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折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方法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8例骨折术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均行骨折内固定术,其中1例骨折内固定并血管吻合术后形成,通过造影确定栓塞的程度、范围、部位后,在抗凝的同时用尿激酶溶栓,开通后常规口服抗凝剂3个月。结果8例急性形成的血栓均溶解,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形成的血栓通过造影明确栓塞的部位、程度、范围,然后采取急诊溶栓措施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8例DVT患者,先将0.9%的生理盐水(N.S)50 ml+尿激酶(UK)50万U,由患肢远端静脉推入,5分钟推完,然后由健肢、患肢分别将0.9%N.S 1000ml+UK 100万U持续24小时静脉滴入,1次/日,共7~10天.结果:12例痊愈,6例显效,总治愈率为100%,未出现肺梗塞、脑溢血和死亡病例.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能显著提高患肢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溶栓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 cm周径差)、溶栓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导管溶栓组膝上15 cm周径差为(1.78±0.59) cm,较系统溶栓组的(2.69±0.83) cm明显缓解;导管溶栓组溶栓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溶栓组的(242.72±21.35) h缩短;导管溶栓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溶栓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溶栓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溶栓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溶栓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 ,如未得到适当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甚至发生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造成死亡。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年发病率为 1.6 0‰~ 1.82‰。Hansson报告累计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21年3月129例接受CDT治疗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73例,年龄(43.3±6.1)岁。根据CDT治疗的近期效果分为2组:再通组(血栓溶解率≥...  相似文献   

6.
本组5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大、小两种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大剂量组为25u/h持续静滴4小时,然后以2-4万u/h维持24小时;小剂量组以2万u/h维持24小时静滴,疗效观察:大剂量组有效16.0%,部分有效72.0%小剂量组分别为17.2%,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上,大剂量组轻度出血12.0%,重度出血8.0%,致命出血4.0%,肺栓塞4.0%,截肢4.0%;而小剂量组轻度出血13.8%,重度出血3.5%,致命出血0%,肺栓塞3.5%,截肢3.5%,两者在重度及致命出血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所以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尿激酶在溶栓疗效上与大剂量组无差异,而在减少溶栓并发症发生上优于大剂量组。建议临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杨维华  许金华 《医学信息》2007,20(8):1472-1473
由于深静脉血栓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因此,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一系列的后遗症状,如:下肢水肿,即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郁滞性溃疡等,严重者将面临截肢的危险,而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病人中更容易并发深静脉血栓。我院于2000~2006年间,共收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3例,作者通过对临床上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人的病因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游红林  胡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538-1541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35例)、B组(37例)、C组(38例).A组术后第1d使用华法林预防DVT,B组患者术后1d采用物理方法预防DVT,C组术前12h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比较三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术前、术后7天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相对比C组好转更显著(P<0.05).术后7天三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D-二聚体均有显著下降,C组患者指标更低,组间、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影响较小,降低了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3):305-305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James C.Grotta博士于1月的《卒中》(Stroke,2007;38:80—84.)杂志上报告,在全剂量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IVrt-PA)后使用动脉内血栓溶解,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并且可导致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和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基础上采用胫后静脉置管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对其中髂静脉狭窄5例和闭塞1例患者在拔除溶栓导管后实施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18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症状消失。溶栓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置管处渗血或血肿形成、神经损伤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15例肢体肿胀基本消退、肌张力减低、恢复正常劳动力;2例活动后肢体出现轻微肿胀伴沉重感,能进行正常家务劳动;17例均未出现患肢浅静脉曲张及静脉营养性障碍。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证宽,便于护理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和介入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治愈11例,治愈率78.6%(11/14);2例好转。无患肢缺血坏死或截肢,无术后因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切开患侧股静脉,远端血栓以挤压法驱出,近端髂股静脉内血栓以Fogarty球囊取出;球囊扩张左髂静脉狭窄11例,其中5例放置支架;最后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结果:14例手术成功。13例随访2。30个月,其中12例患肢肿胀消退,1例复发: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多数患者能耐受。下腔静脉滤器应以临时性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婵娟  彭晓媛 《医学信息》2010,23(3):698-698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流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使小静脉和毛细静脉淤血缺氧,渗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造成肢体肿胀,伴有动脉痉挛时可使肢体缺氧而发生疼痛,患肢皮肤呈青紫色,外科常要手术治疗,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476例,术后并发DVT 9例,经及时精心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抗凝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为抗凝组与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加抗凝治疗为溶栓组,进行对比性回顾分析。结果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1.7%(55/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采用抗凝治疗亦是有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延军  王玮景  张慧  张兴华 《解剖与临床》2003,8(2):108-108,103
目的:提高对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对15例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及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下肢1例,单下肢14例,伴动脉血栓2例。保守治疗14例,均不同程度的再通;截肢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预防。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罗向红  谢敏  周国英 《医学信息》2007,20(6):1086-108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其后遗症更可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致残。本院2000.1 ̄2006.1年收治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干预,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已被公认 ,各国溶栓治疗基本以颈内动脉系统缺血为主 ,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溶栓治疗较少。我们依据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溶栓治疗方案 ,试用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卒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组病人溶栓治疗结果显示死亡率为10% ,疗效肯定。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因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5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8),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凝血指标来诊断DVT。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8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出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的发生率分别为7.69%、3.85%,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方法、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对150例LDVT患者药物治疗资料,发病时间1d~1个月,均为单肢发病,周围型60例,髂股型85例,混合型5例,全部病例经下肢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治疗期间均未置放下腔静脉滤器,予抗凝、溶栓等治疗,时间10~14d。结果130例患者治疗期间患者水肿完全消退,2周后复查Doppler超声基本全程通畅;20例患者患肢轻度肿胀,Doppler超声复查存在髂股静脉短段闭塞,给予华法林维持治疗及弹力袜保护治疗6个月至1年。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2-18个月,患肢肿胀明显消退,均无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安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