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检测法在指导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22例,比较新辅助化疗对术前肿瘤负荷减小、术中及术后机体一般状态改善情况的影响,分析卵巢癌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结果 CA125化疗后平均285.2 k U/L,较化疗前平均3454.3 k U/L明显降低(P<0.01);彩超测定腹水量(最大测量值)化疗后平均2.5 cm,较化疗前7.2 cm明显降低(P<0.05);肿瘤总负荷(影像学提示所有包块最大直径之和)由化疗前平均13.1 cm降至8.2 cm(P<0.05),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标志物CA125、细胞角蛋白7(CK7)、角蛋白标志物(Ber-Ep4)呈阳性表达,间皮素(Calretinin)、间皮细胞(MC)、波形蛋白(Vimentin)及细胞角蛋白20(CK20)呈阴性表达时,高度提示肿瘤细胞为卵巢来源。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的综合治疗中优势作用明显,胸腹水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检测法可以弥补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前病理诊断依据的不足,两者的序贯应用可为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一套有效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新辅助化疗的卵巢癌患者CA125水平与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减灭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并手术的6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初始治疗前CA125水平、新辅助化疗期间CA125的下降率、术前CA125水平与手术理想减灭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血CA125下降率及术前CA125水平影响患者手术的切净率。术前CA125≤100U/ml组与>100U/ml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血CA125的下降率及术前CA125水平可预测患者手术的切净率,术前血清CA125是否≤100U/ml可用于初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晚期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期间多种CA125的动力学变化,分析其对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减瘤满意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及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瘤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信息,获得人口统计学资料、治疗期间血清CA125水平,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治疗情况等信息,统计CA125的各项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对预测满意减瘤可能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49例(74.24%)患者手术后无肉眼病灶残留(R0),17例(25.76%)存在病灶残留(R1/RX)。单因素分析中,NACT前、第一次NACT后、第三次NACT后CA125水平以及第一次NACT后CA125下降百分比在两组中存在差异(P分别为0.001、0.035、0.032、0.018)。多因素分析中,第三次NACT后CA125水平以及第一次NACT后CA125下降百分比为满意减瘤的显著预测因子(P=0.026,P=0.027)。根据ROC曲线,第三次NACT后CA125水平<33.34U/mL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CA125的半衰期及其影响因素,以及CA125半衰期与肿瘤转移器官的部位及个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9例上皮卵巢癌初次满意减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公式t_(1/2)=dt/[2×lg(CA_1/CA_2)]计算CA125半衰期;CA_1为CA125手术前数值;CA_2为CA125化疗期间第一次降到正常范围(35U/ml)的值(或化疗的3个月内降至最低的值);dt是CA_1及CA_2之间的时间。结果:16例患者的术前CA125低于200U/ml,平均年龄(56.00±11.74)岁:其CA125半衰期难以反映实际CA125化疗期间下降情况。43例患者术前CA125大于200U/ml,平均年龄(53.28±9.73)岁。Pearson分析显示,CA125半衰期与年龄、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P分别为0.818、0.180、0.252、0.795、0.339);而与手术后第一次化疗时间间歇密切相关(r=0.345,P=0.024)。分析CA125半衰期与盆腔以外常见转移器官[包括肠管(特指累及肠管肌层,需切除肠管)、网膜、腹膜、淋巴结]数目的差别,发现累及器官数越多,CA125半衰期越长,转移3个及4个器官的CA125半衰期均长于2个器官(P=0.001和P=0.005)及1个器官的半衰期(P=0.033和P=0.035)。结论:CA125半衰期适于用大于200U/ml的上皮性卵巢癌;其时间与术后第一次化疗间歇期时间及转移器官数正相关;临床上推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宜尽早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CA125联合CA199、CA153、癌胚抗原(CEA)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71例卵巢癌患者、1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和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A125、CA199、CA153和CEA的含量,阳性诊断标准分别为:CA12535 k U/L,CA19937 k U/L,CA15330 k U/L,CEA5μg/L。结果:在单项肿瘤标记物中,CA125的阳性率最高(84.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指标平稳。在不同的联合检测方案中CA199、CA153与CA125联合检测方案最优,较CA125单项检测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有提高。晚期卵巢癌(Ⅲ~Ⅳ期)患者的CA153、CA125含量高于早期卵巢癌(Ⅰ~Ⅱ期)患者(P0.001)。结论:CA199、CA153、CEA与CA125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并可以根据CA153、CA125含量判断患者卵巢癌的分期,CA199、CA153与CA125联合检测是诊断卵巢癌较为理想的标记物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期间CA125降至并保持正常作为预后因素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以NACT为首次治疗方案的260例卵巢癌患者。所有患者NACT后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结果 CA125在化疗期间恢复正常组与未恢复正常组相比,PFS(32.6个月vs 24.3个月)及OS(93.7个月vs 47.6个月)延长。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CA125在NACT内降至正常以及满意肿瘤减灭术是卵巢癌独立预后因素(P 0.05)。CA125在NACT内降至正常与满意肿瘤减灭相关,CA125在NACT 2个疗程内降至正常可作为临界值提示患者PFS获益。结论 CA125在NACT期间降至正常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对于新辅助化疗患者,可参考新辅助化疗期间CA125降低水平对其后续能否达到满意肿瘤减灭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新辅助化疗(NACT)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并进行临床验证, 探讨其预后预测效能。方法 (1)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2(GEPIA2)、肿瘤免疫研究数据库(TIMER2.0)等多种在线工具联合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卵巢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20(CK2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Wilms瘤基因1(WT1)基因的功能、表达及预后差异。(2)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1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121例初治晚期(Ⅲa~Ⅳb期)卵巢癌患者,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相关标志物CK20、HER-2、WT1的表达, 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K20、HER-2、WT1基因的单基因或多基因联合检测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1)生物信息学分析:多种在线工具联合分析显示, CK20、HER-2及WT1基因及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与卵巢癌组织中的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初次治疗过程中血清CA125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998年1月-2003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瘤科收治的14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初次治疗过程中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累积生存率,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根据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不同分为≤500、>500~1500和>1500 kU/L,其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71%及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0~35 kU/L)的77例患者的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及56%,明显高于血清CA125水平仍为异常的48例患者(分别为42%、15%,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残留灶直径(P<0.01)及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P<0.01)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接受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1 cm)的患者中,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者的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4%,明显高于化疗后血清CA125笛水平仍为异常者(分别为52%、18%,P<0.01);同样,接受了不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1 cm)的患者中,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者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32%,明显高于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仍为异常者的33%、13%(P<0.01).结论 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正常与否可预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且无论初次手术是否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3个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降至正常者较未降至正常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初始治疗后CA125最低值及其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术前CA125高于35 k U/L的上皮性卵巢癌复发患者120例。我们将卵巢癌复发的CA125参考值设为15 k U/L,其中33例CA125≥15 k U/L,87例CA12515 k U/L。比较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结果 CA12515 k U/L组的无进展生存期[(17.58±1.23)个月]、总生存期[(22.38±2.41)个月]均显著高于CA125≥15 k U/L组[(10.88±3.01)个月及(11.42±4.21)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初始治疗后CA125最低值≥15 k U/L预示卵巢癌早期复发。同时CA125在正常范围内连续3次升高出现的时间[(15.22±10.8)个月]早于影像学诊断肿瘤复发[(22.59±17.22)个月]7个月。结论初始治疗后CA125降至15 k U/L以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动态监测CA125水平,如果在35 k U/L内连续3次升高,应及时进行影像学评价,可能对部分患者早期诊断复发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56例(复发组),未复发7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残留病灶、腹水情况、术前HE4值、有无新辅助化疗、术后2月CA125值、术后化疗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残留病灶1cm、腹水、术前HE4值、术后2月CA12535U/L及组织分级是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复发的因素;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腹水和术前HE4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年龄、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方案与上皮性卵巢癌复发无关。结论:有腹水、低分化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且术前HE4400pmol/L,术后2月CA12535U/L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完善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并严密随访,以便更早发现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晚期卵巢癌妇女细胞减灭术前施行新辅助化疗和传统的减灭术后应用细胞毒化疗(常规组)两者的无瘤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和总生存率,Yale-New Haven医疗中心回顾性研究了1979~1996年间59例诊断患有晚期卵巢癌而施行以铂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通过体格检查、CT扫描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确定诊断。并与206例Ⅲ期或Ⅳ期卵巢癌先行细胞减灭术然后以铂类为主联合化疗的常规组进行对照分析。 新辅助化疗组接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正常大小的癌综合征(NOCS)临床病理特征、存活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NOCS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方法对1992~200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55例NO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125、Ber-EP4、Calretinin和CK7在卵巢癌和NOCS中的表达。结果NOCS占同期卵巢癌的6.56%,且近几年有上升趋势。NOCS患者初诊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7.8±25.6)d,而卵巢癌患者的相应时间为(58.7±57.6)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1,P<0.05)。阴道超声对NOCS的诊断准确率为93.5%。化疗≥3疗程、残留灶直径<2cm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化疗<3疗程、残留灶直径≥2cm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与年龄、腹水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NOCS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7.9%、29.1%、10.2%。CA125和Ber-EP4在卵巢原发癌中的表达高于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中的表达(P<0.01,P<0.05),而在卵巢癌和卵巢原发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卵巢原发癌是NOCS的主要组成成分。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症状、伴有大量腹水、妇科检查触不到肿块,应考虑到NOCS,及时行阴道彩色超声等检查及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穿刺术对卵巢癌(OC)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对13例Ⅲ~Ⅳ期腹水型OC患者在穿刺前及穿刺后腹水和血清CA125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固相酶免疫法(IMx分析器由美国“Abbott Lab”公司提供)检测穿刺前血清、穿刺后5~13天腹水及血清CA125水平。以CA125水平35 U/ml作为标准值的上限。 结果:穿刺前13例患者中12例腹水CA125浓度(平均4 031 U/ml)比血清(平均2 145 U/ml)高2倍。穿刺后13例患者中9例血清CA125浓度(平均1 861 U/ml)比原始值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HE4和CA125的血清值,探讨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HE4、CA125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1例卵巢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HE4和CA125水平。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后行常规化疗,血清HE4及CA125的水平基本下降到正常。术前HE4中位数水平为796.32pmol/L,第2次后基本恢复正常,为135.61pmol/L;患者术前CA125中位数水平为1280kU/L,第3次化疗后为30.4kU/L,恢复正常。卵巢癌患者治疗过程中HE4与CA125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11。结论 HE4可能作为有助于评判疗效的另一种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对铂类+紫杉醇类化疗敏感性与CA125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及化疗的71例上皮性卵巢癌、6例输卵管癌和1例腹膜癌患者,以3次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降至正常(<35kU/L),术后前3次化疗后每次CA125同上次比较能否降低50%作为判断铂类敏感的指标,比较分析化疗敏感型患者CA125数值变化规律。结果:(1)术前CA125数值对于判断患者第2次及第3次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下降50%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首次CA125数值对于判断患者第2次(P=0.028),第3次(P<0.01)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下降50%,以及3次化疗后血清CA125能否降至正常(P=0.046)具有统计学意义;(3)较早FIGO分期(FIGOⅠ~Ⅱ期),无腹水,满意的肿瘤灭减术也是决定患者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结论:术前和术后血清CA125水平、较早的FIGO分期、无腹水、满意的肿瘤减灭术是影响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有意义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卵巢癌是目前复发率、病死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卵巢癌,其中肿瘤细胞减灭术未能切除的大块残留病灶是导致患者术后化疗耐药、复发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近三十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新辅助化疗可缩小晚期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体积,提高理想细胞减灭术的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近年临床观察发现,虽然新辅助化疗能提高部分晚期卵巢癌手术彻底性,但患者生存期并未得到有效延长。因此需要对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疗效及意义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卵巢癌是目前复发率、病死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卵巢癌,其中肿瘤细胞减灭术未能切除的大块残留病灶是导致患者术后化疗耐药、复发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近三十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新辅助化疗可缩小晚期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体积,提高理想细胞减灭术的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近年临床观察发现,虽然新辅助化疗能提高部分晚期卵巢癌手术彻底性,但患者生存期并未得到有效延长。因此需要对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疗效及意义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上皮性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其中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治疗成功的基础。但部分患者首次手术无法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文献对新辅助化疗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研究热点进行总结分析,认为新辅助化疗提高了满意缩瘤术的几率,然而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工作中应准确评估治疗前风险,选择最有可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的合适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最大发挥新辅助化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的先期化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即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继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然而由于卵巢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施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较为困难,不同文献报道晚期卵巢癌患者能成功手术的比例差异较大,平均仅为40%~50%。由于未能成功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后续化疗也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因而有学者探索在首次手术前先进行有限疗程的化疗,即卵巢癌的先期化疗(新辅助化疗),以减低肿瘤负荷,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成功率,以期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目前对先期化疗能否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尚存在争议,但对于晚期患者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随访观察。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8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依据术前评估能否进行理想细胞减灭术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无法进行理想细胞减灭术,故先给予NACT,之后行肿瘤细胞减灭及常规化疗;对照组可进行理想细胞减灭术,给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常规化疗。6~8个化疗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多肽抗原125(CA_(125))变化,随访3年统计生存率及复查HE4、CA_(125)。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64%,对照组总有效率41.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04,P0.05)。治疗后,两组HE4、CA_(125)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89.55%(60/67),对照组生存率80.33%(49/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94,P0.05),但两组HE4、CA_(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生存率73.13%(49/67),对照组生存率50.75%(3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9,P0.05),两组HE4、CA_(125)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提高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