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之范畴。冠心病的病因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之阴精亏虚,心阴失于濡养,脉道失润,可致本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若肾气亏虚,不能蒸腾,心阳不足,可致心之运血无力,久之致气滞血瘀而发胸痹心痛。故本病肾虚为本,瘀血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由于瘀血内积心脉,使气血运行受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本虚标虚”病机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本虚标虚”病机内涵探析黄惠勇导师: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410071)关键词冠心病,本虚标实,心气虚,胸痹,病机冠心病理属中医病名“胸痹、心痛”之范畴。中医内科学各版教材及有关论著所论其病机都以“本虚标实”为规范,其本虚言阴阳气血的亏...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大致属中医文献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学之“痹”与“痛”的概念,皆为“不通”所致,即心脏络脉血凝而不流,以致血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有胸痹心痛之谓。然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指出人体内之元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因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等明确表明血瘀的形成与气滞密切相关。2002年-2006年间,笔者用益气活血法自拟“冠心舒”治疗冠心病93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之“厥心痛”、“胸痹”、“心痛”、“卒心痛”、“心胃痛”等范畴,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的记载,在古代医籍中有较多的描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满,肋下痛,膺背肩甲间痛。”《灵枢·厥痛篇》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本病为“胸痹”,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八张方剂。足见古代医家对该病早有认识。心绞痛主症为胸闷心痛,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笔者辨证将其分为六种证型,但概其要不越本虚标实两大类。虚指正气虚损,以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范畴,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是多见的辨证证候,临床上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疼痛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症状之一,其胸骨后心前区固定性疼痛与中医血瘀的辨证关系密切。活血化瘀便是根据中医血瘀以及“不通则痛”的道理而选用的治则,以祛除瘀阻、疏通脉道,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另外,中医学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本虚的特点,在治疗上强调治本——益气补肾,已受到普遍重视。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元阴元阳之宅,五脏之阴,非此不滋;五脏之阳,非此不发。肾之盛衰,与机体的生长壮老己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出现症状或致 残、致死后果多发生在 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在欧 美国家常见,占人口数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在我国冠心 病发病率亦成增长趋势[1].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汉·张仲景正式提出,把病 因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极盛.宋代<太平圣惠方>又将心痛、胸痹并列"夫思虑烦多则损心, 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则时害饮食,心中愊愊如满,蕴 蕴而痛,是谓之心痛."指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脏腑虚弱,风 邪冷热之气所客,正气不足,邪气偏胜所致.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肾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根源,由其而致的心血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胸痹心痛可取得较好疗效,兹浅述如下:1理论探讨1.1肾虚为本肾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之根,内藏元阴元阳,“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肾阳的温煦、肾阴的化生、元气的充足是各脏腑生理活动和气血运行的动力之源。生理状况下,心肾同属少阴,心属上焦,属阳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属水,心火下潜以温肾阳,肾水上济以资心阴,共奏阴阳协调、水火…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林慧娟教授运用心痛宁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林教授认为胸痹、心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痰浊、阴虚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根据其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的基本病因病机特点,制定了益气养阴、活血止痛的心痛宁方。并附有验案结合病症说明选方用药上的审机论治及组方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的中医论治浙江省农资公司医务室(310009)赵银萍冠心病中医属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临床见有胸闷心痛、气短心悸等,重者有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等症状。笔者认为:胸痹乃本应标实之证,本虚指气虚、阴虚、阳虚、肝肾两虚、心肾阳虚等;标实指寒凝、...  相似文献   

10.
一、漫话胸痹心痛与痰浊 胸痹心痛在辨证论治中,应从整体出发,既重视心之阴阳气血虚损及脏腑功能失调,又重视痰浊、淤血、气滞的标证,通补兼施,标本兼顾,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在治标证时,对于“痰”这一病理产物,在胸痹心痛的发病及治疗上应尤加重视。 胸痹之证主要由于上焦阳虚,阴邪上乘所致。上焦阳虚,主要指心阳心气之不足,机能不健,致血行不畅,属虚,为病之本,而阴邪主  相似文献   

11.
毛锐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82-782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胸痛”、“真心痛”等病的范畴。多在正气内虚的基础上因劳逸不当,高粱厚味·七情内伤等因素而致病。该病病位在心。与心、肾、肝、脾等,诸脏的盛衰有关。常兼有痰浊,气滞、血瘀、寒凝等邪症,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临床上以年老体弱者多见,这与“内经”所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大致属中医文献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学之“痹”与“痛”的概念,皆为“不通”所致,即心脏络脉血凝而不流,以致血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故有胸痹心痛之谓。然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指出人体内之元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因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等明确表明血瘀的形成与气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本虚标实”病机内涵探析(续)黄惠勇导师: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长沙410007)关键词:冠心病;病机规范;本虚标实;胸痹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本虚标实”病机规范问题,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2期就其“本虚”内涵进行了探析。本文将对...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记载;“师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又“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实也”。张仲景高度概括了“胸痹心痛短气”的病因病机是“阳微阴弦”、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心痛”范畴。中医认为“心痛”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阴虚居多;标实以血瘀多见。临证中运用寓通于补,以补为通的原则,以益气养阴活血的中药辨证治疗,较单用活血化瘀中药效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无“冠心病”的病名,从其临床表现,可以看出该病涉及到中医的“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心胃痛(心脾痛)”等病证的范畴。至于该病的病因病机,正如《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所说:“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指寸脉微,寸脉在上,主上焦,寸为阳,寸脉微.知其为上焦阳虚;阴弦指尺脉弦,尺脉在下,主下焦,尺为阴,尺脉弦,知其下焦阴寒气盛。故其根本病因病机力“责其极虚”、“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  相似文献   

17.
补肾法治疗冠心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无"冠心病"病名,<内经>中对"厥心痛"、"真心痛"、"心痛"的症状描述与今之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相似.<素问·六微旨大论>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的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该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交互为患而出现心脉不通,心脉不荣,不通不荣则痛。目前中医治疗活血化瘀通络是最基本的治疗大法。笔者近20年来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认识到老年患者涉及病种多、兼夹证多,肾虚、脾虚和肝郁是治疗难收速效之原因,临床治疗应个体化,在活血化瘀通络的基础上应重视补肾、解郁安神、健脾。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一般分为5型,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型属于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的范畴,现多以“胸痹”或“心痛”称之。其表现为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安卧,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也有一定联系。现就冠心病辨治5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