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最主要给药途径,临床上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的多疗程静脉化疗已成为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而多年来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采用普通针穿刺、套管针留置的外周静脉输液,常因反复穿刺使皮肤静脉出现静脉炎、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浅静脉受到破坏,以及因操作不慎而致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延缓了治疗或被迫中断治疗,同时也是护理纠纷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癌术后化疗是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反复穿刺易造成周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中断化疗,延误治疗。为减少药物性静脉炎,保证乳腺癌化疗的顺利进行,我科对30例乳腺癌术后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化疗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用于静脉化疗的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或细胞毒制剂,对静脉血管有较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化疗药物不慎外渗不仅影响化疗过程以及化疗药物的剂量准确性,而且可以引起局部皮下及深部组织红肿、水泡、烧灼、疼痛,甚至坏死、溃疡;长期反复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可对静脉血管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经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至上腔静脉入口,将药物和营养物质直接输注管径粗、流速快的中心静脉.方法 我院乳腺科于2008年10月开始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给药方式.结果 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了对患者外周血管的反复穿刺,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得到了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张晓菲  张倩 《现代保健》2009,(36):169-169
目前,化学治疗是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静脉化疗则是化疗最主要的给药途径。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加之反复多次的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可导致静脉和周围组织红、肿、热、痛、血管硬化失去弹性,容易发生药物外渗。所以,要尽早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一经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避免对外周静脉造成损伤,近年来趋向于深静脉路径给药,但由于患者经济条件所限,大多仍首选外周静脉给药。由于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之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容易引发化疗性静脉炎。文献报道,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84%。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正>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科对肿瘤病人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化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毒性刺激,使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状,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据报导,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达57.65%。一旦发生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对继续化疗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对化疗病人静脉的保护,一直是化疗病人护理的重点。本院采用二种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法预防静脉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静脉保护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预备完成5~6个疗程的70例住院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5例在输入化疗药物开始时,随即用干马齿宽糊持续外敷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的皮肤:对照组35例常规化疗.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平为65.71%,2组相比较,发现实验组静脉血管保护效果明显.结论 马齿苋糊外敷局部,能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对保护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静脉很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需长期静脉注入化疗药物,抗肿瘤药物都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反复的浅静脉穿刺输入,易破坏血管,造成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炎症甚至坏死,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此,我们选择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可以长时间置人中心静脉内,避免每日重复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