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酵素单一试剂法对50例健康人,155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肿瘤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而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无变化或者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普查、疗效评价、预后观察及区分良恶性肿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170例健康人、247例初诊的不同种类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A)水平,并对140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SA均值(720±163,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88.6±129.6ng/ml),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态观察组中属高,升型的70例患者病情恶化率达90%,另70例低、降型的患者仅有28.5%恶化,差异极显著(P<0.005)。作者认为血清唾液酸是一项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诊断、普查,而动态观察更可以作为估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观察的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97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血清唾液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患者有明显增高,手术后明显降低。提示血清唾液酸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它可以用于癌症的普查、诊断、疗效的动态观察,是判断恶性肿瘤预后的辅助指示。  相似文献   

4.
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及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唾液酸简称SA,是真核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部分,当机体发生某些恶性肿瘤时,细胞膜合成唾液酸增多,并分泌入血,血清中SA含量就会异常升高。测定30例健康者及70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SA含量的结果表明,各种肿瘤患者血清中S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故血清SA含量的测定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62例癌症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种癌的阳性率为38.46%~87.5%,与正常组及非癌症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敏感性为57.4%,特异性为89.6%。提示血清唾液酸测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步酶法对60例术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6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1、6例术后有转移的病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55例对照组进行血清唾液酸的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及术后有转移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对照组(P<0.01),术后无癌转移组唾液酸水平较术前下降,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及转移的监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三组人群即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采用单一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同时,唾液酸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也较其它两组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 血清唾液酸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等速电泳法对9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24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66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唾液酸检测。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良性疾病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癌肿,血清唾液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类型癌肿之间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消化道恶性肿  相似文献   

9.
唾液酸是动物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的重要成分,在恶性肿瘤细胞或细胞向恶性转化时,其细胞膜合成唾液酸明显增多并脱落、分泌入血。国内外学者反复研究的结果显示血清唾液酸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均明显增高,其敏感性远优于癌胚抗原。血清唾液酸作为恶性肿瘤标记物,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改良的Aminoff法测定40名正常人、77例非肿瘤性疾病和8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血清唾液酸,恶性肿瘤组比正常值(59.60 ± 5.60mg/dl)显著升高(P<0.01),阳性率62.5—87.5%;非肿瘤性疾病组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别,阳性率14.3%。血清唾液酸是多种恶性肿瘤共同的一种生化标记物。由于缺乏特种肿瘤的特异性和12.5%—37.5%假阴性,而且感染性疾病阳性率高(42.9%),因此,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但是,血清唾液酸与肿瘤负荷直接有关,对观察疗效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血清唾液酸对妇科常见肿瘤良性与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对 44 0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 ,其中子宫肌瘤 10 7例 ;卵巢良性囊腺瘤 2 17例 ;卵巢成熟畸胎瘤 2 8例 ;卵巢癌 88例。结果卵巢癌组患者血清唾液酸 ( 72 6 85± 13 5 2 6) ,子宫肌瘤组 ( 5 73 0 8± 68 60 ) ,卵巢良性囊腺瘤组( 5 5 7 2 5± 63 3 9) ,卵巢成熟畸胎瘤组 ( 5 69 11± 5 9 71) ,四组相比卵巢癌组高于其他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而三个良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卵巢癌患者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阳性率 (P <0 0 0 0 1)。经诊断试验的真实性评价 ,血清唾液酸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真实性较高。结论 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对于妇科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浓度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30便冠心病(CHD)患和50例正常(NS)人,进行血清SA浓度测定。结果:AMI组治疗前的血清SA浓度(733.95±132.50μg/ml),明显高于CHD组(515.03±74.71g/ml)和NS组(497.74±64.70μg/ml),经q检验表明,AMI组较其它两组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3.
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改良间苯二酚快速比色测定法,检测25名健康人与108例良性疾病患者、35例胰腺癌术前患者、12例胰胰腺癌术后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结果:胰腺癌术前组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术后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05)。但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可作为胰腺炎与其临床表现易混淆良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肿瘤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TSGF癌症快速诊断式剂盒测定42例健康体检及378例恶性肿瘤患血清中的TSGF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血清中的TSGF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P<0.01)。治疗前后患血清中的TSGF含量有显差异(P<0.05)。TSGF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95.2%,准确性为72.9%。结论:血清TSGF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百色地区494例正常人和79例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唾液酸(SA)测定。正常参考值为1.48±0.32mmol/L,男女性别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患者SA水平为2.32±0.38mmol/L,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SA与其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比,结果提示血清SA为较理想的有助于肿瘤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唾液酸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探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 80例正常人和12 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采用快速比色法 ,在国产 72 2型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唾液酸的检测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各类恶性肿瘤组有显著差异。正常人阳性率为 0 %肺癌组阳性率 92 .5 %、肝癌组阳率 88.5 %、胃癌组阳性率 90 %、食道癌组阳性率 89.4%、乳腺癌组阳性率 75 %、卵巢癌组织阳性率 75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及CEA联合检查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29例胃癌、41例胆囊及胆管癌、12例胰腺癌及20例结肠癌患者血清CA199及CEA含量,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所有恶性肿瘤的血清CA199及CE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清CA199及CEA检测是消化系统肿瘤良好的诊断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张克波 《西部医学》2017,29(12):1762-1765+176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检测价值, 包括生物标记价值与状态标记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32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照患者个人病历及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将197例躁狂发作患者纳入躁狂组, 将125例抑郁发作患者纳入抑郁组。同时按照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 将241例患者纳入未用药组, 将81例患者纳入用药组。另同期选择进行治疗的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其纳入精神分裂组, 同时选择行健康体检的322例健康成人, 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测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 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用药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未用药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及精神分裂组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抑郁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及抑郁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组患者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1~50, 中位数为36(31, 39)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躁狂发作无相关性(r=0.09, P >0.05)。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45, 中位数为32(23, 38)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抑郁发作无相关性(r=0.26, P >0.05)。 结论 临床医生可通过检查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其生物标记物用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初筛, 但不可以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作为双向情感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