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折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方法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8例骨折术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均行骨折内固定术,其中1例骨折内固定并血管吻合术后形成,通过造影确定栓塞的程度、范围、部位后,在抗凝的同时用尿激酶溶栓,开通后常规口服抗凝剂3个月。结果8例急性形成的血栓均溶解,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形成的血栓通过造影明确栓塞的部位、程度、范围,然后采取急诊溶栓措施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2.
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价值。方法 :2 8例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者 ,按治疗方式分三组 :16例行单纯动脉内导管溶栓 (A组 ) ;7例急性血栓者行单纯超声溶栓 (B组 ) ;5例慢性血栓者行超声溶栓结合动脉内导管溶栓 (C组 )。结果 :2 8例肢体动脉阻塞均溶栓成功 ,无 1例产生并发症。A、B、C三组的平均溶栓时间分别为 6.4± 5 .9h、0 .9± 0 .3h和 8.4± 4.5h ,A组的溶栓时间明显长于B、C组 (P <0 .0 5 )。对于慢性血栓形成者 ,超声溶栓结合导管溶栓的疗效较单纯动脉内导管溶栓或单纯超声溶栓者好。超声溶栓还能加快溶栓进程。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是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频高能超声能量对体外血栓的溶解作用及对血管内急性血栓的疗效.方法应用ACOLYSIS SYSTEMTM超声溶栓仪(40kHz,18W/cm2)消融20块新鲜血栓,显微镜下检查碎块大小,并与红细胞直径比较.通过导管技术对1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行超声消融,比较手术前后栓塞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 arteries,IRA)TIMI血流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结果释放超声能量(138.5±22.2)s 20块血栓肉眼观察完全溶解,溶解速度为(12.5±2.7)mg/s.碎片直径为(5.7±1.5)μm,90%小于红细胞直径,红细胞无损伤,呈散在分布.10例患者均有一支有大量血栓的IRA,8例TIMI 0级,2例为TIMI 1级.经超声消融(242.3±19.01)s后,血栓均被溶解,TIMI均为3级,开通率为100%(10/10),血管内未再见有血栓影像,术中未见动脉痉挛、撕裂等改变.消融成功后2 h内患侧下肢疼痛消失,皮肤颜色红润,皮温升高,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结论低频高能超声可有效地溶解体外及血管内急性血栓,消融后产生的碎片不造成远端微小血管的栓塞,是治疗下肢动脉急性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岁以上骨盆及下肢大手术病人68例,平均年龄52岁,骨盆骨折内固定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16例,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21例,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15例,胫骨上端骨折内固定12例。术后6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3000IU皮下注射,以后每132次3000IU皮下注射,7~10d停药。观察切口引流量及性状,监测术后血小板变化。结果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髋部手术后引流量约100—500ml,股骨及胫骨骨折50-200ml(平均85m1),血小板未见明显减少。术后有5例患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股骨下端骨折1例,胫骨上端骨折1例,均在出院4周后发生,经溶栓后均好转。1例髋臼骨折术后6周肺栓塞死亡。结论低分子肝素在骨科手术后应用是安全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引起术后出血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分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73例经造影证实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或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68.5岁。采集临床相关资料,对性别、年龄、缺血时间、吸烟史、其他合并症、肢体动脉栓塞史、梗阻原因(栓塞/血栓形成)等可能影响急性缺血分级的因素,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该组患者73例,79条患肢,急性缺血分级:Ⅰ级2例(3条患肢);Ⅱ级65例,其中Ⅱa级32例(34条患肢),Ⅱb级33例(36条患肢);Ⅲ级6例(6条患肢)。缺血时间、糖尿病及梗阻性质可影响患者缺血程度(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程度逐渐加重;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以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趋向于Ⅱb级。结论缺血时间、糖尿病及梗阻性质与急性肢体缺血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与介入中心密切协作,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首例外周动脉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据了解,患者孙艳,突然发生左上肢寒冷剧痛,随之左手麻木,遂住进省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经血管造影确诊为左肱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左上肢急性缺血,如不及时消除血栓,患肢很快会发生坏死。在陈国俊副院长主持下,周围血管病和介入中心全体医护人员连夜为患者做了左上肢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经过3个小时紧张工作溶解了肱动脉、尺动脉和挠动脉血栓。术后患肢疼痛消失、皮温转暖、色泽变红润,并可触及肱动脉和尺、挠动脉搏动我国首例外周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冠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反复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术后7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栓形成,使用球囊反复高压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开通血管,术后7d又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次血栓形成,查氯吡格雷抵抗试验阳性,改变抗凝方案7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 冠脉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原因较多,但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抗凝治疗是减少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关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Aegisy式可回收滤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急性或亚急性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92例,Aegisy滤器经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第2天开始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10~15 d观察患者患肢愈合情况,采用超声以及血管造影证实下肢静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采用抓捕器将Aegisy可回收滤器取出,下肢静脉造影术复查,并同时抗凝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置入成功,Aegisy滤器释放均无明显前跳和回缩现象,介入治疗及造影复查过程中,滤器无移位。置入滤器时间平均(16.8±1.3)d,89例患者回收滤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效果明显,疼痛减轻,无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Aegisy可回收滤器能够明显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具有置入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高、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基础上采用胫后静脉置管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对其中髂静脉狭窄5例和闭塞1例患者在拔除溶栓导管后实施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18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症状消失。溶栓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置管处渗血或血肿形成、神经损伤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15例肢体肿胀基本消退、肌张力减低、恢复正常劳动力;2例活动后肢体出现轻微肿胀伴沉重感,能进行正常家务劳动;17例均未出现患肢浅静脉曲张及静脉营养性障碍。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胫后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证宽,便于护理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23例29条急性动脉栓塞肢体。术后所有患者均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肢体存活23条,截肢3例、截趾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6例;术后出现急性心衰2例,脑梗塞3例,精神症状4例。2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6个月,23条成活肢体及6条残肢血供良好,功能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和术后对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和介入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治愈11例,治愈率78.6%(11/14);2例好转。无患肢缺血坏死或截肢,无术后因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延军  王玮景  张慧  张兴华 《解剖与临床》2003,8(2):108-108,103
目的:提高对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对15例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及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下肢1例,单下肢14例,伴动脉血栓2例。保守治疗14例,均不同程度的再通;截肢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预防。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急性动脉栓塞是源于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式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等组织急性缺血。发病高峰多在50~70岁,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致死、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1999年4月~2001年4月我院成功采用Fogarty导管为48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行取栓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59.7岁。单侧下肢36例,双侧下肢5例,单侧上肢7例,48例取栓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6例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13个急性病例中12例用尿激酶治愈,1例截肢。3个慢性病例采用保守治疗等待栓塞静脉再通。由于在妊娠晚期,尤其是在分娩时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受膨大子宫压迫导致下肢静脉郁血,加之分娩时血管内凝血活性又达高峰,所以产妇可以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在分娩时伴有休克、缺氧或手术刺激等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则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性更大。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相似文献   

15.
孟芳  陈秀芹 《医学信息》2009,22(6):550-55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至2008年妇科手术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9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1例治疗中出现肺栓塞死亡。结论术前评价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术中尽量避免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为了避免机械取栓术中血栓脱落造成远端栓塞,作者以期运用微球囊临时隔截的方法来建立防止血栓脱落的保护装置。目的:探讨采用微球囊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并隔截栓塞段保护下行机械碎栓、吸栓联合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Beagle犬10只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插管将微球囊导管送至优势侧椎动脉内并充盈球囊临时阻断血流,经微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建立椎动脉血栓栓塞模型,按治疗方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实验组采用微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血流并隔截靶动脉后行机械碎栓吸栓联合药物溶栓。两组治疗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栓塞椎动脉再通状况;采用血栓性脑缺血血流分级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造模前及取栓后12 h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建模后12 h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血管再通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10只beagle犬的优势侧椎动脉均成功出现血栓栓塞。对照组中2只犬椎动脉完全再通,3只犬椎动脉部分再通,其中1只犬椎-基底动脉与颅内动脉中可见多处小点状充盈缺损,颅内动脉显影差,对比剂返流,建模后12 h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示左侧颞顶叶稍高信号影,病理检查示左侧大脑颞叶动脉腔内见血栓形成。实验组中5只犬椎动脉均完全再通,未见脑梗死。实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在急性脑动脉栓塞血管再通中采用微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血流并隔截靶动脉保护下机械碎栓、吸栓联合尿激酶溶栓,可有效防止小栓子脱落栓塞远端动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 288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厦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发病后6h以内溶栓者76例,6~24h溶栓者212例。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90天后预后情况。结果 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24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73例,椎基底动脉(VBA)闭塞72例;溶栓后再通分别为112例、38例。治疗后90天恢复良好者180倒,恢复差者108例。溶栓后颅内出血2例;6h内组和6~24h组患者治疗后90天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35%和71.43%,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86%和59.26%,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7min和73min。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h作为动脉内溶栓治疗标准不够全面,应当根据病情适当放宽溶栓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3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9岁。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明确子宫肌瘤血液供应后,分别行栓塞术。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为89.5%。术后38例患者月经量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贫血及压迫症状均得到改善。副反应有盆腔疼痛、发热、阴道排液,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庆文  靳丽杰  谭玉林  张阳 《解剖与临床》2008,13(4):259-260,26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胎盘植入等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因胎盘植入等各种病因发生产科大出血的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其中8例胎盘植入和5例宫颈妊娠者栓塞前先行化疗药物灌注。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0 min内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轻微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无严重并发症。20例均治愈并保留了生殖功能。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及副反应少的特点,且可同时药物灌注,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快速诊断、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1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症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结果术后10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0 d心脏超声右室横径、主肺动脉宽度、三尖瓣反流压差和反流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术后全部病例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术前及时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手术彻底清除血栓是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