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皖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22-24
目的观察活血止眩汤配合三步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活血止眩汤配合三步推拿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有所改善,血浆ET含量均降低、CGRP含量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眩汤配合三步推拿法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ET、CGRP浓度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明显提升,其中治疗组患者ESCV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取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患者颈椎功能,减轻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动脉三步松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椎动脉三步松解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倍他司汀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2 mg,每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ESCV评分及DHI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2.00%(23/25),明显优于对照组64.00%(16/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三步松解法能更好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保健操联合中药熏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颈椎保健操联合中药熏蒸的康复护理,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及功能评分明显增高,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患者数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保健操联合中药熏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疗效显著,减轻了颈椎病眩晕、头痛等症状,提高了工作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常规中药内服基础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联合实施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中医骨伤手法。观察两组改良ESCV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中药内服基础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联合实施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采用针刺配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治疗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于推拿后行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评分、旋颈试验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包括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症状及功能状态、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旋颈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m、RI及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Vm水平高于对照组,RI及PI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法联合中药熏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获得较好效果,可减轻眩晕、颈肩痛、头痛,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调节血流动力学,利于促进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宁行 《广西中医药》2010,33(3):31-32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予以三部推拿法治疗,治疗组50例予以常规推拿法治疗,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2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好转26例,无效14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部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理筋手法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及口服天麻杜仲胶囊、西比灵胶囊,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60.05)。结论: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杜氏骨伤科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选用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敏使朗治疗。共计治疗2疗程(2周),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为9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m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何健  张丽霞 《新中医》2020,52(12):133-135
目的:观察项六针电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与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项六针电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眩晕、颈肩痛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眩晕、颈肩痛积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收缩期峰值血流(PSV)、血管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TMFV)、血管阻力指数(RI)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上述4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50.00%,高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项六针电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流状况,预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口服配合火针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配合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口服,平均治疗3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疼痛程度、颈性眩晕症状与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0/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疼痛缓解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ESCV评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配合火针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口服西比灵,且在疼痛缓解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镇肝息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和项七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服镇肝息风汤加减,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对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主要临床症状进行积分,并检测分析患者椎动脉参数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8%;2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以及恶心呕吐各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以及恶心呕吐各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椎动脉内径、收缩期血流量及舒张期血流量均显著升高,而椎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中,观察组治疗后椎动脉内径、收缩期血流量及舒张期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椎动脉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镇肝息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降低血液黏度和循环阻力,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缓解脑部供血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整颈三步九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5例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简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即时分别采用眩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评分观察眩晕改善情况,治疗后2月随访时行门诊最后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治疗后2月VAS评分、DHI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整颈三步九法推拿较常规推拿手法更能有效地减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的症状,缓解患者由眩晕导致的功能障碍,提高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中医》2021,39(8):134-136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中药治疗,观察组行中药联合针灸,两组均治疗3周。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升高,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和脑血供情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113-116
目的研究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该院颈肩门诊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及观察组(n=57),对照组单纯给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及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述治疗及穴位注射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低切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研究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AS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S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肢体麻木及头痛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肢体麻木及头痛积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高低切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低切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低切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23%(52/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较好,可活血化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杜氏骨伤科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选用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敏使朗治疗.共计治疗2疗程(2周),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左右椎动脉以...  相似文献   

19.
曾棕松 《光明中医》2023,(6):1120-1123
目的 基于经颅多普勒(TCD)观察电子灸结合普通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电子灸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普通艾灸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TCD结果及相关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CD结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艾灸结合普通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电子灸配合普通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较普通艾灸配合普通针刺而言具有更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36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均采用扩血管药物、颈椎牵引,治疗组加百会穴压灸,两组均治疗Ⅰ疗程.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的ESCV评分、推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压灸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