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牙根折是一种常见的牙体损伤,按部位分为:颈侧1/3,根中1/3,和根尖1/3折。其中折断面居龈下的折裂牙,过去常作为拔牙的适应症。目前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日益成熟,此类患牙常可保留。对于颈侧1/3根折,如折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冠长,牙周健康者可采用于正畸牵引术的方法,必要时可结合切龈术,牙根升高后以核桩及全冠修复。笔者对26名患者,26颗患牙采用此法治疗,经3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冠修复在保存折裂牙中的疗效。【方法】门诊患者中选择262例折裂牙,其中,126例采取先带环固定后行根管治疗,最后全冠修复。另136例患者因不配合,未做全冠修复。观察3年来的治疗效果。【结果】126例做全冠修复的患者中隐裂型成功率50.6%,有效率42.9%,总有效率为93.5%,斜折型成功率为62.9%,有效率为31.3%,总有效率为94、2%,纵折型成功率为35.7%,有效率为21.4%,总有效率为57.1%,全冠修复的总有效率为88.9%。136例未做全冠修复的牙隐裂患者成功率为50%,有效率为29.4%,总有效率为79.4%(X^2=4.36,P〈0.05)。【结论】采取全冠修复保存折裂牙,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牙折裂的疗效。方法:142例(156颗患牙)牙折裂患者采用根管治疗并行全冠修复。结果:隐裂型成功率为96.3%,龈上折裂型成功率为95.3%,龈下折裂型成功率为69.7%;总成功率为88.5%。结论:牙折裂早期固定,完善根管治疗后可有效保存,并发挥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8岁.因外伤造成前牙冠折,于2002年2月来我院就诊,经口腔内科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在我院行左、右上中切牙桩冠修复治疗.检查:右上中切牙冠折,唇侧达龈下1mm,腭侧与龈缘平齐;左上中切牙冠折,唇侧位于龈上2mm,腭侧斜行壁裂达根长1/3;X线所见:两牙根充完好,无根折,根尖无病变,牙槽骨未见骨折线,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磨牙折裂后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80颗磨牙折裂采取全冠修复治疗。结果 80颗患牙中78颗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感,全冠无松动脱落,颈部无继发龋,牙周组织健康,无慢性根尖脓肿及牙周脓肿,X线片示根尖及根分叉正常,根尖无阴影,牙周膜基本正常,冠折波及髓底者,髓底折断处有薄层牙骨质沉积。2例失败。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良好的复位固定,根管治疗后采用全冠修复磨牙牙体折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全冠修复磨牙正中折裂2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武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651-652,655
【目的】探讨磨牙正中折裂的影响因素,观察全冠修复对纵形折裂磨牙的疗效。【方法]229例患牙折裂后以钢丝结扎患牙,并进行根管充填术。患牙按常规取模,制作全冠。1年后评价效果,并对影响患牙愈合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冠修复正中折裂磨牙1年后的总有效率达82.10%(188/229)。折裂后就诊时间与成功率相关(P〈0.001)。【结论】磨牙正中折裂经彻底的根管治疗和完善的裂隙处理并封闭裂隙后,再用全冠进行修复,大多数牙可以保存并行使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口腔门诊首次就诊的具有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82颗,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及时全冠修复。结果:经过1a的追踪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成功率93.9%。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隐裂牙就诊次数少,可减少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牙体折裂,保存患牙,保持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40例纵形折裂磨牙全冠修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用全冠修复纵形折裂磨牙以保存患牙,恢复咀嚼功能。方法:40例患牙折裂后1周内就诊无牙周及根尖周疾病的磨牙,以钢丝结扎患牙,并进行根管充填术或塑化术。患牙按常规取模,制作全冠。结果:1年后复诊40例患牙中38例有效,能恢复患牙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另有2例半年左右因疼痛,松动而拔除。结论:有保留价值的纵形折裂磨牙经髓病治疗后金属全冠修复,有效率达95%,所以应用全冠修复保存纵形折裂磨牙不失为一种有  相似文献   

9.
上颌前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因意外创伤而折断,上前牙冠根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对于折裂线位于龈下时如何利用剩余牙根进行牙体修复治疗,在临床工作中难度较大[1].2008年12月~2009年5月,我们对30例上颌前牙冠根折患者利用冠延长术使上颌前牙龈下牙折裂线暴露,然后常规桩冠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Super-bond C&B黏结加全冠修复对后牙冠根纵折保存治疗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Super-bond C&B黏结系统对58例完全纵折后牙进行黏结固定,然后全冠修复,1年后评价患牙的牙周、根尖状况及功能,并对影响患牙愈合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黏结加全冠修复纵折后牙1年后的总有效率达82.76%(48/58)。折裂部位、治疗时机对患牙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结论Super—bond C&B黏结加全冠修复对后牙冠根纵折保存治疗具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对我们收治的后牙劈裂 2 4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7例 ,女 10 3例。 35~ 4 4岁 4 8例 ,4 5~ 5 4岁 183例 ,5 5~ 6 5岁 9例。活髓牙 33例 ,活髓未充填 6例 ,充填 2 7例 ;死髓牙 2 0 7例。详见表 1。表 1 劈裂牙劈裂前牙髓治疗方法与疗效隐裂干尸塑化 /根管斜折干尸塑化 /根管纵折干尸塑化 /根管成功 2 9 16 72 86 7失败 1- 7 4 1831.2 治疗方法1.2 .1 隐裂型 活髓牙无任何临床症状 ,拍 X线片未见根尖有炎症等异常者 ,用全冠修复 ;活髓牙有过敏症状或疑有继发感染者 ,行完善的牙髓治疗后 ,再以全冠修复。1…  相似文献   

12.
背景:桩长度是影响桩冠固位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关桩长度对修复体机械力学影响的意见不一致。目的:比较不同长度石英纤维桩在树脂类黏结剂黏结条件下修复体抗折强度的差异。方法:将正常人离体上颌中切牙30颗随机分成对照组、8mm石英纤维桩组及5mm石英纤维桩组,每组10颗。其中后2组截冠并分别预备5mm和8mm桩道,以树脂黏结剂黏固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恢复核形态,金属全冠修复;对照组不截冠,牙体预备后即行金属全冠修复。将3组牙垂直栽种于自凝塑料模块中,以力学实验机加力杆于牙冠腭侧切1/3与中1/3交界处与牙长轴成130°加载,加载速度为1mm/min,记录失败点力值及折裂模式。结果与结论:5,8mm石英纤维桩组抗折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前2组抗折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理论上各组均能承受成人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咬合力。5,8mm石英纤维桩组断裂模式主要以桩折为主,可进行再修复;对照组主要以根颈斜折为主,不利于再次修复。表明在树脂类黏结条件下,5mm石英纤维桩与8mm石英纤维桩的抗折强度无差异,牙体折裂模式也相近。  相似文献   

13.
背景:桩长度是影响桩冠固位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关桩长度对修复体机械力学影响的意见不一致。目的:比较不同长度石英纤维桩在树脂类黏结剂黏结条件下修复体抗折强度的差异。方法:将正常人离体上颌中切牙30颗随机分成对照组、8mm石英纤维桩组及5mm石英纤维桩组,每组10颗。其中后2组截冠并分别预备5mm和8mm桩道,以树脂黏结剂黏固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恢复核形态,金属全冠修复;对照组不截冠,牙体预备后即行金属全冠修复。将3组牙垂直栽种于自凝塑料模块中,以力学实验机加力杆于牙冠腭侧切1/3与中1/3交界处与牙长轴成130°加载,加载速度为1mm/min,记录失败点力值及折裂模式。结果与结论:5,8mm石英纤维桩组抗折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前2组抗折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理论上各组均能承受成人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咬合力。5,8mm石英纤维桩组断裂模式主要以桩折为主,可进行再修复;对照组主要以根颈斜折为主,不利于再次修复。表明在树脂类黏结条件下,5mm石英纤维桩与8mm石英纤维桩的抗折强度无差异,牙体折裂模式也相近。  相似文献   

14.
折裂牙为口腔科常见疾病.目前对折裂牙发生原因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牙根纵折大多发生于无髓牙.根据我科病例回顾性研究折裂牙可以发生于活髓牙也可以发生于无髓牙,并且多发生于磨牙,纵折方向多为颊舌向.从临床表现来看,活髓牙病例较为严重,有时有急性牙髓炎、急性牙周脓肿的表现.以往对折裂牙大多采取拔除后义齿修复的方式[1].近年来对折裂牙的保存修复治疗报道较多.我科对32例纵折牙采取结扎固定、根管治疗后全冠保护的方法修复患牙,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97-2698
目的 探讨用玻璃纤维桩加强固位后直接充填恢复残冠外形后冠根抗折能力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5例患者,50颗牙周组织健康,至少有两个牙壁存在,因牙髓病等经完善的根管治疗的残冠.用树脂粘结剂粘结玻璃纤维桩,用光固化树脂恢复患牙外形,观察0.5~2 a.结果 50颗患牙.仅有1颗出现继发龋,1颗牙釉柱悬空处的牙体组织折裂脱落.成功率96%.结论 用玻璃纤维桩加强固位后直接充填修复残冠,能较多的保留牙体组织,增强患牙抗力,防止充填物脱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恢复患牙的美观及咀嚼功能.对于因牙齿重度磨耗或对颌牙伸长而导致的颌龈距离过短、不能全冠修复的残冠患者,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磨牙由于创伤或干髓术后发生纵折的情况在口腔门诊常见。我们曾采用先牙髓治疗再全冠修复的方法治疗,虽避免了部分纵折牙的拔除,但牙髓治疗的操作极为不便。因为纵折牙虽经结扎,仍由于折裂牙体的微小位移,造成牙髓治疗的困难及药物渗漏。从1998年开始,笔者对磨牙纵折采用了先全冠修复,后作牙髓治疗及充填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对于大面积龋损、严重磨耗的髓病牙及尖周病后牙,常规是根管治疗后先行桩核预备,然后行全冠修复[1].对于有足够颌龈距的后牙这一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对于颌龈距离短、咬合紧、磨耗严重的后牙按此方法进行全冠修复后会出现全冠松动、残余牙体组织及充填物的折断破坏及继发龋等而导致治疗失败.短冠后牙的临床修复一直比较棘手.作者采用短桩嵌体冠的方法进行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牙牙折断端位于龈下时应用正畸合向牵引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前牙牙折于龈下的患者11例,共21颗患牙。对患牙采用固定正畸牵引,使断端高出龈缘0.5mm(冠根斜折者以较低的断端为准)后保持2个月,行桩冠永久修复。结果 21颗患牙中1颗修复后牙龈轻度水肿,1颗出现明显的炎症,其余治疗效果均较满意。成功率达95.2%。结论应用正畸牵引联合修复方式对牙折断于龈下前牙进行治疗的方法,既保留了天然牙的牙根又维护了牙周健康,并获得了美观自然的牙龈形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调磨充填和全冠修复治疗后牙隐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口腔科门诊就诊的后牙隐裂患者87例(87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冠修复(44颗患牙)和调磨充填法(43颗患牙)进行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评价两种方法在治疗后牙隐裂的疗效。结果经疗效评价,全冠修复组成功29颗,显效11颗,无效4颗,有效率为90.9%;调磨充填组成功10颗,显效15颗,无效18颗,有效率为58.1%。全冠修复组疗效明显优于调磨充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调磨充填法,全冠修复法对后牙隐裂的治疗更为有效和彻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根管治疗牙隐裂导致早期牙髓病变的患牙,全冠修复后患牙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72例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多次完成根管治疗,治疗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结束采用全冠修复,术后1年、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早期牙髓病效果显著,一次法与分次法根管治疗牙髓病变后两组根管充填术后全冠修复总疼痛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1%和8.82%;1年后保存率分别为92.65%和89.71%;术后2年保存率分别为91.18%和88.24%。结论1.一次法根管治疗并即时全冠修复治疗隐裂牙是可行的;2.对于牙隐裂的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后具备较高的患牙保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