内镜下86.5%(32/37)的良性溃疡周边黏膜微血管走形规则,85.7%(18/21)的恶性胃溃疡周边黏膜可观察到不规则走形的微血管.结论 NBI,电子染色,操作简便,对胃溃疡轮廓显示清晰,放大后更可清晰观察到溃疡周边黏膜的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有助于提高胃癌的靶向活检准确率,时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高位良恶性溃疡的内镜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友雄 《内镜》1994,11(1):46-4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对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声像图标准.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显像观察并测量143例胃良、恶性溃疡的大小,溃疡周围胃壁厚度、规则程度、胃壁内侧第2层厚度、蠕动情况及增厚胃壁与正常胃壁分界情况,增厚胃壁血流显示情况及局部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和阻力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7例良性溃疡和86例恶性溃疡直径分别为(15±11)mm和(18±11)mm,周围胃壁厚度分别为(13±8)mm和(18±10)mm,胃壁内侧第2层厚度分别为(2.0±0.7)mm和(4.5±1.3)mm.胃壁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分别为(15±11)cm/s和(18±13)cm/s,阻力指数分别为0.50±0.18和0.63±0.27.经t检验,P值分别为<0.05,<0.05,<0.01,<0.05,<0.05.以溃疡周围胃壁层次显示清楚、规则,内侧第2层厚度<3 mm作为良性溃疡鉴别诊断标准,其敏感性达96.49%,特异性达90.70%.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体表超声对胃良恶性溃疡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体表超声对胃良恶性溃疡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超声检出的177例为研究对象,恶性溃疡124例,良性溃疡53例;35例采用彩超观察。结果:恶性溃疡组73%壁厚>1.2cm,83%增厚范围>4cm,86%溃疡大小>1cm,82%溃疡深度>0.3cm;良性溃疡组40%壁厚>1.2cm,55%增厚范围>4cm,49%溃疡大小>1cm,64%溃疡深度>0.3cm。分别以壁厚>1.2cm、范围>4cm、溃疡大小>1cm、溃疡深度>0.3cm为诊断恶性溃疡标准,灵敏性73%~86%,特异性36%~60%;粘膜中断、凹陷回声增强及壁层次结构破坏模糊为良恶性溃疡共有征象。彩超观察:恶性组29例中23例在增厚的胃壁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仅3例未显示明显血流;6例良性溃疡中5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二维图像良恶性溃疡鉴别困难,彩色多普勒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388例胃良,恶性溃疡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告388例胃良、恶性溃疡,对其内镜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发病高峰年龄在45~60岁,男多于女,良性溃疡以单发为主,主要分布在胃角及幽门管而以小弯侧发病率最高,溃疡直径多小于2cm(占89%);恶性溃疡多深大,表面不平有增殖灶,以胃底一贲门分布最多,胃腔各部恶性溃疡与该部位发生溃疡总数之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胃体、胃底一贯门、胃窦、胃角、幽门前区。胃体最高达49%。行幽门螺杆菌检测312例,阳性232例,占检查fL73%,占本组病例59%,它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关系密切,鉴于溃疡分布特性,认为在充分掌握良、恶性溃疡的一般判断标准下,对发生在胃体及胃底贲门部的溃疡应高度警惕,定期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的患者46例。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形态分型及微血管(CP)形态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患者发现息肉样病变54个。NBI与普通内镜对病变轮廓、pit及CP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明显优于普通内镜。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与CP的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优于染色内镜;两者在病变表面pit的观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内镜下pit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7%、90.9%和90.0%,CP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6%、95.3%和81.8%。结论 NBI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大肠息肉样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能较好地区分大肠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操作转换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8-01-2006-03胃恶性淋巴瘤21例内镜和病理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染色放大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小凹分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山  凌红  许岸高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56-1658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小凹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GIF-Q240Z内镜对81例胃溃疡病变患者进行观察,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利用其放大功能观察溃疡周围胃小凹形态改变,并指导内镜下病理组织学的取材。结果:81例病变中63例为良性溃疡,18例为恶性溃疡周边小凹开口呈F型,其中3例重叠E型改变。结论:胃溃疡周边小凹形态改变与病灶的良恶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显像对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声像图标准。方法 采用高频B型超声显像观察并测量282例胃良、恶性溃疡的大小,溃疡周围胃壁厚度、规则程度、胃壁内侧第2层厚度、蠕动情况及增厚胃壁与正常胃壁分界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7例良性溃疡和165例恶性溃疡直径分别为14.86±10.42mm和18.25±11.32mm,周围胃壁厚度分别为13.25±5.79mm和17.92±8.37mm,胃壁内侧第2层厚度分别为1.95±0.65mm和4.36±1.28mm。经t检验,P值分别为P(0.05,P<0.05,P<0.01。以溃疡周围胃壁层次显示清楚、规则,内侧第2层厚度<3mm作为良性溃疡鉴别诊断标准,其敏感性达98.29%,特异性达96.97%。结论 高频超声显像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镜下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及误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燕霞  胡品津 《新医学》1991,22(3):125-126
总结3年,11099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胃良性溃疡304例,恶性溃疡144例,其中恶性溃疡被误诊为良性者有13例。被误诊为良性溃疡者多为不典型的恶性溃疡,文章对这类溃疡的胃镜下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避免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拟诊鼻咽癌病人行鼻内镜下鼻咽部活检。其中50例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黏膜隆起光滑及粗糙不平可疑病灶;另20例鼻内镜下活检前曾在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下数次活检,均为阴性。结果50例可疑病灶中,确诊鼻咽癌30例(60.0%),恶性淋巴瘤2例(4.0%),慢性炎症18例(36.0%);另20例中,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及无异常各10例,除1例经鼻内镜下2次活检确诊鼻咽癌外,余均1次确诊。结论对临床高度怀疑鼻咽癌且间接或纤维鼻咽镜下活检阴性者,应改在鼻内镜下活检或直接行鼻内镜下检查及活检;对鼻咽部外观无异常者,应行鼻咽部CT检查甚至CT指导下的进一步活检,以防漏诊黏膜下型、浸润型鼻咽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胃良、恶性溃疡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9例胃良性溃疡患者、72例胃恶性溃疡患者及63例健康人血清hs-CRP浓度.结果 胃良、恶性溃疡组血清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P<0.01 );且恶性溃疡组hs-CRP水平高于良性溃疡组(P<0.01 ).结论 血清hs-CRP在胃恶性溃疡中明显升高,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检查对鼻咽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鼻咽肿瘤早期确诊率.方法 秦皇岛市工人医院耳鼻喉科2007-10-2011-05对鼻咽部病变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在表麻下用鼻内镜与鼻咽部活检钳行鼻咽部活检.结果 65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鼻咽部炎症28例,鼻咽多形性腺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鼻咽癌34例.结论 鼻内镜下鼻咽部活检具有视野清楚、微创、定位取材准确性高,早期发现病变,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诊断鼻咽肿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经手术或病理确诊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已接受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观察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血流特点,评定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结果]①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灰阶值(MG)高于恶性患者(P<0.05),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低于恶性肿瘤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血流分级Ⅱ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肿瘤患者血流Ⅰ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恶性者,Ⅲ级所占比例低于恶性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良性甲状腺肿瘤血流分布外周所占比例、血管规则走行比例及空间分布对称比例均高于恶性肿瘤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出良性甲状腺肿瘤31例,其中29例确诊,2例误诊;恶性45例,其中40例确诊,5例误诊,其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0.79%(69/76).[结论]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符合度高,可清晰显示肿瘤血流分布、血管特点及内部结构,且操作简单、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Xi  Ting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3):268-270
目的了解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诊断老年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4例行NBI-ME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15例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消化道进展期癌、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消化道早癌检出率[13例(1.6%)比4例(0.5%),χ~2=4.715,P=0.030]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22例(2.7%)比8例(1.0%),χ~2=6.500,P=0.011]显著高于对照组,NBI-ME检查诊断消化道早癌灵敏度[10例(76.9%)比3例(27.3%),χ~2=5.916,P=0.015]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19例(79.2%)比7例(31.8%),χ~2=10.471,P=0.001]显著高于常规胃肠镜,其Youden指数及与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比较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胃肠镜,但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1.031,P>0.05)。结论 NBI-ME消化内镜检查在诊断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亚甲蓝色素内镜在胃癌前病变和良、恶性胃溃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甲蓝色素内镜对诊断胃癌前病变和鉴别良、恶性胃溃疡的价值.方法:对13例内镜下胃溃疡样表现者口服亚甲蓝0.15,4~6 h后观察溃疡的内镜下特点,并在染色部位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23例内镜下胃黏膜异常表现者(包括5例胃溃疡样表现者)局部用0.5%亚甲蓝均匀喷洒,在染色部位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1例存在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2例为恶性胃溃疡,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灶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为早期胃癌.结论:亚甲蓝色素内镜可提高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良、恶性胃溃疡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