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胶原蛋白作为给药系统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特征,在组织和器官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涉及到不同细胞功能的表达。作为一种很好的表面活性剂,已经证明其具有穿透游离脂质体界面的能力,目前大多数给药系统的主要成分由胶原组成。以胶原蛋白为载体的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毒性小、可生物降解以及高效、长效等优点。胶原蛋白膜、胶原蛋白罩、胶原海绵、胶原蛋白水凝胶、脂质性胶原蛋白、胶原微球和纳米微粒等在给药系统中均有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传递系统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知网及PubMed等检索平台,检索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传递系统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整理文献,并得出结论,许多蛋白质和肽类药物专利即将或已经过期,这些药物缺乏良好的剂型,虽然已有多种药物传递系统,但不能满足市场药物的需求。结论分析药物递送系统的原理和种类,为后续开发新的药物递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的发展为大分子药物靶向及缓控释给药提供更多的方法,但对药物载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胶原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极低的免疫原性成为药物载体材料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对胶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胶原微球、胶原包衣微球及胶原复合材料微球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纳米粒作为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  易以木 《药学进展》2002,26(1):22-26
用纳米粒作为肽类和蛋白质药物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克服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在体内稳定性差、吸收不佳、半衰期短等缺陷,从而显著地增强疗效。本文从制备方法、体内吸收、药效学等三方面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6.
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姜黄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综述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姜黄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一步了解姜黄素的研究概况。方法分别介绍姜黄素的纳米粒、微球、微乳、微囊、胶束、脂质体、磷脂复合物、环糊精包合物等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结果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论微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姜黄素中的应用研究为姜黄素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四类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药物研究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与吸收,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针对性,以各种物质制备药物载体越来越受到医药工作者的重视.临床所应用的药物,尤其是抗癌的化疗药物大多存在毒副作用大,缺乏药理活性专一性的缺陷,因而设计出良好的载药系统,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也使得对靶向载体制剂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为一个理想的药物载体,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①靶向性;②药物释放可控性;③在药理学上应是稳定的且易于药物释放;④无毒、可降解.  相似文献   

8.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义昆 《中国药师》2005,8(7):549-550
脂质体是由磷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的直径仅有几十纳米至数微米的超微球状粒子.1965年Bangham等[1]发现脂质体,20世纪70年代Gregoriadis等[2]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由于脂质体具有独特的作用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主要目标之一,脂质体是治疗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理想的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方面,利用脂质体的靶向作用,将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有效载体而得到广泛应用.另外,药物被包埋在脂质体中缓慢释放,在血循环中脂质体药物要比游离药物有更长的滞留时间,因而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起到长效作用[3].药物由于有脂质体包封将提高被包封药物的稳定性,还能保护定向至某些需治疗的靶器官或组织中释放,使这些靶器官或组织药物浓度提高,提高了药物的疗效,以此同时,另外一些器官或组织药物浓度分布很少,避免药物对这些器官或组织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毒性[4].近年来脂质体用作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5,6],较病毒类载体有更大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低密度脂蛋白作为新型药物载体靶向药物剂型的理论基础及实际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胶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低免疫原性,是一类有用的生物材料。本文对其化学特点及其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作出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靶向给药系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嵌段共聚物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段共聚物作为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药学中应用广泛。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报道,对嵌段共聚物在给药系统中作为水凝胶、微球、纳米球等的应用以及部分嵌段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作出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植入型给药系统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重要分支之一,适用于长期给药和靶向给药,具有载药量高、体积较小、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长期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因此愈来愈被行业所重视。随着品种类型、给药途径及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植入型给药系统目前已被应用于生殖健康、肿瘤治疗、疼痛治疗、眼部治疗等众多领域。对近几年国内外植入剂的种类及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剂型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期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形成机制、处方组成、体外质量评价及其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对亲脂性和水难溶性的药物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型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该文介绍了高分子化学在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并以高分子化学原理阐述了常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脉冲释药系统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萍  王柏 《药学进展》2009,33(6):260-266
综述近年来脉冲释药系统的新进展。脉冲释药系统是一种按照生理节律设计、定时定量脉冲式释放有效治疗量药物的剂型。根据剂型设计原理和药物释药机制,将脉冲释药系统分为预设药物传递系统、闭环反馈型传递系统和开环传递系统三大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发药系统解决儿科医院门急诊静脉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频次的问题。方法:结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频次相关文献资料,利用SPSS22.0软件比较分析2017、2018年门急诊静脉用抗菌药物给药频次的合理性。结果:剔除单次给药的6个品种,再剔除两年中不相同的3个品种,与2017年相比,2018年抗菌药物每日2次及以上的给药频次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2018年抗菌药物的给药频次合理性有显著性的提高。结论:利用定制发药系统为抗菌药多频次使用提供了软件支持,规范了抗菌药物的给药频次,为儿童的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a lo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of an anticancer agent, etoposide (VP-16), using microfibrous collagen as a drug carrier. For this objective, the microdialysis method wa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pharmacokinetics of VP-16. Methods. Microfibrous collagen sheets (CS) containing 20 mg/kg of VP-16 with and without 40 mg/kg of cyclosporine A (CyA) were prepared and applied on the liver surface of rats. VP-16 concentrations in the liver extracellular fluid (ECF) were monitored by a microdialysis method. Results. The local application of CS containing VP-16 resulted in a relatively long maintenance of drug concentrations in the liver ECF, with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The inclusion of CyA in the CS resulted in 2-fold and 3-fold increases of the AUC and MRT values of VP-16 in the liver ECF, respectively. The liver ECF-to-plasma AUC ratios of VP-16 were 32–39 and 0.17 with local CS application and iv administration,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remarkable advantage of the lo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A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experiment suggested that the observed increase of the liver ECF concentrations of VP-16 with CyA resulted from inhibition of the biliary excretion of VP-16 by CyA. Conclusions. We found that the local delivery of the CS containing CyA on the liver surface is advantageous in terms of the extent and duration of liver ECF drug concentrations, when CyA was included in the CS. The effect of CyA was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inhibition of P-glycoprotein-mediated biliary excretion of VP-16 by CyA. The usefulness of the microdialysis techniq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o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also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20.
果胶在细菌触发型结肠定位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果胶在细菌触发型结肠定位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进展。果胶在胃和小肠部位不降解,但能被结肠细菌酶降解,故以果胶为载体,通过包衣、制成骨架、合成前药及与钙交联等方法制备结肠定位给药制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