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7例残胃癌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早期诊断、外科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199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7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残胃癌临床表现特点及外科治疗。结果27例残胃癌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21例,非根治性治疗(包括姑息性切除术、短路或造瘘术及探查术)6例,观察术后患者生存率。全组根治手术切除率为77.7%。根治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45.2%、1.9%,非根治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2%、5.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的手术切除率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喻继锋 《中原医刊》2009,(18):41-42
目的总结分析残胃癌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2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残胃癌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5%和50%,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7.1%、21.4%。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积极的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2000年11月收治的10例残胃癌。【结果】手术切除率为80%,根治切除率60%,5年生存率20%,根治性切除者的2年生存率达83.3%。【结论】胃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时,应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残胃患者,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外科治疗是决定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1例残胃癌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其他胃癌982例进行对比。结果本组51例残胃癌中男性为绝大部分,占84.8%(43/51),中位年龄为58岁,首次手术因胃溃疡行BillrothⅡ吻合为主者占96%(48/51)。残胃癌发病在吻合口行再次手术切除率者占56.86%(29/51),其中行根治性切除率者占25.49%(13/51),非根治性切除率者占60.78%(38/51)。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与同期其他胃癌(5.1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637)。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48.7%和31.6%,非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0.00%和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χ^2=4.028,P〈0.05)。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3%、29.41%和13.73%,与同期其他胃癌对比(74.95%、46.95%和2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残胃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疗效与胃癌手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外科诊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4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因良性疾患行胃切除占27例,首次手术重建方式为Billroth-II式占27例。手术切除率85%,根治性手术切除率65%。5年存活率25%,2年存活率70%。结论根治性外科治疗是决定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震  李南林  董文鹏 《安徽医学》2006,27(3):185-186,182
目的探讨残胃癌及残胃再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5年6月27例残胃癌及残胃再发癌的病人。结果手术切除率为77.8%,根治切除率为59.1%,根治性手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0%及37.5%。结论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残胃癌及残胃再发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残胃癌及残胃再发癌预后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及残胃再发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总结25例残胃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我院收治的25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对手术方法、术后生存率进行总结讨论。结果25例残胃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34.2%、18.16%,作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48.2%、36.7%。结论残胃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残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2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例中行根治性手术14例(58.3%),姑息性手术8例(33.3%),急诊剖腹探查1例(4-2%)。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6.4%、45.7%和57.2%、2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的患者,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是确诊残胃癌的主要手段。定期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胃镜复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997~2006年我院收治的17例残胃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70.5 %,首次手术Billroth Ⅱ式占82.4 %.本组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6.4 %和52.9 %,根治性切除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6.4 %、51.6 %、33.5 %,Ⅰ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0.2 %.结论 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我院收治3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缺乏典型症状;Billroth Ⅱ式术后发生率高;仅2例为早期胃癌,其余均属中、晚期;可发生在残胃的任何部位;根治切除率为60.5%(23/3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0.4%。结论对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残胃癌39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姑息性手术切除14例,剖腹探查术2例,并对手术方法、术后生存率进行总结。结果:39例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76.5%。根治性手术5年存活率22.5%,2年存活率63%;非根治性手术5年存活率为0,2年存活率为58%。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残胃患者,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外科治疗是决定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残胃癌和残胃复发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2月~1995年10月间共行胃癌手术1903例,其中残胃癌手术34例,残胃复发癌手术19例,分别占同期胃癌手术的1.787%(34/1903)和0.998%(19/1903)。两种特殊胃癌的手术方式: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R2式)35例,左上腹内脏联合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8例,剖腹探查9例。35例残胃全切除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34.7,23.6%。故认为胃部分切除术后应定期行胃气钡双重造形或胃镜检查,一经确诊为残胃癌或残胃复发癌,力争行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并辅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成洪 《四川医学》2009,30(9):1432-143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原因、诊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2月1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施行根治性手术4例(40%),姑息性手术3例(30%),由于广泛转移未行手术或仅行剖腹探查术3例(30%)。根治性手术患者1、3、5年生存率75%、50%、25%。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定期胃镜复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与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将1999年1月~2005年10月间收治的2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行早期局部灌注化疗,对照组130例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6年。对照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3.0%,49.2%和20.8%,而治疗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97.7%,83.0%和50.8%,两组间3年和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24.6%和21.5%。治疗组则分别为8.5%和6.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差异。结论术后早期局部灌注化疗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5.
蔡茁  黄志新  娄安亭  夏旻  蔡光泽 《安徽医学》2012,33(10):1307-1308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000~2011年收治的18例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38~79岁,首次手术胃肠重建方式BilrothⅡ式14例(78%),BilrothⅠ式3例(17%),胃空肠Roux-en-y吻合1例(0.5%)。癌灶发生于吻合口附近10例(55.5%),残胃小弯侧6例(30.3%),胃底贲门部位2例(14.2%)。18例中行根治性残胃切除8例(44.4%),姑息性残胃切除6例(30.3%),联合脏器切除5例(27.8%),剖腹探查+空肠造瘘4例(22.2%)。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期分别为87.5%,50%,12.5%。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平均为15个月,剖腹探查组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残胃癌多发生在残胃吻合口附近,以Bi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联合脏器切除率高,根治性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人原发性胃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462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青年人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为胃癌,少数为原发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青年人胃癌组织分化差的类型居多,易发生浸润和转移,远端胃为好发部位;常规胃镜加活检低于中老年人胃癌的诊断水平,超声内镜、胃镜结合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根治性切除术者1年、2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手术者,早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效果更佳。青年人原发性胃淋巴瘤诊断时以中晚期居多,根治性切除术亦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青年人原发性胃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胃镜是诊断胃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超声内镜、胃镜结合超声可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胃壁浸润者。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1994至1999年与2000至2006年2个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究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1994年6月至2006年12月连续收治的1016例胃癌病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1994至1999年时期Ⅰ、2000至2006年时期Ⅱ两组,对比其临床病理特点变化,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男女构成比、早期胃癌比例、临床不同TNM分期病例比例、专业化手术、辅助化疗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部位、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根治切除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期Ⅱ的5年总体生存率、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61.5%,均显著高于时期Ⅰ的32.8%、42.4%(均P<0.01).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与否、进展期胃癌、临床不同TNM分期、无辅助化疗、专业化手术方面,时期Ⅱ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时期Ⅰ(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不同时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时期Ⅱ胃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得益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以及包括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处理及其预后。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27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5例。胆肠吻合4例,单纯探查活检6例,胆道支架置入3例,胆道外引流7例。根治性切除2例健康生存1年。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和胆道支架置入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0%,0和33.3%。结论:应力争进行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当根治性切除无法施行时,可考虑其他外科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