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及其I}缶床效果,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力争减少尿路感染。方法:对21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期的训练,手法排尿期以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在3周内拔管者6例,26~55天拔管者15例。17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手法排尿者3例,伴有尿失禁者1例,需配合假性导尿。尿管留置时间缩短、尿路感染率降低。结论:利用留置导管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的方式,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达到接近生理状态,促进脊髓低位中枢与大脑间的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早期对膀胱功能进行积极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对79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注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慢性期施以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性导尿的导尿方式。结果:79例患者中有75例于出院前能自主完成排尿过程。结论: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男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在经过康复训练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00例男性脊髓损伤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性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夫妻之间的性交成功率以及和谐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男性脊髓损伤患者在经过中药治疗和性功能障碍的相关康复训练之后,患者夫妻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性交成功率,使患者的生育问题等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确诊为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60,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右归丸加减改汤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SCOPA—AUT总分以及跟踪患者随访观察1年疗效。结果:1.研究组在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治疗组;2.研究组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性功能三方面症状SCOPA—AUT评分和总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功能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显示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可通过在口服左旋多巴的基础上配合右归丸加减汤剂改善,主要改善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和性功能等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可导致膀胱和排尿功能障碍,而长期使用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对该类患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的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和恢复膀胱一定的功能,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的护理体会:附7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嫩阁 《中医正骨》1998,10(6):48-48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死亡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尿路感染、结石、肾盂积水引起的尿毒症所致。因此,对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我院自1991~1997年间资料较完整的79例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颅脑损伤诊治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方法用日本一化D-二聚体检测试剂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颅脑损伤当天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且与损伤程度相关;预后不同的患者D-二聚体含量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对早期、快速判断伤情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彪 《江苏中医药》2005,26(11):55-55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滋肾柔肝方加减治疗帕金森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4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4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均经左旋多巴制剂正规治疗后运动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而伴随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69岁,平均年龄73岁;病程最长5a,最短1.5a,平均病程2.3a。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继续维持原有的左旋多巴制剂替代治疗方案。同时予以自拟滋肾柔肝方治疗。药物组成:生地15g,枸杞子15g,玄参10g,白蒺藜15g,白芍12g,炙甘草5g,僵蚕10g,炙鳖甲(先煎)15g,牡蛎(先煎)2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补益肝肾汤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5例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例)及对照组(n=52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补益肝肾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POCAAUT)、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分(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SPOCA-AUT评分项目中排尿、体温调节、性功能及其总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排尿、性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UPDRS评分中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评分、并发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PDSS评分、HAMA评分较治疗前及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益肝肾汤能够延缓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等因素的相关性,尤其是皮肤交感反应是否可成为判断失眠患者严重程度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方法对48例病例组失眠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A/HAM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ASP)、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皮肤交感反应(SSR)评定,另选47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ASP、SSR异常率比较,P值分别为0.015和0.02,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②病例组ASP与SSR,ASP与PSQI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00,相互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结论①ASP可用于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评估;②SSR可作为反映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早期损害的较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中医》2021,39(6):189-19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行康复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生物反馈和多维度肠道功能管理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生物反馈和多维度肠道功能管理治疗加电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sEMG)数据、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NBD),利用SPSS19.0统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NBD评分降低、盆底肌收缩功能、盆底肌爆发力、盆底肌耐力治疗上均有效,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1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2年来我科(针灸康复科)50例脊髓损伤导致小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膀胱功能训练,两组治疗前后用疗效评定量表判定疗效。结果: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小便障碍较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P〈0.0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煎服五苓散,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煎服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由于外伤、肿痛、感染等原因造成脊髓内出血、水肿、炎症反应,导致脊髓细胞坏死,轴突崩解,并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称为“截瘫”。而脊髓损伤手术是一个高难度的手术,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高超技艺,还取决于患者的心理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如果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建立平常心,正确面对手术,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则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对18例脊髓损伤手术病人的护理,我们发现,术前的心理调节,术后的健康指导是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发病率为20~40/100万。脊髓损伤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大。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治疗手段也很丰富.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诊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诊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7—2015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7—2015年)、维普数据库(VIP Date,1997—2015年)、PUBMED(1997—2015年)中关于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文献,总结具体的干预措施、治疗介入时机、辨证及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及其评价指标、随访及其安全性。结果: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导致的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以单纯电针为主,占40.82%(20/49),介入时机多在发病3个月以内;其辨证特点以辨病结合辨主症为主,占81.63%(40/49);膀胱功能障碍以下腹部和腰骶部的任脉和膀胱经的中极、关元、肾俞、次髎及损伤部位夹脊穴为主;肠道功能障碍以下肢部和腹部的胃经和任脉的天枢、关元、上巨虚及损伤部位的夹脊穴、督脉穴为主;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以四肢部和背部的膀胱经、大肠经和胆经的阳陵泉、曲池、合谷、环跳、委中及损伤部位夹脊穴等为主;治疗频次以1次/d,1周5~6次为多,占63.27%(31/49);总治疗时间处于1~29周不等,以4周为最常见。针灸治疗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的疗效为75.0%~96.7%,随访示有一定远期疗效,未出现不良反应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所致二便、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多数是非随机对照文献,且其疗效标准不一,故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伤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代谢、体温调节等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引起的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更成为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以往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是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不仅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而且极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或少施行导尿术,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20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加强了泌尿系统管理,实行间断导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何恩萍  吴家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3,(28):F0002-F000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50岁急性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测定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患者损伤后24h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损伤程度相关。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对早期、快速判断伤情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教传旭  覃业校    唐祎周 《陕西中医》2022,(9):1316-1318
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治愈本病,常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肌痉挛等后遗症对患者康复及回归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针刺为主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后遗症已有较多报道,并逐步被患者接受。笔者通过查询近5年关于针刺为主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根据脊髓损伤后不同临床后遗症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