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测定了山东地区1682名健康中老年人左侧桡、尺骨的骨矿含量(BMC),男性峰值骨量在40~49岁年龄组,女性在30~39岁年龄组;男、女BMC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女性下降的程度高于男性且与绝经年限密切相关;BMC还与职业、吸烟、饮酒、运动有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为15.2%,女为24.8%。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钙代谢失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1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Ca、P、ALP、PTH,Scr及尿Ccr、Ca、P和骨矿物测量的变化,同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组尿Ca排泄量、血PTH高于正常人(P<0.05);BMC、BMC/BW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尿Ca排泄量、血PTH呈负相关(r=-0.213,P<0.05)。高血压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0.9%,其中男性20.6%,女性21.3%,男、女之间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对汕头市2~15岁儿童578例进行桡骨骨矿物质(BMC)测定,结果表明:各年龄组BMC骨宽度(BW)、骨密度(BMC/BW)均随年龄而增长,BMC2~4岁男高于女,5~6岁男女增长加速,7岁以后升高显苦,10岁时男女十分接近,12岁时女略高于男。二例生长较快儿童,BMC/BW偏低,提示骨发育快,可能影响骨密度增长,应加强钙的供应。  相似文献   

4.
作报告了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了73例52 ̄73岁的女性Colles骨折患的前臂(非骨折侧)中、下1/3处的桡、尺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D),并与女性正常值的峰值BMD比较,桡骨下降了23%,即降低了2.5SD;尺骨下降了20.8%,即降低了1.87SD。也就是当桡骨的BMD降低至0.477±0.081,尺骨的BMD降低至0.530±0.075时容易发生Colles骨折,此乃Colles骨折的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腰椎骨密度变化——445例Q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445例正常人骨密度测量值,其中男性190人、女,255人,年龄为10~80岁。结果表明:男、女腰椎松质骨骨密度的峰值均在10~19岁年龄组,女性峰值不低于男性,并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减少;女性骨密度变化情况不同于美国女性;女性骨丢失在40~49岁年龄组后较为显著。认为在诸多影响骨丢失因素中,雌激素变化可能是我国妇女骨量明显丢失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1991年11月 ̄1992年4月武汉市武昌区甲型肝炎流行期间体检人员2501例,进行了甲型肝炎抗体IgM(抗HAV-IgM)的检测,抗HAV-IgM的检测用ELISA法,抗HAV-IgM阳性率为21.2%,其中男性为21.8%,女性为20.4%,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5 ̄10岁年龄组中男孩40.0%显著高于女孩30.6%;21 ̄50岁随着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渐增高,50岁以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了50例糖尿病患者右桡骨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D)。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BMC无显著下降,但BD显著下降;女性BMC和BD均明显下降,女性比男性下降更明显。病程与糖尿病患者骨矿含量减少有相关性,血糖与骨密度呈低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了73例52~73岁的女性Colles骨折患者的前臂(非骨折侧)中、下1/3处的桡、尺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D),并与女性正常值的峰值BMD比较,桡骨下降了23%,即降低了2.5SD;尺骨下降了20.8%,即降低了1.87SD。也就是当桡骨的BMD降低至0.477±0.081,尺骨的BMD降低至0.530±0;075时容易发生Colles骨折,此乃Colles骨折的阈值。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农牧区蒙汉族骨密度测定288例报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密度的测定是对人活体骨矿含量定期检查的一种手段。在临床上对处于正常下限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防有一定的生理意义,同时能对骨折愈合前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在我们观察的288例长期生活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健康人中,年龄20~60岁;男性146例,女性142例(其中,148例汉族、140例蒙古族)。各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桡骨超远端的骨矿物质含量(BMC),骨质密度(BMD)值,男性均高于女性,而且蒙古族与汉族的骨矿物质含量、骨质密度值,各年龄组有明显的差异:汉族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比蒙古族明显偏低,蒙古族则偏…  相似文献   

10.
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了解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通过改变引物3’端的方法,检测HBV感染者的前C区第1896位点变异株。结果:105例HEV感染者中的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株总检出率为56.2%;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7.0%与500%;≤30岁组,31-59岁组,≥60岁年龄组的检率分别为60.0%,56.6%,28.6%;无黄疸组,轻~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2%,65.1%,40.0%;在HBV携带者、慢性肝炎(包括轻、中、重庆),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57.4%,33.3%,70.0%。结论: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株广泛存在于HBV感染者中,而且其检出率与患者性别、年龄、HBV感染时间长短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的组织细胞为抗原,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测定105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CVB的IgM抗体,与59例其他病患儿(COD)和67名健康儿童(HC)的结果比较,发现:VMC组IgM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女性高于男性,(P<0.05);且男女都高于HC组(P<0.01)。与COD相比,女性高于COD组,而男性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合并,如以滴度110作为IgM诊断儿童VMC的阳性标准,鉴别VMC与COD和HC的符合率分别为65.85%和83.72%。表明CVB-IgM抗体用于儿童CVB心肌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83~1992年应用同种脱钙骨基质(DBM)、骨基质胶(BMG)共368例。男性232例,女性136例。平均年龄30.4岁,随访332例,平均时间2年10个月。X线片成骨观察:Ⅳ级85.54%,Ⅲ级6.92%,Ⅱ级2.20%,Ⅰ级0.94%,0级4.4%。总成骨率95.78%。368例大宗病例首次为DBM、BMG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根据。DBM、DMG可应用于骨伤、骨病术后需要植骨的部位,不受病种和部位限制。其成骨能力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局部注射,添加骨水泥或明胶移植均可发生诱导成骨。为临床应用开辟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其萍 《广州医药》1997,28(3):60-60
4569例EB病毒-IgA普查中,VCA-IgA1:20阳性者259例,阳性检出率5.67%。其中男性86例,为阳性总数的33.2%;女性173人,为阳性总数的66.8%。男:女比例为1:2。  相似文献   

14.
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的影响因素和骨质疏松发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单光子骨矿含量测量仪,检测了重庆地区40~88岁1060例妇女挠骨骨矿物质含量(简称BMC)。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随年龄老化呈持续性减少,绝经加速了骨矿的丢失。骨矿含量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7、-0.456.P均<0.01).与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无相关性。职业对BMC无显著影响,运动是BMC的保护因素。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8.8%,其中未绝经组发病率仅为3.6%,而绝经后骨质疏松则为43.5%,70~88岁的老年妇女85%存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单光子吸收法对广州地区416名50~79岁的中老年人进行挠尺骨骨矿含量测定,发现两性桡尺骨骨矿含量(BMC/BW)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男性桡骨r伎为-0.3466,尺骨r值为-O.3332(P值均<0.01),女性为-0.5836及-0.5117(P值均(0.01),两性骨矿含量随增龄逐渐下降,女性下降速度明显比男性快。  相似文献   

16.
麦坤仪  余爱琴 《广州医药》1994,25(1):48-49,4
对6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挠骨骨矿质含量(BMC)、骨密度(BD)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作几项钙、磷代谢指标的测定及同侧挠骨下段X线摄片。实验结果:实验组BMC下降占44.26%;BD下降占52%;BMC或(及)BD下降占55.73%。X线显示骨质疏松占14.75%。61例中,骨质硫松组与骨质正常组比较,血碱性磷酸酶有显著差异;血钙、磷和尿钙、磷无显著差异。初步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是NIDDM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程有关,BMC、BD可作为糖尿病早期骨质病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了50例糖尿病患者右桡骨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BMC地下降但BD显著下降,女性BMC和BD均明显下降,女性比男性下降更明显。病程与糖尿病患者骨矿含量减少有相关性,血糖与骨密度呈低工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饮食运动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等因素对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学生饮食及运动情况,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及骨矿物含量(BMC)。结果大学生男性桡骨BMC显著高于女性(P<0.05),锻炼强度及锻炼频数与BMD和BMC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经常摄入豆类制品者尺骨骨密度和尺骨、桡骨骨矿物含量增高(P<0.05),表明经常摄入豆制品有利于骨的形成,但膳食中也可能存在许多影响钙吸收的因素。结论饮食和运动可影响BMD和BMC。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糖尿病肾病骨矿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老年糖尿病肾病和非肾病患者的骨密度的关系,对178例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用单光子骨矿含量测定仪检测了挠骨骨密度(BMD).并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成A、B、C三组。结果表明,BMD测定值,A组72例中9例降低,B组87例中有38例降低,C组19例有15例降低。BMD降低率分别为12.5%、43.2%及78.9%。A、C组间BMD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BMD降低与尿蛋白排泄量有关,因此,可将BMD测定作为临床监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紊乱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郊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sAg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2 ̄1993年对包头郊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1003人 HBsAg进行检测。HBsAg携带率1992年为2.18%,其中男性为2.25%,女性为2.17%;1993年为0.92%,其中男性为1.00%,女性为0.90%,HBsAg携带率两年间及性别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