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制红花注射液对慢阻肺(COPD)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基本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精制红花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88.6%,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制红花注射液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且效果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s)的变化,研究脊髓损伤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包括颈髓损伤19例,胸髓损伤7例,腰髓损伤14例;选取同期住院陪人3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结果:病例组SSRs总异常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SSRs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会发生变化,高位脊髓损伤较低位脊髓损伤等易影响自主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患者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凝四项(PT、APTT、TT、Fib)及血浆D-二聚体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组)及58例COPD缓解期患者(对照组)静脉血浆D-二聚体及血凝四项水平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患者,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缓解期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及Fib在COPD急性加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及时检测两者水平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判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其中Child-Pugh A级23例,B级56例,C级2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hild-Pugh各分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根据有无腹水和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别将10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及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组中Child-Pugh A级、B级、C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分别为(1.570±0.046)μg/L、(1.647±0.047)μg/L、(1.727±0.05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67±0.3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910±0.404)μg/L,无腹水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890±0.036)μg/L,腹水组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561±0.372)μg/L,生存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97±0.548)μg/L,死亡组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浆D-二聚体与肺癌临床分期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24例肺癌患者按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23例,ⅢA期32例,ⅢB期92例,Ⅳ期177例;按辨证分型分为5型阴虚内热78例,气阴两虚63例,瘀热互结33例,肺脾气虚78例,瘀浊壅肺72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明显低于ⅢB期和Ⅳ期(P0.05或P0.01),Ⅳ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ⅢA期(P0.05);肺脾气虚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阴虚内热组(P0.05)和痰浊壅肺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医分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D-二聚体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及分期的判断,是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的血尿酸、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中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颤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患者20例为对照组,房颤患者60例。根据房颤中医常见辨证分型与证候表现共识,对房颤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测定D-二聚体等凝血类指标。结果:房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房颤各证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痰浊阻滞型、心脉瘀阻型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型、心阳虚衰型(P0.05)。结论:房颤辨证分型以虚证为多;房颤伴有高凝状态,而痰浊阻滞型、心脉瘀阻型患者高凝状态明显,D-二聚体可能是房颤痰瘀证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以及80例血压正常的孕妇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选择85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孕妇和非妊娠妇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孕妇和非妊娠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以及80例血压正常的孕妇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选择85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孕妇和非妊娠妇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孕妇和非妊娠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进展期肺癌患者57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8例分为一组,小细胞肺癌19例分为二组,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及3个疗程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统计25例健康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对照组。结果: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健康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性显著,且一组患者显著高于二组。一组患者化疗后有效(pw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为1024.81±577.08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进展期肺癌患者预后、观察疴隋、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应用价值,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60例其它急腹症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进行检测,观察D-二聚体对于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LDH水平为(248.3±8.4)U/L,对照组患者LDH水平为(227.2±10.3)U/L(P0.05);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1.56±0.19)mg/L,对照组为(0.59±0.14)mg/L(P0.01)。与上述患者的LDH检测结果相比,D-二聚体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说明D-二聚体在检测急性肠系膜缺血方面较LDH更为灵敏,与其它诊断指标比较特异性和有效性更强。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监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院31例单纯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分析(GCS)及格托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早期就出现D-二聚体水平增高;D-二聚体水平与GCS呈负相关,与GOS呈负相关。结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颅脑损伤伤情与预后,对指导临床救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脏疾病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对本院68例心脏疾病住院患者(A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B组)进行血浆D-2聚体的检测。结果 :心脏疾病患者血浆D-2聚体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血浆D-2聚体水平与心脏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2—12月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开展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1 256.89±135.83)g/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72.59+13.59)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50.0%、100.0%、89.7%、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操作便利,具有无创性,能够动态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0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早期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能够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 (CPHD)患者血浆 D-二聚体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香丹注射液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 36例 CPHD患者应用香丹注射液治疗后的血浆 D-二聚体变化并与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 )对比.结果 CPHD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 D-二聚体水平又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 CPHD患者于香丹注射液干预治疗后,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 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 CPHD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之一.香丹注射液具有良好抗血栓形成、改善肺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苓汤对急性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柴苓汤,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4、7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复查胸部X线片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继发性肺损伤情况,采用肺挫伤简易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7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需行机械通气率、肺部感染发生率、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柴苓汤能明显降低肺挫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肺脏凝血机能,阻止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确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246.52±124.52)g/L,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8.52±12.75)g/L,实验组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检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57.50%,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100.00%,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对机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使得指标水平明显高出正常值,因此能够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的有效方式,加之其在便捷、安全和经济方面的优势,能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发挥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