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牙列缺损患者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牙列缺损患者83例(共行口腔骨内种植体102枚)随机分为3组,每组34枚种植体。对照组1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对照组2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并于种植后行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口腔菌斑指数、种植体松动指数、骨接触率及X线改变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牙列缺损均得以纠正,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1、2治疗后各时间点牙齿松动度指数降低,骨接触率较高,口腔骨内种植体更稳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疗效优于单纯种植修复及配合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2.
骨结合又叫骨整合,1990年美国种植牙科学会将其定义为正常的改建骨和种植体直接接触,无光镜下可见到的软组织长入,并能使种植体的负荷持续传导并分散在骨组织中。众多研究证实骨结合是种植成功的关键。钛及钛合金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口腔种植材料,但钛及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仍存在与骨结合强度低的问题[1-2]。因此,如何增强种植体的骨结合强度是口腔种植医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前牙区种植中不同类型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30例前牙缺损且牙槽嵴唇舌向厚度<5mm的患者,采用GBR技术进行骨增量,在种植体植入骨床后,同期植入骨立生人工骨粉(CERASRBM),表面盖Resomatrix骨膜.通过临床评价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的变化.结果:所有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后6-12个月,临床观察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牙槽骨唇舌向宽度较术前明显增宽,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牙槽骨唇舌向及垂直向仅有少量吸收,无种植体失败.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GBR]能有效地对前牙区不同类型的骨缺损进行骨增量,解决骨组织不足的问题,符合种植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系统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及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牙种植术的患者54例,共植入38枚BLB(HA涂层)种植体,45枚ITI(SLA表面)种植体。观察两种系统种植体的应用情况,分别于种植术后3、6、9、12个月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于基台连接后1、3、6、9个月时采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GCF),检测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选取种植部位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36颗作为对照。结果:BLB、ITI种植体12个月内种植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9、12个月时,BLB种植体骨吸收量均明显高于ITI种植体(P0.05);基台连接后6、9个月时,BLB种植体PICF中AST水平均明显高于ITI种植体和天然牙(P0.05),而ITI种植体和天然牙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B、ITI种植体短期内的成功率均较高,其中ITI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稳定性更优。  相似文献   

5.
种植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口腔修复体,颌骨骨质和骨量缺陷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临床牙种植医师将骨质疏松症列为种植的相对禁忌证。为了满足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种植牙的需求,探索有效途径纠正骨质疏松对种植体骨愈合的不利影响,把中医药应用于牙种植术中,加快种植体的骨整合,从而进一步扩大牙种植术的适应证,对临床牙种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犬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质疏松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犬8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只。实验组制作成骨质疏松模型,在8只动物犬下颌分别植入blb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骨质疏松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结果:种植4周时,实验组(OVX)与对照组(S)比较,结合骨板宽度(D)、种植体一骨结合率(CL和CZ)及松质区骨量(v)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种植12周时,ovx组与s组比较,结合骨板宽度(d)、种植体一骨结合率(cl和cz)及松质区骨量(V)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骨质疏松可使种植体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一骨结合率及松质区骨量明显下降,从而阻碍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方法:将平顶山市口腔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接受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手术后6、12、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判定后上颌窦内骨增量与牙槽嵴顶骨缺失情况,结合临床各项检查评价患者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12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6.9%。上颌窦内可见骨增量患者35例,骨丧失患者1例;牙槽嵴顶骨缺失可见增量患者14例,骨丧失6例。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并未造成严重并发症,只有2枚由于适应征选择不当种植体负载失败,另外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通,患者患侧鼻腔发生少量出血。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可靠,具有操作简便、疗程短与创伤小等显著优势,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犬骨质疏松模型,研究补肾壮骨合剂对骨质疏松口腔种植体骨组织界面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犬9只,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各3只。将9只犬制作成骨质疏松模型,在三组动物下颌骨分别2颗植入blb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骨质疏松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结果: 骨计量学测量表明:在种植术后4周及12周时,对照组与西药组比较,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骨一结合率及松质骨区骨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项骨计量学参数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补肾壮骨合剂可使骨质疏松犬种植体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一骨结合率及松质区骨量明显增加,并提高新生骨组织矿化率,从而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研究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对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陆丰金手指口腔 诊所收治的 86 例美学区拔牙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1 例 41 颗牙)和对照组(45 例 45 颗牙)。观察组即刻种植, 对照组延后种植,术后 3 个月进行永久性修复。比较永久性修复 10 个月后,两组种植体存活、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及美学 效果〔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评分(WES)〕差异。结果:永久性修复 10 个月后,观察组种植体存活率、PES 评分、 WES 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对确保种植体存活有利,可缓解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美学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补骨合剂对种植体-骨结合界面BMP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补骨合剂对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界面骨形态发生蛋白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补骨合剂促进骨整合的作用机理,为补骨合剂促进口腔种植体骨整合提供客观的理论实验依据。方法:成年杂种狗20只,拔除左侧下颌第2、3、4前磨牙,3个月后各植入钝钛种植体3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被骨合剂灌胃,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取出标本进行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情况观察。结果:实验组第1周种植体-骨界面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平均灰度显著增高(P<0.01),较对照组提前约1周。结论:补骨合剂可以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其可能机理:促进BMP的早期释放聚集,提高种植体--骨界面的BMP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治疗牙种植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按照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药物联合超声洁治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指数(PD)、菌斑指数(PLI)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结果 2组治疗后PD、PLI、S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略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种植体边缘骨高度的对比上,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牙种植周围感染患者,应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翻瓣刮治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骨体与种植体之间具有更佳的结合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种植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口腔修复体,-临床牙种植医师将骨质疏松症(OP)列为种植的相对禁忌证。以中医肾主骨理论指导临床牙种植的辨证施护,探讨纠正骨质疏松对种植体骨愈合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对临床牙种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种植体数目与分布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实验模型,实施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观察修复效果,探讨种植体数目与分布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牙槽骨改建的影响。结果:从三枚种植体模型中,可以看到,三枚种植体附近的应力明显要超过两枚种植体和四枚种植体模型。下颌两侧种植体附近的骨应力明显大于中线种植体附近的骨应力。在四枚种植体模型中,下颌骨的应力大小和两枚种植体模型非常相似,远中两枚种植体主要是皮质骨应力集中,并且近中区域的应力要小于远中区域的应力。结论:对咬合力长期加载的条件下改建下颌骨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不同数目种植体支持下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种植体附近的骨改建,可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种植体数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整天伏案工作或操作电脑的人,最易感到疲劳的地方是颈部、肩部及牙席骨附近的肌肉。经常会感觉这些肌肉拉紧酸痛,令人感到非常难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及异体骨混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5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均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8~17个月,平均12个月。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平均400 ml,15例胸椎结核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脊髓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矫正。[结论]对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采取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及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可同时病灶清除及重建脊柱稳定,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采用"C"型臂X光机下手法复位、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3年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优66例,良45例,差9例。[结论]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加中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可最大限度预防骨不连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DIO系统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韶关市口腔医院接受DIO短种植体种植修复的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共37例,56枚植体。Ⅰ期手术全部采用埋入式种植,3~6个月行Ⅱ期手术,2~4周内完成永久固定修复,测量冠–种植体高度比(C/I)。修复完成后每年复查,临床检查种植体松动度,X线片检测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变化。结果:37例患者56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55枚获得良好骨结合,1枚植体松动。Ⅱ期修复后,经12~36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平均吸收(0.57±0.46)mm,C/I(1.24±0.41)。种植成功率为98.2%。结论:在骨量不足后牙区,通过植入DIO系统短种植体,可以简化手术,降低风险,扩大种植适用范围,并有较高的成功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于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腰椎不稳和下腰痛,常规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该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度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但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会发生腰部活动受限、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1]。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一种脊柱非融合系统[2]。该系统能够维持或恢复腰椎节段间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例深覆露龈笑病例,男1例,女8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位于侧切牙与中切牙牙根之间的颌骨内种植直径1.5 mm、长9 mm微钛钉,在方丝12,22远中置游离拉钩,向微螺钉种植体做弹性牵引,每侧100 g力,持续牵引5个月。分析治疗前后微笑露龈长度及临床牙冠的长度。结果微笑露龈长度、临床牙冠的长度、上前牙临床牙冠的长度明显变短。结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是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种植义齿稳定性的咬合因素,保持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方法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找出影响种植义齿稳定性的咬合因素,从而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结果 种植义齿有不同于正常牙的结构,咬合对两者影响区别较大,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性对修复体成功率影响很大,是多方面咬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结论 咬合因素多方面影响种植义齿稳定性,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种植义齿的咬合创伤所造成的骨整合破坏。避免种植义齿咬合创伤对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