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和ES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126例研究对象,患者病变直径≥2 cm时,手术时间均长于病变直径2 cm(P0.05)。在不同病变直径中,ESD组患者手术时间均长于EMR组,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P0.05)。在病变直径≥2 cm时,EMR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低于病变直径2 cm(P0.05)。术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ESD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低于EMR组,CD3~+和CD4~+水平高于EMR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穿孔、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EMR组(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对机体应激反应较小,术后复发率低,但出血率较EMR组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LST患者62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ESD组和EMR组,每组31例。EMR组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而ESD组患者实施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病灶完整切除率、病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ESD组手术指标中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灶完整切除率、病灶整块切除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SD治疗LST既可改善手术指标,提高病灶完整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浅表性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安全性、适应证,并分析浅表性结直肠肿瘤恶性病理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ESD治疗的111例患者(152处高危结直肠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根据最终病理良恶性分组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恶性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所纳入病例中病理结果为腺癌的病变有78处,腺瘤74处。全部病例的完整切除率为95.4%,其中恶性病理病变为91.0%。发现或高度怀疑的不良事件(穿孔或出血)7处(4.6%)。其中病理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一致99处(65.1%)。在恶性病变中共有67.9%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瘤。不同病变类型的患者中,年龄、病变最大径、形态及位置构成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和腺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4.4岁和59.8岁,P<0.001;平均最大径分别为2.13、1.45 cm,P=0.009;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病变中恶性病变的比例分别为67.5%、49.0%、42.4%,P=0.045;侧向发育型肿物中恶性病变占63.2%,隆起型病变中仅41.6%为恶性,P=0.008)。结论 ESD治疗浅表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安全有效。肿瘤的良恶性判定不能简单地依靠活检,应当结合年龄、病变最大径、位置及病变形态综合判断,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整块完整切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D组与EMR组,各40例。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ESD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ESD组在病变直径≥2 cm中的完全切除率(87.50%)高于EMR组(44.44%),手术时间(93.67±15.72) min、住院时间(11.59±1.86) d短于EMR组(264.18±40.09) min、(16.28±3.01) d,ES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EMR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变直径<2 cm中的完全切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手术耗时短且患者恢复快,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最新技术.与EMR相比, ESD具有整块切除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残癌复发率低的优点[1-3].本院自2007年始实施ESD手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至今共完成治疗4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分别采用EMR(A组)和ESD(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病变组织直径、病变组织厚度、肿物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组织直径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物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垂直切缘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术式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物切除效果方面较为接近,EMR具有操作时间短、经济负担轻及并发症少等优势;而ESD应用则有助于提高肿物彻底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EMR治疗,研究组接受ESD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同直径病灶切除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并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直径2 cm的病灶完全切除率分别为80.00%、86.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直径≥2 cm的病灶完全切除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前CA125、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CA125、CA199、CEA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9%,高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R、ESD治疗结直肠癌各具优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食管胃黏膜下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同期收治的43例经超声内镜确诊为食管胃黏膜下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20)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组(n=23)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ESD组与EMR组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发生出血1例(2.0%);EMR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6.25%),其中出血2例,穿孔1例。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无切缘阳性者,EMR组术后切缘阳性者有2例(4.17%)(P<0.05)。ESD组患者均无复发,EMR组术后仅1例复发(2.08%)(P<0.01)。结论 ESD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切除病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2月-2016年5月利用改良的圈套器完成ESD切除结直肠息肉、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和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的圈套器进行ESD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并与HOOK刀完成ESD术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病例24处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16例病例共20处病灶均顺利完成改良的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4例病灶采用传统HOOK刀完成ESD术(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24/24);实验组息肉长径为1.2~4.0 cm,平均长径(2.4±0.9)cm,对照组息肉长径为1.5~3.0 cm,平均长径(2.2±0.6)cm;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5.0~120.0 min,平均时间(83.3±23.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5.0~80.0 min,平均时间(66.2±15.4)min,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耗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病理:结直肠腺瘤15例(其中3例腺瘤伴局部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增生性息肉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NETs 2例共4处病灶,间质瘤1例,两组中除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全层切除术以外,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无1例术中、术后转外科治疗。结论改良的单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切除巨大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肿瘤,拓展了圈套器在内镜切除术中的使用方法及适应证,但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剥离术(ESD)下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接受ESD和EMR治疗的共7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切除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接受ESD治疗,34例接受EMR治疗。ESD和EMR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分别为90.2%(37/41)和44.1%(15/34);治愈切除率分别为78.0%(32/41)和50.0%(17/34),整块切除率(P<0.001)和治愈切除率(P=0.011)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SD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39.5±11.4)min,而EMR组手术平均时间(33.5±18.6)min,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此外,术后延长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在两组间的分布亦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接受ESD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史玉娟  王静  徐萍 《临床荟萃》2023,38(1):55-59
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的差异,为提高结肠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活检及手术均由我院完成的129例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确诊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eosal dissection,ESD)标本资料及其术前病理活检资料129例,比较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差异,并分析内镜治疗手术前后病理差异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不同部位(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病灶形态(带蒂、广基、侧向发育型)、病灶最长直径、性别、年龄患者的病理活检和EMR/ESD标本病理结果准确性的差异。结果结肠镜术前活检病理与内镜EMR/ESD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7.1%(22/129),内镜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升级者为103例(79.8%),病理诊断降级者为4例(3.1%)。各个部位轻判率分别为82.4%、80.0%、85.7%、80.9%、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带蒂息肉患者术前活检轻判的现象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灶位置、最长直径、性别、年龄差异的患者术前活检轻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活检病理诊断与EMR/ESD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但其为内镜随访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带蒂息肉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前活检轻判,所以对带蒂息肉患者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可根据情况,必要时结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来选择EMR/ESD手术,并结合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及内镜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镜隧道剥离术在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7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8例患者经内镜隧道剥离术治疗(隧道组),9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ESD组)。初步评估内镜隧道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性别比例、病灶部位、病灶大小以及术后病理结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隧道组平均手术时间(45.0±15.0)min,ESD组平均手术时间(67.0±17.0)min;隧道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2.5%(1/8),ESD组66.7%(6/9),组间差异明显(P0.05)。隧道组术中穿孔发生率0.0%,ESD组22.2%(2/9);ESD组有1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未出现术后迟发性穿孔;隧道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2.5%(1/8),ESD组11.1%(1/9),以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无病例失访,术后1个月结肠镜复查两组均未发现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内镜隧道剥离术和ESD均可以用于结直肠病变的治疗,相比传统ESD技术,内镜隧道剥离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上更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结直肠病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16日。同时手动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个RCT,共1 7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方面:ESD整块切除率高(OR=0.16,95%CI:0.09~0.27,P =0.000),组织治愈性切除率高(OR=0.32,95%CI:0.11~0.90,P =0.030),复发率低(OR=6.15,95%CI:3.42~11.06,P =0.000);②安全性方面:ESD手术时间长(MD =-25.53,95%CI:-33.37~-17.69,P =0.000),术中穿孔率较高(OR=0.22,95%CI:0.10~0.47,P =0.000),术中出血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43~1.05,P =0.080;OR=0.57,95%CI:0.22~1.49,P =0.250)。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ESD较EMR对结直肠癌病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高且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穿孔率高。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目所限,以上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及多中心的RCT加以定论。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ND STUDY AIMS: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is a widely accepted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however, incomplete resection with residual local disease and recurrences continues to be a difficult proble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for residual/local recurrent early gastric cancer lesions after EMR. PATIENTS AND METHODS: The en bloc resection rate, histologically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complications, and local recurrence were assessed in 1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D for residual/local recurrent early gastric cancer lesions after EMR. RESULTS: The nonlifting sign after injection of a glycerin solution was positive due to scar formation in all cases. En bloc resection was attempted in all cases, with a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of 93.3 % (14 of 15). The lesion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with histologically adequate margins in the 14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mplete en bloc resection.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85.4 +/- 52.9 min, and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for all patients was 18.1 +/- 7.4 months. Major bleeding during the procedure in one case was the only complication (one of 15, 6.7 %). None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recurrence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after ESD. CONCLUSIONS: ESD appears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residual/local recurrent early gastric cancer lesions after EMR, and it is useful for histological confirmation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SD治疗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的价值。方法169例拟行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72例治疗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者为观察组,另97例直接行ESD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男性比率、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病理特征;比较2组ESD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ESD治疗后非治愈性切除发生率、治愈性切除率、再次ESD或外科治疗率。结果2组年龄、男性比率、高级别瘤变比率、高分化腺癌比率、中分化腺癌比率、直肠位置肿瘤比率及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经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不符合ESD治疗指征,转外科手术治疗;余68例行ESD治疗,术中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2例术中穿孔者于内镜下闭合成功,2例术后延迟出血者于内镜下止血成功,术中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ESD术后3例发生非治愈性切除,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再次行ESD治疗。对照组ESD术中2例发生较大穿孔且内镜下不可闭合转外科手术,2例因粘连严重且病变基底部广基抬举阴性转外科手术,术中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ESD术后10例发生非治愈性切除,其中8例行外科手术,2例再次行ESD治疗。观察组ESD非治愈性切除率(4.4%)、再次ESD或外科治疗率(4.4%)均低于对照组(10.3%、14.4%)(P<0.05),观察组ESD治愈性切除率(95.6%)与对照组(8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可有效评估早期结直肠患者ESD治疗指征,降低非治愈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再次ESD或外科手术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治疗较小(病变大小≤1.0cm)直肠类癌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经肠镜检查且病理明确诊断为直肠类癌(病变大小≤1.0 cm)的患者49例,对患者的内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3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内镜下套扎切除术(EMR-L)组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以年龄、性别、病变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和完整切除率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3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该研究共纳入49例小于1.0 cm直肠类癌,其中EMR组22例(44.90%),EMR-L组20例(40.82%),ESD组7例(14.28%),3种治疗方法年龄、性别和病变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术操作时间较EMR和EMR-L术操作时间长(均值1916.14、96.36和120.25 s,P 0.05),EMR术完整切除率较EMR-L和ESD术完整切除率低(72.73%、95.00%和100.00%,P 0.05),EMR-L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经内镜下治疗后好转出院,EMR组2例发生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好转出院。入组病例均未发生复发、转移。结论 EMR-L治疗小于1.0 cm直肠类癌操作相对于ESD术简单,完整切除率较EMR术高,创伤小、术后处理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_1期结直肠癌(CRC)行单独内镜切除术或内镜切除术后追加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内镜下切除手术的389例T_1期CRC患者。比较内镜切除术后追加手术组(ER+SURG组,n=205)患者和单独内镜切除术组(单独ER组,n=184)患者临床结果。结果无追加手术指征(垂直切缘阴性、黏膜下深层浸润、淋巴管或静脉浸润、分化较差及高芽殖)患者复发风险极低。有追加手术指征患者,ER+SURG组累积复发风险(CRRs)为3.7%,单独ER组为20.1%(P=0.001)。即使未接受追加手术,仅黏膜下深层浸润患者CRRs较低(ER+SURG组:2.3%vs单独ER组:3.4%,P=0.537)。相反,除黏膜下深层浸润外还伴有其他手术指征患者(高风险患者),接受追加手术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结局(CRRs:ER+SURG组5.8%,单独ER组58.0%,P=0.001)。结论仅黏膜下深层浸润患者肿瘤复发风险较低,具有其他高风险特征患者肿瘤复发风险较高,接受追加手术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