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全麻经喉罩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该院在喉罩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取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57例。结果 57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1次手术取出成功,全部病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有5例钳取肉芽组织出现少量出血,未出现喉水肿、喉痉挛和心跳呼吸骤停等并发症。结论喉罩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取儿童支气管异物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弹性成像(UE)各参数,探讨气道内UE技术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性质判定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气管镜室拟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的46例患者共63例淋巴结,对目标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并记录淋巴结常规超声特征和弹性成像各个参数,并以病理结果及3个月的随访确认为依据,分析比较UE的诊断价值。结果 (1)UE图像类型、超声弹性评分、UE应变率比值、UE蓝色面积比例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超声特征中边界、回声强弱、内部回声均匀程度对诊断淋巴结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界(清楚)对恶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弹性成像各参数中,弹性评分的准确率最高。将两者分别与边界(清楚)作为联合指标判断纵隔淋巴结性质,其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及UE单独使用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参数对纵隔淋巴结性质判定的价值优于常规超声特征,且两者综合应用能够提高对于良恶性淋巴结鉴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支气管Dieulafoy病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下病变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 结果 临床表现5例为咯血,1例为胸痛。支气管镜下5例见管腔内光滑突起病灶,1例见黏膜下血管扭曲分布。5例经支气管镜及支气管动脉造影诊断,1例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术后病理诊断。4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其中1例栓塞后行肺叶切除术,1例在支气管动脉造影下以立止血注入畸形支气管动脉,1例内科止血治疗。 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咯血和(或)支气管镜下见到管腔内光滑突起时,应考虑支气管Dieulafoy病可能,支气管镜下谨慎活检。及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可诊断。支气管动脉栓塞和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肺叶切除术可根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共11例PPL的临床资料,其中大部分(10例)均经超声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PPL患者中,男7例(63.6%),女4例(36.4%),年龄35~72岁,平均(53.2±9.7)岁,以50岁以上(72.7%)多见。临床症状以咳嗽(7例,63.6%)、咯痰(5例,45.5%)、气促(4例,36.4%)多见;无症状者2例(18.2%)。胸部CT表现为四种类型:(1)肺炎型(8例,72.7%);(2)结节(或肿块)型(5例,45.5%);(3)支气管淋巴管型(间质型)(1例,9.1%);(4)粟粒型(1例,9.1%)。72.7%伴支气管充气征,典型者呈枯树枝征。确诊前误诊8例(72.7%),均首诊肺炎或机化性肺炎。结论 PP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诊常常容易误诊为肺炎,但影像学改变仍具有一定特征性,如病灶形态多变、多发,伴支气管枯树征等,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支气管腔内超声引导下的肺活检阳性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5.
床旁支气管镜检查,是重症监护室诊断患者气管及支气管病变的重要手段。然而一旦发现患者气管存在可疑病变需要活检时,此时护士需收集病理组织。为此笔者联合内镜中心以及器械科的工作人员研发了一种病理标本储存转运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坐位及仰卧位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气道通畅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48例行不插管全麻下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4例行坐位下支气管镜检查,24例行仰卧位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气道的通畅性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坐位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到达隆突的平均时间更短,气道通畅性更好。外周血氧饱和度(Sp O2)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和烦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仰卧位。结论支气管镜检查麻醉可减轻患者不适感与恐惧感,但传统的仰卧位气管镜检查时麻醉可引起舌后坠,咽喉部塌陷、软腭和声带相关的重力可能造成上呼吸道的阻塞,不但给检查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气道相关性风险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坐位支气管镜检查可以通过保证气道通畅性,维持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使该体位在支气管镜麻醉镇静中的应用更安全,更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治疗存在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接受该治疗的49例合并息肉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有症状的患者进行5~8年随访观察。结果 40例非绝经期患者39例治疗有效,1例复发;9例绝经期患者均无复发。总有效率97.9%,复发率2.1%。术后均无子宫内膜癌发生。结论对无生育要求且存在息肉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的女性,息肉切除同时行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复发率低,远期疗效稳定,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预防息肉复发及恶变提供了很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在防治创伤性肝破裂术后胆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42例创伤性肝破裂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和支架组,手术组10例常规行手术治疗,支架组32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治疗,评估胆道内支架在创伤性肝破裂术后胆漏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中发现3种胆漏类型:肝实质胆漏31例,胆总管胆漏9例,T管窦道漏2例。支架组Sandha胆道造影分型:Low grade型11例,High grade型21例。支架组再手术率、并发症率明显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χ~2=4.44,P0.05);支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有差异。胆道内支架移除时间5~15个月,平均(7.2±2.2)个月。结论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能精确诊断胆漏,ERCP胆道内支架可作为严重创伤性肝破裂术后胆漏(评分高、胆漏量大或合并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和基因学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共55例初诊的临床诊断纵隔占位或疑为肺癌伴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明确诊断行EBUS-TBNA检查,必要时联合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完善诊断及分型,并对部分肺癌患者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检测以明确分子分型从而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55例患者中,经EBUS-TBNA确诊为肺癌37例,肺转移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转移性淋巴结腺癌1例,淋巴瘤1例,结核病4例,慢性炎症1例,7例经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EBUS-TBNA在该组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5%(37/40)和94.5%(52/55)。29例EBUS-TBNA组织标本依赖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肺癌且得到明确分型,其中17例肺腺癌,6例肺鳞癌,6例小细胞肺癌。6例EBUS-TBNA组织标本行EGFR基因检测,其中1例同时行ALK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示EGFR基因突变型4例,ALK基因无融合1例。所有病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诊断肺癌具有良好价值,且安全性较好,结合免疫组织组化检测及基因突变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突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余姚地区早期胃癌(EGC)的检出情况,探讨EGC内镜下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度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筛选统计出EGC(检查时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检出率,并对发现的43例EGC患者(47处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比分析其普通白光内镜下特征、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下特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EGC的总体检出率为0.23%(43/18 534),占胃癌总检出例数的24.71%(43/174)。本研究发现EGC以发生在胃窦部最常见(36.17%,17/47),病灶大小以1.0 cm为主(68.09%,32/47),内镜下形态以0-Ⅱc型病灶为主,占55.32%(26/47)。白光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发红35处(74.47%,35/47)、边界清晰43处(91.49%,43/47)、表面不规则42处(89.36%,42/47)、黏膜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39处(82.98%,39/47)、边缘毛刺状17处(36.17%,17/47)、白色不透明物质(WOS)8处(17.02%,8/47)、表面溃疡13处(27.66%,13/47),自发性出血21处(44.68%,21/47)。30处病灶行NBI放大内镜检查,病灶边界线清晰占86.67%(26/30),病灶黏膜下微血管不规则或消失占96.67%(29/30),病灶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不规则或消失占90.00%(27/30)。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89.36%,42/47)。结论 EGC多见于胃窦部,形态以0-Ⅱc型为主,在白光内镜下注意观察胃黏膜局部色调的改变及特征,以及NBI放大内镜下病灶边界、黏膜下微血管及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的变化,有助于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4例报告及国内其他4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丽  白冲  李强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9):96-98,100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长海医院1993-2003年收治的支气管内型错构瘤4例及检索国内期刊发表的支气管内型错构瘤15篇共42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上以肺叶、段分布的炎症或不张为主要表现形式;多分布于左肺;易与中心型肺癌、支气管息肉、哮喘等混淆。经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微波、激光、高频电、氩气刀治疗错构瘤疗效确切。结论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误诊率高,经内窥镜介入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肺曲菌球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诊断治疗肺曲菌球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肺曲菌球采用经纤支镜钳夹活检确定诊断,经镜下清除曲菌球、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部分大咯血病例在纤支镜治疗前先予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咯血,对上述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观察。结果38例肺曲菌球病例均得到病理诊断,30例肺曲菌球全部清除干净的病例,咯血症状完全消失,X线及胸部CT示肺部病灶明显减少或消失,追踪观察2—45个月,肺曲菌球病情无复发,肺内无曲菌球再生长,X线及胸部CT复查肺部病灶无变化;8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彻底清除肺曲菌球的病例则出现咳嗽、咯血症状再发。结论经纤支镜可早期确诊肺曲菌球,并能对多数病例进行彻底清除,该治疗方法可行,损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除手术之外肺曲菌球的另一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内膜结核形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回顾性地总结了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人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下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近5年来临床确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对其纤支镜下形态改变进行归纳、分类。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纤支镜下形态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后归纳为以下7种类型:即干酪样坏死型6例、充血水肿型10例、疤痕狭窄型4例、肿瘤型4例、粟粒型8例、溃疡型4例和非特异性支气管炎型6例。结论纤支镜下支气管内膜结核7种类型的表现反映了该病自然病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学改变,纤支镜检查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具有较大诊断价值。临床上出现反复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2周以上,而痰菌检查阴性,怀疑支气管内膜结核时应及时行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时胸部CT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部CT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结果 症状主要包括:咳嗽(38例),胸闷气促(16例),发热(5倒),咯血(7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充血水肿型14例,增殖型10例,活动性干酪样坏死型5例,肉芽肿型6例,溃疡型6例,非特异性支气管炎型4例,纤维性狭窄型1例.镜下活检病理确诊24例,刷检涂片检查阳性18例,镜下吸引的分泌物或灌洗泣抗酸杆菌检查阳性15例.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胸部CT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气管镜介入联合局部丝裂霉素C与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将38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气管镜介入联合局部丝裂霉素C,对照组采用气管镜介入治疗术。观察两组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镜介入联合局部丝裂霉素C治疗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狭窄的疗效优于气管镜介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合肌松剂下喉罩控制通气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1~65岁,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罗库溴铵复合琥珀胆碱联合喉罩行控制通气,对照组采用琥珀胆碱联合喉罩行控制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检查中生命体征变化、镜检条件、肌束震颤及检查后肌肉疼痛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潮气量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检查中生命体征变化和镜检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束震颤和检查后肌肉疼痛发生率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潮气量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喉罩拔出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库溴铵复合琥珀胆碱联合喉罩控制通气可为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供充分氧合水平和良好镜检条件,具有可靠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2007年经纤支镜等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支气管内膜结核男女比例为1.0:1.6.发病年龄为16-78岁,60岁以上者占1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CT显示支气管异常仅36%.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为54%.100%病例纤支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的病理改变.结论 支气管内膜结核女性发病近年仍在继续升高,发病年龄趋向老年化.临床仅靠细茼学和胸部CT检查难免造成漏诊.纤支镜检查对该病是一个极重要的诊断手段,一方面能留取标本行细菌学检查;另一方面能对支气管黏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主张对已确诊的肺结棱患者常规行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胡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55-105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全身化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在全身化疗基础上给予雾化治疗,比较2个月后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以及6个月后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个月后临床症状以及胸部X线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诊断肺结核后空洞内继发曲茵球的临床价值.方法 123例规则抗结核治疗后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症状,临床怀疑继发曲菌球感染病例,经支气管镜介入空洞内得到病理确诊.结果 123例病例中108例确诊为继发曲茵球感染,其中5例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例合并肺结核复发;3例确诊为肺放线茵病;5例为空洞内血凝块;7例为肺结核复发.结论 肺结核后空洞内较易继发曲茵球感染,及时行支气管镜介入检查可以得到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