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血液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导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人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从而引起脑血充速度的改变。结论血流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CO)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R)、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病灶侧与健侧比较,平均血流量、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动态阻力增高,上述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意速)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用意速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15天,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1~2.26,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3.56~4.36,P〈0.01)。结论意速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系统TIA脑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0例劲动脉系统TIA进行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3D-TCD)、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DI)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分析。结果:绝大我数患者存在严重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内循环障碍;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结论:脑血液动力学障碍是TIA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青  吕心明  李伟 《海南医学》2003,14(3):50-5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 2 6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 3 6小时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TIA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及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发病因素可能与其血液流变学异常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8.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治疗上一般以扩管、抗聚、保护脑细胞等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晴尔(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接受。现将我科2000年10月—2003年6月晴尔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许廷斌 《海南医学》2007,18(12):66-67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1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15天,每组常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qd,治疗前后检测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2~2.25,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55~4.37,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和TIA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1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TIA组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虹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4):41-42,T002
目的:利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全部发生在起始部、闭塞者,患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同侧颈外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严重狭窄者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其远端及近端血流速度减慢。其中5例严重狭窄者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超声血管成像技术直观、无痛苦创伤、重复性强,其二维图像可清晰的显示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可准确判定病变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二者结合,可对颈内动脉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对其所引起供血不足作出预报,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将其颈内动脉颅内段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颅多普勒对比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4.18%。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一种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索冠心病(CHD)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异性,为其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选择CHD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中医实证患者血液呈高度浓、粘、聚状态,心血瘀阻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经明显大于痰浊壅塞证和阴寒凝滞证。  相似文献   

14.
用~(133)Xe吸入法测量20例经CT诊断一侧半球单个缺血病灶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脑局部区域血流量(rCBF),同时患者均行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病例组缺血半球吸3%CO_2前及吸3%CO_2中的rCBF低于健康人组或病例组中非缺血半球的rCBF。认为病灶半球脑动脉对CO_2扩张反应能力降低,即病灶半球脑血管储备力降低,但非病灶半球及正常对照组脑血管储备力正常,而且脑动脉对CO_2反应能力与脑血栓病情程度及颈内动脉阻塞范围和程度相关。病情重的脑血栓或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示两侧颈内动脉阴塞及/或狭窄的患者rCBF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规范化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血液流变学各检测项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血黏度等指标的测量也在不断地推广应用,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从采血方式到血样运输、储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认识不足,使标本分析前就已潜在着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医学综述》2008,14(17):2709-27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血液流变的黏聚积凝状态,致使脑灌注下降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丹红注射液是从丹参、红花经提纯精制液体制剂,能显著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红血球压低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作用,对缺氧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有显著改善。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是一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