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8~2003年收治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83例,其中41例因心电图出现ST—T改变而被疑为冠心病,予以改善冠脉循环治疗,效果不佳,许多患者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此,我们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口服后对心得安敏感者及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的影响.作者认为心得安试验属非特异性诊断方法,对中青年女性有心电图ST—T改变者,可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但对中年以上的患者鉴别冠心病或心得安敏感所致的ST—T改变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3.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妇女围绝经期与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45—55岁,并有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烦躁等相应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122例,与同年龄段的男性122例,进行动态心电图ST—T动态改变的对比观察。结果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率与性别的关系显示,女性122例中ST—T改变者48例。为39.34%;而男性122例中ST—T改变者仪2例,为1.63%;ST—T改变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性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ST~T动态改变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多考虑为功能性ST—T改变,而冠心病可能性较小。诊断时应慎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77.36%(41/53).冠状动脉正常组占22.64%(12/53),其中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为心肌桥,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误诊率仍较高,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以明确冠心痛诊断.静息与胸痛时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内十分重要的心电图学专著认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除持续存在ST—T改变外,还可表现为运动试验中的ST—T改变。这种心电图特征,临床又无引起ST—T改变的其他明显病因时,就可以诊断冠心病。近5年来随着我地区及我院开展冠脉造影后,对存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持续ST—T改变者,冠脉造影正常的24例临床资料及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冠脉的临床检查技术,性价比最高,但也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检查方法,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时ST—T变化取决于缺血程度,现将ST—T变化简单分为A(ST段改变)组、B(T波改变)组,比较两组患冠心病的阳性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惠平 《吉林医学》2009,30(10):935-935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多为年轻发病,有感染史,心电图多为频发早搏,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而急性心肌梗死多为中老年发病,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心电图多为异常Q波伴ST—T改变,心肌酶高,且有衍变规律。本文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Q波伴ST—T改变,酷似心肌梗死。故异常Q波伴ST—T改变并非心肌梗死所特有,其他如心肌病等亦可出现,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雅达心达康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缺血型改变及血脂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雅达心达康片对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及心功能分级、心电图ST—T改变、硝酸甘油含片用量、血脂、血压、早搏及血糖的影响。结果 135例心绞痛患者有效121例,有效率89.63%;心电图ST—T改善88例(66.67%),合并高血脂76例,有效52例(68.42%)。结论 雅达心达康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及高血脂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郑立文  毕力 《吉林医学》1997,18(5):282-282
心电图的阳性ST—T变化常做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的患者。但冠脉造影检查有时发现患者并不具有冠脉病变。我们对29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2例病人中,男57例,女15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年龄49.6岁),心电图具有ST—T改变(ST段下移0.05~0.ZmV、T波倒置)者47例,单纯T波改变(T波低平、倒置,最深0.6mV)者25例,按照WHO有关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冠心病42例,心肌梗塞16例,可疑冠心病14例。伴随疾病:高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以往报道结果不一,临床上对其在鉴别诊断意义上的评价亦不尽相同。我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口服法,观察其对β—受体高敏者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以往报道结果不一,临床上对其在鉴别诊断意义上的评价亦不尽相同。我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口服法,观察其对β—受体高敏者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冠脉造影开展以来,大量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心绞痛患者可以不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有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不一定是冠心病。我科对2003年至今收治的13例心电图正常但有临床表现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更年期妇女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情绪不稳等临床症状,查心电图ST—T改变,常被疑为“冠心病”。本结合160例45岁以上妇女动态心电图变化,对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氏双倍运动试验已被广泛地用以发现隐匿型冠心病。另一方面作者发现,许多冠心病患者,其心电向量图均可见T环的形态异常(多见于横面)。此外,凡心电向量图横面T环位于右前或右后者,其心电图均示异常的ST—T改变,而有些普通心电图ST—T属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则尚可根据心电向量图T环的形态异常(T环位于左前而呈圆形或三角形)而得以诊断。本文旨在对普通心电图ST—T均正常的病人加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后的结果,与休息时心电向量图T的改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以估量心电图运动试验与心电向量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ST段和T波是心肌复极过程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习惯简称心电ST—T。心肌细胞复极的瞬间过程对周围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环境十分敏感,其变化主要是受心肌细胞缺血的影响,所以,心肌细胞缺血是促使冠心病患心电图ST—T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由于心肌细胞缺血的时间、部位、程度以及体表电极的位置不同,各导联心电图ST—T段会出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常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查心电图ST—T改变,常被疑为“冠心病”,由于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易与真正的冠心病相混淆。笔者结合200例45岁以上妇女动态心电图变化,对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9例.心电图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12导动态心电图仪对所有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有动态ST—T改变的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32.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在影响心率的因素被排除的情况下.全部病例ST—T的改变出现在心率较快或日间活动时,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多在3-6点钟)ST—T几乎完全正常。结论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辅助诊断心肌缺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对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对于诊断冠心病意义的评价。方法分析我院1994-2004年以“冠心病”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表现。结果236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心肌梗死的68例;ST—T缺血改变的88例;心律失常的45例;有“冠心病”症状.但心电图表现正常35例。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特异性低。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心律失常和心电图表现正常而有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时.要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更年期妇女的心电图ST—T改变并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时,常常被疑为“冠心病”,易造成误诊,给予患者极大的心理压力。为此,特分析我室2000~2005年所做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及心得安药物试验,对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