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检测意义。方法:PCR方法检测25例NHL和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骨髓、周围血和/或淋巴结核细胞(MNCs0中克生性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克隆性IgH和/或TCRγ基因重排在25例NHL中检出为84.0%(21/25);克隆性IgH基因重排在B-NHL和T-NHL中检出分别为86.7%(13/15)和20.0%(2/10),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分别为53.3%(8/15)和80.0%(8/10)。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和20例正常人均未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重。结论:IgH、TCRγ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发现NHL早期骨髓浸润 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在B细胞性淋巴瘤(B-NH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10例及T细胞淋巴瘤(T-NHL)2例的IgH基因重排。结果 30例B-NHL中,22例(73.3%)出现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而RH及T-NHL均未出现IgH基因重排。结论 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B细胞单克隆增生,支持肿瘤单克隆起源学说;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对鉴别B细胞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以及T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IgH基因和TCR基因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或巢式PCR方法对71例未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骨髓样本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T细胞受体基因(TCR)进行了克隆性重排检测,结果显示在52例B系ALL及19例T系ALL中分别存在82.7%(43例)和15.8%(3例)的IgHCDRⅢ区域重排,而TCRVδ2Dδ3基因重排见于32.7%的B系ALL(17例)和63.2%的T系ALL(12例),二种基因重排在儿童ALL的覆盖面达到88.7%(63例),此结果提示IgHCDRⅢ和TCRVδ2Dδ3基因可作为监测儿童ALL的标志基因;采有相同方法对完全缓解期患儿的67份脑脊液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9例存在IgHCDRⅢ基因重排,4例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与骨髓标本重排类型一致),提示采用PCR技术对ALL患儿CSF标本进行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的检测对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具有较大价值;采用有限稀释法对完全缓解期的儿童ALL病例骨髓样本进行上述二种基因重排的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对儿童ALL进行微小残留病(MRD)的持续追踪监测可指导化疗方法的选择,观察治疗效果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和混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联合使用IgH 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检测44例B-NHL患者、1例未分型淋巴瘤、15例T-NHL患者和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结果 ①采用FR3A引物,44例B-NHL有37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84%(37/44);采用FR2A引物,有27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61% (27/44);采用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与J区(JHb、JHc)引物,有34、33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检测率为77%、75% (34/44、33/44);结合FR3A、FR2A、FR1家族特异性引物Mixtures(VH1、VH2、VH3),总检测率为95%(42/44).②15例T-NHL有4例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而5例LRH未出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③1例免疫组化未分型的NHL经PCR检测后明确了分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联合采用多对引物可提高检测阳性率;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对鉴别B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及T细胞淋巴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ML)发病、病理及免疫分型特点,探讨基因分型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标准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物法(SABC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分型,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IgH(FR2A,3A)和TCR(β,γ)基因重排,同时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M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较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60岁以上发病者占38.6%;其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60岁以下者。(2)B-NHL发病率为68.6%,T-NHL为28.6%;B-NHL的3年生存率高于T-NHL。(3)低度恶性NHL占42%,中、高度恶性占58%;低度恶性组平均生存时间较中、高度恶性组长,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生存期分析显示I-Ⅱ期NHL预后明显优于Ⅲ-Ⅳ期。(4)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的IgH和TCR重排,B-NHL FR2A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及56.2%;FR3A阳性率分别为90.4%及81.2%;T-NHL中TCRβ、γ阳性率分别为91.7%及75.0%;病理标本的阳性率略高于骨髓,T、B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结论:年龄,T、B分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NHL预后的重要因素;分子生物学检测作为辅助手段可以肯定免疫分型结果并补充其不足,骨髓及外周血检测除协助分型外可用于肿瘤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用于诊断B细胞淋巴瘤微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B-NHL)外周血及骨髓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对微小病灶(M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IgH、bcl-2/IgH(包括MBR及MCR)基因重排,对42例治疗前B-NH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同时进行MD检测,对照组为25例非B-NHL。用IgH基因重排阳性的淋巴瘤CA46细胞株作系列稀释法实验,判断以IgH为分子标志检测外周血及骨髓MD实验的灵敏度。结果淋巴瘤CA46细胞株系列稀释法实验显示:以IgH基因重排为分子标志检测MD敏感性为10^-2 。42例B-NHL外周血中IgH检出率19%(8/42),bcl-2/IgH检出率为33.3%(14/42)。对42例B-NHL同时进行的骨髓MD检测中,IgH检出率为28.6%(12/42),bcl-2/IgH MBR检出率为45.2%(19/42)。外周血及骨髓中T细胞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3种指标检测均为阴性。IgH、bcl-2/IgH MBR、bcl-2/IgH MCR3个指标各自在骨髓中检出率与外周血中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虽然bcl-2/IgH MBR检出率在外周血与骨髓中滤泡性淋巴瘤(FCL)组均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时进行的外周血及骨髓检测中,12例骨髓IgH阳性中有8例外周血检测亦为阳性,19例骨髓bcl-2/IgH MBR阳性中有13例外周血检测为阳性,但1例FCL骨髓检测阴性外周血检测为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bcl-2/IgH MBR可作为诊断B-NHL MD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0例NK/TCL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CD56,CD3,CD45RO,CD20及CK抗体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12例NK/TCK的TCRγ基因重排。结果 NK/TCL组织学特点为多形性淋巴细胞增生。大片的凝固性坏死和血管浸润;免疫组化表达LCA、CD3、CD45RO和CD56阳性,CD20、CK阴性;12例NK/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66.7%(8/12)。结论 NK/TC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结合其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可做出诊断;NK/TCL超过半数存在TCRγ基因重排.表明大部分为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和TCRβ基因重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CR方法检测IgH和TCRβ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PCR方法检测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5例慢性淋巴结炎的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20例B细胞NHL中检测出19例IgH基因重排,20例T细胞NHL中检测出17例TCRβ基因重排。结论 PCR方法检测NHL中IgH和TCRβ基因重排具有敏感、特异的优点,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BER1/2、LMP—1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CD45RO、CD3e、CD20、TIA—1、粒酶B确定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原住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方法检测EB病毒(EBV)编码的RNA(EBER1/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BV潜伏膜蛋白(LMP—1)。结果29例鼻腔NHL中,CD45RO阳性29例(100.00%),CD3e、TIA—1、粒酶B阳性19例(65.56%)CD20全部阴性;EBER1/2阳性率为79.62%(23/29),LMP—1阳性率为48.28%(14/29)。结论EBV与鼻腔NHL密切相关,EB病毒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BER1/2原住杂交检测及LMP-1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诊断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来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石蜡包埋组织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方法:以IgH的第三互补决定簇区(IgH-CDR3)为标志,用消化煮沸法和酚-氯仿法提取36例B-NHL及10例扁桃体炎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基因组DNA,比较两进行一步及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n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后检测克隆性IgH重排的结果。结果:B-NHL组,34例经酚-氯仿法提取DNA,其一步及SnPCR检测克隆性IgH-CDR3重排的阳性率分别为26.5%和76.5%(P〈0.05);27例经消化煮沸法提取DNA,其一步及SnPCR的阳性率分别为7.4%和66.7%(P〈0.05);25例同时用上述2种方法提取DNA,SnPCR的阳性率分别为76%和68%(P〉0.05)。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检测在恶性淋巴瘤 (B NHL)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PCR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病例组为B NHL ,包括 6 9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治疗前 16例骨髓和 2 9例外周血、阳性者治疗后复查骨髓和外周血 ;对照组为 10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T NHL和 2例HD。结果 对照组均阴性。病例组 :切片中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 6 3.8% (44 / 6 9) ;骨髓和外周血阳性率分别为 43 .8%(7/ 16 )和 41.4% (12 / 2 9) ,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者阳性率分别为 33 .3% (3/ 9)和 31.3% (5 / 16 )。 16例同时采集骨髓和外周血者 ,阳性率分别为 43 .8% (7/ 16 )和 37.5 % (6 / 16 )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单克隆IgH重排阳性者 ,6例完全缓解 (CR)后转阴 ,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1例临床缓解后 13个月仍阳性 ,现在继续随访中 ,另 1例CR后持续阳性者 ,6个月后复发。结论 切片、骨髓和外周血中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可以作为B NHL诊断和随访微小残留病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IgH基因重排在B淋巴瘤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技术对IgH基因的CDRⅡ区和CDRⅢ区进行基因重排检测.共检测45例骨髓标本.其中正常标本8例,淋巴瘤标本37例(B细胞淋巴瘤27例,T细胞淋巴瘤10例).结果 8例正常标本未检测到FR2A或FR3A的重排;27例B细胞淋巴瘤中,23例(85.2%)可检测到FR2A或FR3A重排,其中FR2A重排16例(59.3%),FR3A重排20例(74.1%),FR2A、FR3A均有重排者13例(48.1%);10例T淋巴瘤中FR2A重排1例,FR3A重排3例.骨髓穿刺检查:27例B淋巴瘤中5例原幼淋细胞>5%,FR2A和FR3A阳性各4例;22例原幼淋细胞<5%者,FR2A阳性12例,FR3A阳性16例.结论单克隆性IgH重排对鉴别淋巴系统肿瘤及检测骨髓中的微小残留病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l-2/IgH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和不同类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标本中bcl-2/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2种细胞系,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bcl-2/IgH基因重排,其中,36.4%滤泡型NHL及18.2%弥漫性NHL有重排。bcl-2基因断裂点绝大多数(8/9)位于主要断裂区(MBR)。结论:b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优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不同框架(FR)区域基因重排的引物,探索其对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Cl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l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3对(IgH FR1、FR2、FR3区各一对,分别为P1c,P2A,P31)IgH基因重排引物作为B细胞基因重排引物.另选一对TCRγ引物作为T细胞基因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01例(80例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基因重排状况.以DG75、Jurkat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阳性对照,以反应性增生组织DNA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IgHFR1、FR2和FR3区域引物对80例B细胞淋巴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5%(30/80)、52.5%(42/80)和70.0%(56/80),在14例T细胞淋巴瘤中均为7.1%,三者的检出率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IgH FR3区和lgH FR2区引物的组合可将其检出率提高到83.9%.以上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阳性.结论 IgH不同区域引物比较.FR3区引物检出率明显高于FR1区和FR2区.FR3区和FR2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