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证据证实非肥胖胰岛素抵抗存在前已经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如妊娠期或妊娠后糖尿病的妇女;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糖代谢正常;同卵双生2型糖尿病的不一致性。而且,Beck—Nielsen、Freidenberg、Bak等人研究显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经过减重治疗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使空腹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说明胰岛素抵抗是可逆的,而β细胞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因此,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亚临床状态的β细胞功能异常,随着β细胞功能的减退,以及合并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导致产生糖耐量异常,当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时,就发生显性糖尿病。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胰岛素分泌受损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清 《包头医学》2012,36(4):193-194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主要机制,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核心,因此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目前发现许多西药及中药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修复胰岛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丽娜  宋菊敏 《医学综述》2009,15(3):440-442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同外周组织一样存在胰岛素抵抗,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在胰岛细胞水平发生直接的关联,信号转导通路中InsR、IRS-1/-2与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这可能与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有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对拓宽胰岛素抵抗视野和对2型糖尿病机制的再认识及糖尿病防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受体后水平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中成  刘志诚 《医学综述》2002,8(3):166-167
2型糖尿病 ,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目前研究认为有两方面内分泌功能障碍 ,即胰岛素 (INS)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INSR)。自1942年Himsworth和Kerr首先研究胰岛素敏感性以来 ,1970年Shen证实了NIDDM患者存在着严重的INSR ,1988年Reav en提出著名的“X综合征”的概念 ,这些对NIDDM机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 ,研究发现NIDDM患者普遍存在INSR ,是NIDDM的一个特征性改变。产生INSR的机制十分复杂 ,按受体的不同水平分为受体…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研究显示,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当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β细胞数量已减少25%~50%.现有证据表明,炎症可能通过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而导致2型糖尿病.炎症与中医中的火证有类似之处,火证为非特异性的亚临床性炎症表现,大多为自限性,但若损及胰岛β细胞,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非特异性的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功能减退,以致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贾兆通 《河北医学》1998,4(5):12-15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伴发冠心病病人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精氨酸兴奋实验及放免法,分别检测了85例病人空腹及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2、4、6min钟时的胰岛素(INS)、C肽(C—P)水平的变化,并与50例同期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伴发冠心病的NIDDM组空腹INS及C—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t=2.131~4.971,P<0.001,0.05);L—ARG刺激后无血管病变的及伴发冠心病的NIDDM组INS和C—P分泌均在2min时达峰值,NIDDM伴发冠心病组2min、4min、6min时的INS、C—P分泌值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t=2.147~9.773,P<0.001,0.01,0.05);合并冠心病的NIDDM伴肥胖组空腹INS、C—P及L—ARG兴奋后INS、C—P峰值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2.485~4.996,P<0.001,0.01,0.05)。结论:伴发冠心病的NIDDM病人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同时伴有肥胖者更明显,左旋精氨酸刺激后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增加;IR及胰岛细胞分泌亢进与NIDDM病人冠心病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病人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②方法 采用精氨酸兴奋试验及放免法,分别检测了82 例2 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2,4,6m in 时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变化,并与50 例健康人进行对照。③结果 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组空腹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F= 9.41,q= 3.91,6.07,P< 0.01);其C-P水平亦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F=9.33,q= 5.89,P< 0.01);L-ARG刺激后无血管病变及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组INS和C-P分泌均在2m in 时达峰值;2 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组2,4,6m in 时的INS,C-P分泌值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F= 15.42~79.02,q= 3.11~6.31,P均< 0.05,0.01);合并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组空腹INS及L-ARG兴奋后INS,C-P峰值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 2.52~7.24,P< 0.05,0.01)。④结论 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伴有肥胖者更明显。IR及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的紊乱与2 型糖  相似文献   

8.
测试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应该清楚地识别2型糖尿病主要病理生理学异常的特征性表现,从而进一步制定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或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2型糖屎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无疑为土要特征,而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则更可能是β细胞功能障碍。有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只在其β细胞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克服胰岛素抵抗时,才会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2在胰岛β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组织对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所产生的生理效应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状态。胰岛素作用是通过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正常传导来完成的。最近转基因鼠的研究表明,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目前已知至少有两条,  相似文献   

10.
GLP-1及其类似物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大量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具有降血糖、促胰岛素分泌的功能。有研究甚至显示GLP-1的作用缺陷从而引起β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个体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国内也有通过对大鼠研究认为:在大鼠模型中糖尿病发生、发展可能与胰腺的GLP-1受体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EH)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胰岛素血症。当胰岛素(INS)敏感性降低(即INS抵抗)时,INS代偿性分泌增加致高INS血症。本研究旨在揭示EH患者INS代谢清除率(MCRi)降低亦可致高INS血症,并独立于INS抵抗。受试者75例,其中...  相似文献   

12.
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平均129mmol/L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治疗3个疗程(其中23例伴有高血压),观察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浆C肽(C-P)、血脂、心电图和血压治疗前后变化。24例均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特征。结果:经统计学处理FBG、FINS治疗后明显下降,C-P变化与FINS有一致性,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去脂、去纤、降糖等作用,对于治疗糖尿病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目前,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针对解除胰岛索抵抗和改善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发生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但病程发展中无明显改变,而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是发生糖尿病的必要条件,且在糖尿病发生以后,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决定了糖尿病发展的速度。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带来的坏消息,是该研究中的强化治疗并未能阻止胰岛β细胞功能的每况愈下,但是也带来了好消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正常兔、四氧嘧啶糖尿病兔及胰岛素(INS)治疗兔的血糖含量、体重和生长素受体(GHR)含量的变化,研究INS、GHR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三者的关系,以探讨INS缺乏所致生长素(GH)抵抗现象的机理。结果表明,当INS完全缺乏,血糖极度升高时,体重严重丢失,降至原体重的75%,而GHR仅降至正常值的42%。提示,INS对GH促生长效应具有双调节作用,既能直接刺激GHR生成,又可作用于受体后机制,直接促进IGF-Ⅰ生成。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持续高血糖可削弱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则可以使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控制或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泵又称“人工胰脏”,能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改变,分析氧化应激改变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活性氧活力、丙二醛、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同时测定T2DM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氧化应激指标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ROS显著增强,MDA明显增高,GSH、SOD明显降低。ROS、MDA与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GSH、SOD与HOMA—IR呈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明显增强,氧化应激增强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德 《广东医学》2004,25(8):985-985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促进、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本试验应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测定患者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以探讨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晨晖  孙凤  彭颜晖 《新疆医学》2006,36(1):102-103
随着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呈迅猛增加趋势。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和/或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是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情进展的基础。UKPDS研究中描画的β细胞功能曲线显示,β细胞功能随着诊断年限延长进行性下降。在刚确诊时β细胞还残存大约60%,而随后无论采用何种治疗,都无法避免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因而从β细胞保护角度需墼更合适的治疗方法。由于高血糖是引起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重要原因,同时还是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时期理想的控制血糖就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关键。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明显减轻高糖毒性及脂毒性,保护β细胞功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危险。本文对血糖值较高的2型糖尿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患者的病情在个体间差异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和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本文就2000年以来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涛  钟惠菊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3):319-320,381
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游离脂肪酸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障碍,在T2DM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