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浊汤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8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PG、2 hPG、HbAlc、HOMA-IR、TC、TG、LDL-C和HDL-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浊汤用于代谢综合征治疗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阳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辛伐他汀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肾利湿化浊汤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G、LDL-C、FBG、BMI、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APTT、P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能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并对凝血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进行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及降压、降脂、降糖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痰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BMI、BP、FPG、2h PG、Hb A1C、TC、TG、HDL-C、LDL-C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0%,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腹围、BMI、2h PG、Hb A1C、TC、TG、HDL-C、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除BP外,治疗组其他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在降脂、降糖、减重方面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脂方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降脂方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疗程28d。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中医症候评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的影响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BMI指数、中医症候量表、TC、TG、LDL-C、HDL-C、Lep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iponect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降脂方治疗肝郁脾虚证所致单纯性肥胖具有较好疗效,主要体现在减低BMI指数、降低血TC、TG、LDL-C、Leptin;升高HDL-C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脂灵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饮食指导、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治疗,治疗组92例加调脂灵丸治疗;对照组92例加降脂灵片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7.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均降低(P0.05),HDL-C、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均降低(P0.05),TG、HDL-C、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LDL-C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TG、HDL-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 hPG、HbA_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脂灵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并有较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MS患者108例,并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降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化浊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的变化,并计算平均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DL-C较治疗前升高,BMI、TC、TG、LDL-C及FPG、2 h PG、Hb 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HDL-C显高于对照组,BMI、TC、TG、LDL-C及FPG、2 h PG、Hb Alc均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MS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BM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5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采用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吡咯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较对照组BMI、FBG、2hBG、TG、TC、LDL-C高,血清脂联素、HDL-C低(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BMI、FBG、2hBG、TG、TC、LDL-C降低,血清脂联素、HDL-C升高(P0.05或P0.01);中、西药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阶段中医病机为脾气不足,痰浊壅盛,此期采用健脾化浊方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可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应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利湿化浊方干预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药对炎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氟伐他汀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肾利湿化浊方。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FBG、BMI、CRP、TNF-α、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DL-C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温肾利湿化浊方能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此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状态及凝血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志英 《北京中医药》2008,27(8):620-622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消浊饮加二甲双胍治疗脾肾阳虚型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温阳消浊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相当,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全身症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恶心等副作用.结论 中西医综合疗法可以改善脾肾阳虚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全身症状、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脂质代谢紊乱,是较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上官丽仙  王芳 《新中医》2020,52(12):149-152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医食疗干预老年高脂血症痰湿内阻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并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食疗指导。2组疗程均为12周。干预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记录体质量、腹围及体质量指数(BMI),评定痰湿内阻证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下降、腹围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痰湿内阻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痰湿内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医食疗干预老年痰湿内阻型高脂血症患者,能进一步控制血脂情况,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之间的相关性,观察痛风系列颗粒对原发性痛风患者IR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痛风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各60例,分别检测两组人群血压(BP)、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瘦素(FL)、C肽(C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6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虎杖痛风颗粒、茵连痛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苯溴马隆片治疗;并于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sUA、FPG、TC、TG、LDL-C、FINS、CP、FL和IRI、BMI、WHR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而HDL-C、ISI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FPG、FINS、IRI、BMI、TC、TG、LDL-C、CP、F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之间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44,0.496,0.660,0.542,0.414,0467,0.344,0.470,0.419,0.275,0.330,P<0.05),而与ISI(取对数)、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9,-0.264, P<0.05)。以sU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与IRI、TG和BMI仍呈正相关(r分别为5.758,2.849,3.425,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TC、TG、FINS、FPG、IRI降低幅度和HDL-C、ISI增高幅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痛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存在IR;痛风系列颗粒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穴位埋线对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以期寻找最佳治疗间隔时间。方法:将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35例(脱落4例)和治疗2组35例(脱落3例)。两组均于中脘、梁门(双)、滑肉门(双)、天枢(双)、带脉(双)、关元、大肠俞(双)、脾俞(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丰隆(双)穴进行埋线治疗,治疗1组间隔时间为7d,治疗2组间隔时间为14d,两组均以42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血中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1Ac)含量,记录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WC、HC、WHR、BMI及血液TG、LDL-C、FPG、Hb1A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HDL-C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1组比较,治疗2组WC、WHR、BMI、TG、LDL-C、FPG、Hb1Ac显著升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疗效及安全性的前提下,临床采用穴位埋线干预代谢综合征的优势治疗间隔时间为7d。  相似文献   

13.
平肝益肾涤痰饮治疗高血压肥胖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春  程志清 《中医杂志》2007,48(2):135-137
目的观察平肝益肾涤痰饮对高血压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在对照组方法上加用中药),治疗8周。观察血压、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代谢参数及胰岛素(FINS)、瘦素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中药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WC、WHR、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瘦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SBP、DBP、FPG、TC、HDL-C、LDL-C、ISI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肥胖患者时,在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及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压、体重和BMI等,对代谢参数也有调整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瘦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根据益气健脾化浊法拟定的消脂汤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MS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中药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消脂汤治疗;西药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二甲双胍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BMI、WHR、SBP、FPG、2hPG、TG、LDL-C、ISI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WHR、SBP、TG、IS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脂汤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二甲双胍出现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结论:益气健脾化浊法组成的消脂汤对MS患者具有较好的降糖减重、降压调脂的功效,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在改善全身症状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不良反应较小,是干预M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偏颇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体质干预对偏颇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偏颇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2例),2组维持原有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同时予纠正偏颇体质的4种措施干预6个月。观察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尿酸(UA)水平,以及中医体质量表分值、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平和质评分和偏颇质总分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FPG、Hb A1c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FPG、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腰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BMI、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BMI、腰围、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LDL-C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2组干预前后TC、TG、HDLC、UA及Cr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LDL-C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总体健康(GH)、躯体所致角色限制(RP)及生理功能(PF)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GH、PF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其余6个维度标准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偏颇体质状态,增进平和体质状态,降低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相关异常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疗养措施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疗养组(n=67)和常规疗养组(n=63),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治疗后,综合疗养组患者BMI、SBP、DBP、FPG、2hPG、TG、TC、LDL-C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提高;综合疗养组与常规疗养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综合疗养措施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多种代谢异常,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血瘀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血瘀证患者58例及非血瘀证患者65例,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测空腹血糖(FPG)、血脂、hsCRP及HbA1c,并测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结果血瘀证组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HbA1c、hsCRP较非血瘀证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显著(P<0.01);24h UAER及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非血瘀证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组hsCRP与HbA1c、24h UAER、BMI、LDL-C、TG、TC均正相关,但排除病程、BMI、血脂等因素影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HbA1c独立相关。结论长期高血糖和炎症反应可能是糖尿病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hsCRP和HbA1c作为炎症反应和高血糖的特异指标,联合检测将为糖尿病血瘀证的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weekend fast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a modified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on metabolic syndrome (MetS).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with Me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30-min and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G), fasting serum insulin (FINS), blood pressure (BP),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WC),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 and levels of triglyceride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were tested. Patients were allowed to drink only water and a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during weekends. All samples were tested again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FPG, 30-min PG, 2-h PG, FINS, LDL-C, systolic BP, diastolic BP, BMI, WC, and HOMA-I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Levels of TG, TC, and HDL-C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Weekend fasting improved glucose metabolism, lowered BP, reduced LDL-C levels, BMI, and WC.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weekend fasting may be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MetS by 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糖脂平治疗痰瘀互阻型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糖脂平颗粒(3 g,bi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g,ti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围(WC)、体重、体重指数(BMI)和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3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为56.76%(P<0.05);治疗组能降低FPG,2 hPG,HbA1c,FINS,TC,TG,LDL-C,降低SBP,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P<0.05),在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脂平可以有效调节痰瘀互阻型MS患者糖脂紊乱,是治疗MS安全有效的复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荷叶调脂疏肝汤联合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荷叶调脂疏肝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血糖指标(FPG、2 h PG、FINS、HOMA-IR)、血脂指标(TG、TC、HDL-C、LDL-C)、肝脏彩色超声评分及有效率、ALT、AST、BMI、中医证候评分、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TG、TC、LDL-C、肝脏彩色超声评分、ALT、AST、BMI、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HDL-C、肝脏彩色超声有效率、SF-36评分更高(P<0. 05)。结论荷叶调脂疏肝汤联合利拉鲁肽可有效改善糖耐量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