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胶原-透明质酸钠复合膜、胶原膜、胶原-壳聚糖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展望其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中的应用前景。方法:进行体外的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黏附性能试验、溶血试验和体内的犬腹主动脉内移植试验的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4种材料的溶血率均小于5%;前3者的OD-凝血时间曲线下降缓慢且吸光度高,同时血小板黏附少且没有明显变形和伪足。腹主动脉包埋试验大体解剖只有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形成血栓。结论:前3种材料在血液相容性方面适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要求;胶原-壳聚糖复合膜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2.
316L不锈钢经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后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选择组织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心脏涂层支架的材料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生长,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有助于支架术后内皮损伤的早期修复,并减少支架局部血栓形成。 目的:实验拟观察316L不锈钢经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后的血液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7/200707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完成。 材料:医用316L不锈钢片为张家港先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丝素肽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态研究所产品;壳聚糖为浙江省玉环县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丝素肽和壳聚糖涂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聚合物膜。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不锈钢涂层前后表面的动态凝血时间、扫描电镜观察涂层前后的不锈钢表面抗血小板作用、测定涂层不锈钢的溶血率。 结果:①不锈钢表面经过聚合物涂层后,凝血时间明显较未涂层的不锈钢时间延长。②裸316L不锈钢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量较多,血小板变扁平,看不出明显的伪足状态,紧贴在材料的表面;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不锈钢涂层表面也有一定数量的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虽有伪足伸出,但是聚集密度和形态变化程度明显小于裸不锈钢表面黏附的血小板。③涂层不锈钢溶血率〈5%,提示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不锈钢无溶血作用. 结论:与裸316L不锈钢相比,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延长了动态凝血时间,减轻了血小板黏附和变形的程度,提高了316L不锈钢基体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的血液相容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与血液接触时都导致不同程度凝血,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制有优良抗凝血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成为生物人工肝材料临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目的:体外检测新型人工肝反应器材料--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PP-g-AAm)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对改性前、后的聚丙烯膜行溶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试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膜上血小板的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聚丙烯膜和PP-g-AAm膜的溶血率分别为1.32%和1.46%;聚丙烯膜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较PP-g-AAm 膜明显缩短(P<0.05);PP-g-AAm 膜激活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的百分率都明显少于聚丙烯膜(P<0.05);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都有明显变形,但PP-g-AAm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明显少于聚丙烯膜.提示PP-g-AAm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文献报道的微载体大多为实心的、大孔的,虽然较二维微载体的比表面积有明显的增加,但距理想的三维微环境相差甚远。目的:构建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通过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实验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方法:利用液氮冷冻干燥技术成功构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为宿主,采用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及其聚集实验评价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血液相容性。结果与结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溶血率分别为1.56%,2.07%,2.31%,均小于5%,均无致溶血性;3种浓度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材料对兔血时间无明显影响,三者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间也无明显差别(P〉0.05);3种浓度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材料对兔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注入浸提液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无致溶血性、无凝血性和无血小板聚集性,表明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低温去合金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体内长期置入可释放镍离子,为了降低镍离子在体内的溶出,研究者进行了很多试验,低温去合金化是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技术.目的:测定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血液相容性指标,评价其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06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低温去合金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和未处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由贵州科学院苏向东老师惠赠.方法:通过模拟体内血液环境,以未处理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为对照,对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与新鲜兔血接触进行溶血率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接触角测定实验.主要观察指标:溶血率,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数量,接触角.结果: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溶血率低,血小板黏附减少,动态凝血时间延长,接触角变小.结论: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材料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材料的来源、瓣膜脱细胞方法、组织工程瓣膜的保存、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钙化、生物反应器及细胞与材料的黏附几方向进行归纳总结,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8-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瓣膜;心脏;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50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与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结果:目前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常用的瓣膜替代物上要是机械瓣和生物瓣.所使用的瓣膜支架材料大多属于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为种子细胞的附着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界面.研究表明,选取低渗液-SDS和核酸酶共同对猪主动脉瓣膜进行脱细胞处理效果较好.动物实验证明环氧氯丙烷能使戊二醛处理的瓣膜钙化明显减轻,且瓣膜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良好.有研究发现,将促黏附分子RGD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对胶原材料表面修饰,可提高生物源性支架的细胞黏附性,促进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结论:异种生物源性脱细胞的生物瓣膜足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其在免疫原性方面基本满足了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要求,但其他方面的特件如机械力学性能、细胞亲合性等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文献报道的微载体大多为实心的、大孔的,虽然较二维微载体的比表面积有明显的增加,但距理想的三维微环境相差甚远。目的:构建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通过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实验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方法:利用液氮冷冻干燥技术成功构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为宿主,采用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及其聚集实验评价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血液相容性。结果与结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溶血率分别为1.56%,2.07%,2.31%,均小于5%,均无致溶血性;3种浓度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材料对兔血时间无明显影响,三者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间也无明显差别(P>0.05);3种浓度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材料对兔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注入浸提液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无致溶血性、无凝血性和无血小板聚集性,表明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胶原膜与聚-β-羟基丁酯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研究胶原膜和聚-β-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皮下包埋和细胞生长对照实验情况。结果:胶原膜呈网太结构,皮下包坦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皮下包坦8-12周完全降解,生物相容性优地聚-β-羟基丁酯膜。结论:胶原膜在材料结构特征、降解率和生物组织相容性方面均优于聚-β-羟基丁酯,其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种植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DPAV)进行聚乙二醇(PEG)改性,构建血液相容性好的复合支架(PEG-DPAV)。方法基于固相有机合成理论对去细胞瓣进行巯基化修饰利用巯基-丙烯酸酯发生的迈克尔加成反应,使引入到 DPAV 中的巯基与4-arm-PEG-acrylate 中的丙烯酸酯共价结合,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PEG化的DPAV进行表征。复合支架血小板黏附实验评价其血液相容性, CCK-8法检测复合支架浸提液对大鼠内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 PEG-DPAV ATR-FTIR光谱:除出现DPAV特征峰外还出现PEG特征信号峰:1100,1342,C-O,-C-H2振动峰,证明DPAV成功接枝上PEG。复合支架和DPAV毒性评级均0级,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内皮细胞经含浸提液的培养液培养后形态良好,增殖旺盛,复合支架表面血小板黏附数量较少,无聚集。结论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成功将PEG交联到DPAV上,反应条件温和,改性效果确切。复合支架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无细胞毒性,适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角膜内不同部位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角膜基质层间植入是评价材料角膜内生物相容性的理想模型,但将材料植入角膜基质层间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影响材料的降解以及角膜的代谢,最终影响到材料在角膜内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胶原含量为30%)植入兔角膜不同部位基质层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制备厚度为20 μm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将新西兰大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角膜周边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另一组角膜中央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眼表及前房的反应、材料植入部位角膜和材料的相互反应及植入部位角膜透明性改变.6周后取角膜做组织切片,观察植入部位角膜组织和材料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结论:角膜周边植入组的复合膜逐渐降解,最终完全降解,并对角膜结构无明显影响,显示了良好的角膜组织相容性;中央植入组复合膜植入早期眼表稳定,也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2周过后伴随着材料的缓慢降解,材料周边变得不透明,伴随着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在第34,42天分别有一只发生角膜溶解.结果说明薄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透明性好、力学性能匹配,植入角膜周边基质层间后在短时间内能完全降解,适宜作为角膜修复材料,特别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载体可以用来修复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引起的角膜疾病.  相似文献   

11.
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用作组织工程心瓣膜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构建最佳解剖结构和性能的支架材料,拟证明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最佳支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2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完成。将胶原与壳聚糖分别按7∶1,5∶1,3∶1质量比混合,冷冻干燥法成膜,碾压平整后制成胶原-壳聚糖复合多孔支架。将复合支架制成直径1.0cm的圆片,依次经过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展片与烘片行一般物理性状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内部结构;再将另一圆片依次经过固定、洗涤、脱水、置换、浸透、包埋后聚合、临界点干燥、喷镀、安置处理后制成超薄切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其超微结构特性。结果: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外观呈微黄色,半透明状,可见微孔状结构,柔韧适度,富有弹性,抗张强度约为4.0MPa,孔径大小基本一致,保持在80~260μm,孔隙率在95%以上,且孔与孔相互贯通,呈立体网状结构。结论: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的结构和物理性状符合组织工程心瓣膜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周栋  汪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51-1752
目的 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运行患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 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 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8-12周完全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结论 胶原膜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支持患者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8~12周完全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结论胶原膜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瓣膜的可行性,评价其抗血栓功能。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4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人骨髓来源为中山医院胸外科手术摘除的一段肋骨(患者知情同意);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进行血小板黏附观察;新鲜猪心瓣膜取自上海复新屠宰场。②利用胰酶-乙二胺四乙酸、核酸酶处理猪心瓣膜制备脱细胞支架。将摘除的一段肋骨无菌条件下用含肝素的磷酸盐缓冲液充分冲洗骨髓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⑧经体外诱导成的内皮细胞后,种植于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瓣膜。体外培养1周后,取组织工程瓣膜及未种细胞的空支架做血小板黏附试验。以CD31、vWF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及扫描电镜对组织工程瓣膜进行评价。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内皮细胞及其性质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内皮细胞后,CD31及vWF染色由阴性转为阳性,呈现出“铺路石”样形态。瞧糯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猪心瓣膜的细胞成分完全去除,胞外基质保存良好,组织工程瓣膜表面形成一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⑧血小板黏附情况:扫描电镜显示空支架表面有大量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而组织工程瓣膜表面无此现象,显示了良好的抗血栓性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叮以用来构建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性能组织工程瓣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胶原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利于多种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并可降解为新生组织提供足够空间。目的:制备一种复合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交联风干胶原膜和交联冻干胶原膜。将壳聚糖-肝素纳米粒滴于交联冻干胶原膜上,再将湿态交联风干胶原膜置于复合纳米粒子的交联冻干胶原膜上风干,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采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为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另一侧疏松多孔。在其中间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呈不规则球形分布于胶原膜内侧面;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均为阴性,细胞毒性为0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机体无毒,符合ISO10993-1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背景:虽然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体具有易于缝合、质地柔软和抗压迫等诸多优良性能,但由于血栓形成等原因,使这些材料的应用受限.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现有人工血管材料表面修饰与改性上,最终使其达到血管植入的要求.目的:用共价交联的肝素-海藻酸钠水凝胶对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考察其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材料:实验所用直径4 m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为W.L Gore & Associates,Inc.产品,海藻酸钠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购自美国Sigma公司,肝素购于Calbiochem公司,全氟磺酸和壳聚糖购于美国Aldrich公司.人α-凝血酶和抗凝血酶Ⅲ购于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S-2238购于Chromogenix.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首先用全氟磺酸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然后用肝素-海藻酸钠凝胶进行灌注修饰,以乙二胺为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为引发剂,将多糖分子进行共价交联.用接触角表征了涂层前后人工血管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然后用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溶血试验以及凝血酶失活试验表征了涂层后人工血管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角.②用扫描电镜表征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情况.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④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⑤溶血度.⑥凝血酶失活试验.结果:①修饰后的人工血管,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在1 626 cm-1处出现了-CO-NH-基团的峰位.②修饰后人工血管的接触角由(125±1)°降低为(84±2)°.③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具有较长的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低的溶血度0.065%、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④凝血酶失活实验结果显示,凝胶灌注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对凝血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血栓形成的性能且稳定性好.结论:肝素-海藻酸钠凝胶修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具有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的瓣膜替代物,但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目的:总结常用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对不同类型生物材料的心脏瓣膜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生物材料,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综述文献,组织工程"为中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相关文献20篇。天然支架材料因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三维空间构象,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仿生性。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力学性能也备受研究者青睐,而将天然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融合一体构建的复合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背景: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具有可吸收、细胞毒性小及硬度可调性的特点,符合作为人工硬脊膜材料的基本条件。但由于PLGA的表面缺乏功能性基团,生物相容性难以达到满意的要求。目的:通过加入Ⅰ型胶原和壳聚糖对PLGA进行表面改性,观察其作为人工硬脊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5/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多孔PLGA膜由济南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Ⅰ型胶原蛋白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壳聚糖由上海其胜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公司提供,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所提供。方法:制作多孔PLGA膜、PLGA/Ⅰ型胶原复合膜(简称PG膜)、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9∶1)复合膜(简称PGC9∶1膜)、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5∶5)复合膜(简称PGC5∶5膜)。主要观察指标:各膜接触角、吸水率测定。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1,3,7d后纤维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接触角分别为:PG膜0.05)。第3,7天,多孔PLGA膜与PG膜、PGC9∶1膜各组间,PGC9∶1膜与PGC5∶5膜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GC9∶1膜可进一步改善复合膜的细胞黏附及增殖,PGC5∶5膜可抑制细胞增殖与分化。结论:PLGA膜的表面复合Ⅰ型胶原和壳聚糖可提高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9∶1)复合膜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基本符合人工硬脊膜的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背景:纳米材料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的模仿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周期、细胞Ⅰ型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CD44和CD106,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形态为长梭形,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平均孔径为150μm,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提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等离子体处理脱细胞血管支架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脱细胞方法去除了血管内表面的内皮细胞层,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因此有必要对脱细胞支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目的:观察兔腹丰动脉脱细胞支架等离子体处理后血液相容性的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血管支架的血液相容性实验,2007-12/2008-05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4只由鼓楼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富含血小板血浆由南京血液中心提供.方法:新两兰大白兔盐酸氯胺酮麻醉后,仰位固定,腹部正中切口,仔细游离腹主动脉,直径约2 mm.阻断血流后,剪下一段腹丰动脉长约20 mm,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再用Tris缓冲生理盐水冲洗,酶解方法制备兔腹主动脉脱细胞支架,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脱细胞支架表面改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光镜观察兔腹主动脉脱细胞支架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结构的变化;电镜观察处理前后支架表面形态的改变;通过表面接触角仪测定两组支架表面的亲水性;血小板黏附实验观察处理前后支架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兔腹主动脉脱细胞处理后,光镜和电镜检测见血管壁保留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未见明显细胞残留;兔腹主动脉脱细胞支架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光镜检测末见明显异常,电镜检测见脱细胞支架表面呈沟槽样,沟槽间表面光滑,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仍呈沟槽样,但沟槽间表面粗糙;兔腹主动脉脱细胞支架经等离子体处理后接触角明显减小(P<0.01);血小板黏附实验中,脱细胞血管组见多量血小板黏附,而等离子体处理脱细胞支架组有相对较少血小板黏附.结论:兔腹主动脉脱细胞支架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