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否保留残端的两种方法,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即将手术的5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 =25)和对照组(n =25)。观察组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采用保留残端在鞘内重建;对照组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清除残端。均选择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术前、术后及定期随访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IKDC)的评估、膝关节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2000测量)客观稳定性的评价及本体感觉功能的测定。结果 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9和12个月及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IKDC评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比较测量侧-侧(患侧及健侧KT-2000)的差值<3 mm,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本体感觉的角度重复试验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两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稳定性及本体感觉恢复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6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清除股骨及胫骨止点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观察组行保留股骨踝间窝和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本体感觉功能:踝关节主动位置觉(JPSA)、踝关节被动关节位置觉(JPSP)和踝关节"运动觉"(KT)。结果:术前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JPSA、JPSP、KT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JPSA、JPSP、K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腓骨长肌腱重建A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自体肌腱重建时保留胫骨端残端纤维对膝关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2月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资料完整的74例患者按照是否保留胫骨端残端纤维分为保残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增高,且保残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保残组双膝关节被动活动感觉阈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保留胫骨端残端纤维对膝关节早期本体感觉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与非保残重建的优劣以及保残重建对本体感觉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1年随访。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75例,其中非保残重建37例,保残重建38例,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进行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KT2000检测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并采用被动角度重复试验进行本体感觉测试。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患膝关节活动度均已基本恢复正常,患膝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KT2000检测较治疗前均获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及1年保残组健侧和患侧本体感觉偏差小于非保残组(P<0.05)。治疗后摄片检查发现两组各有2例患者胫骨骨道偏离理想位置,未见独眼畸形发生。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保残重建有利于患者修复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19例PCL患者行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股骨双隧道位于PCL原附着区.前外侧束位于10:30(左)或1:30(右),距关节软骨7 mm;后内侧束位于8:30(左)或3:30(右),距关节软骨10mm.术中保留PCL残端纤维及周围滑膜组织,移植物采用自体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后抽屉实验(PDT)术前(++)不稳12例,(+++)不稳7例;术后(-)16例,(+)不稳3例.仪表盘试验用于评估评估旋转稳定性,术前不稳11例,术后全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术前平均(61.12±4.80)分,术后平均(92.25±4.5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正常15例,接近正常4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54.23±5.20)分提高到术后(90.13+6.1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PCL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符合解剖重建,能较好控制胫骨后向及旋转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利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和钮扣悬吊固定.KT-2000检测、2000 IKDC、Lysholm和Tegner评价表评分并分析膝关节和患肢功能.结果 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9~30个月(平均18个月),34例Iachman试验阴性.KT-2000检测:患侧、健侧胫骨前移之差由术前(6.4±2.9)mm降为随访结束时(2.1±0.6)mm.按照2000IKDC膝关节检查表,34例患者(97.1%)分级评价正常或接近正常.2000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从术前(42.6±5.9)、(47.8±6.2)、(3.7±0.3)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95.6±3.4)、(93.8±2.7)、(6.7±0.6)分(P<0.05).结论 采用自体胭绳肌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4例ACL损伤患者分为PRP组(n=42)和对照组(n=52), 2组均行ACL重建术, PRP组在肌腱移植前用PRP浸泡,并于术后第1、3、5周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手术当天和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差异,比较2组术后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时, 2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 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 2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当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大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PRP组股骨隧道移植物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PRP应用于ACL重建术能提高腱骨愈合的速度,缩短ACL重建术后恢复时间,提高腱骨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00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重建ACL,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利用RigidFix /Endobutton和Intrafix/可吸收挤压钉+门形钉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按照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按照Lachman试验、PST试验和KNEELAX3检查进行客观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0~48个月,平均2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50.2±6.4)分,术后最终评分平均(93.3±3.5)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0.00%;KNEELAX3测量结果:术前差别为5~15 mm,平均(9.85±1.4)mm,术后最终测量为0~5 mm,平均(1.46±1.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RCT)设计,将需行关节镜手术的58例膝关节软骨或半月板退行性变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24)或对照组(n=34)。关节镜治疗期间,PRP组关节内注射PRP。评估术前、术后6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的术后疼痛、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58例患者随访至研究结束(即随访12个月)。PRP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9±0.1)和(2.3±0.4)分,P=0.008],但术后12个月时无差异[(1.4±0.6)和(1.6±0.8)分,P=0.163]。PRP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77.5±19.8)和(41.7±16.5)分,P=0.011;(83.2±18.2)和(41.7±16.5)分,P=0.003]。生活质量SF-36评分显示,PRP组SF-36身体健康评分在术后6周达到峰值,而SF-36心理健康评分术后6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同样是在术后6周分值最高。结论与单用关节镜相比,术中应用PRP可在术后6和12个月缓解术后疼痛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为ACL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ACL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应用钛质界面挤压螺钉固定,对41例ACL损伤病例行重建术.结果 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术后38例膝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轴移试验术后全部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48.8±1.25)分,提高到术后(90.3±1.08)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双束组32例和单束组32例。双束组进行单骨道双束手术,单束组进行单骨道单束手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受伤侧别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KT-2000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观功能评分与客观稳定性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单骨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治疗的主要原因、适应证、方法及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稳需要接受翻修患者3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治疗。翻修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14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7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上骨道偏前12例,下骨道偏前8例,其中1例合并关节强直;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1例;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未予修复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吸收12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18例。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14例,人工韧带6例。前交叉韧带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异体韧带重建膝关节韧带断裂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1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异体韧带重建交叉韧带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其中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9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前后交叉韧带均断裂2例。结果 1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患者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恢复,术后膝关节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平均53分,术后8周平均89分,优10例,良2例,无切口感染和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患膝关节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很多,常涉及到不同的移植材料,但不同移植材料之间比较的研究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2000-01/2005-09收治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6例,其中异体骨-髌腱-骨移植27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四股半腱肌28例.方法: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2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1000评价疗效.检测术后住院期间患者体温.主要观察指标:①关节活动范围.②后抽屉试验及KT-1000检查关节稳定性.③Lysholm和IKDC评分检测膝关节整体功能.④不良反应.结果:随访26~79个月.3组患者终末随访的IKDC分级、Lysholm评分、KT-1000结果和后抽屈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自体骨一髌腱一骨重建组3例膝关节10°屈曲受限;同种异体骨一髌腱一骨重建组1例5°屈曲受限;半腱肌腱重建组2例屈曲受限.3组间膝关节屈曲受限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均无关节粘连、伤口感染、植入物断裂、螺丝钉松脱、髌骨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12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半腱肌腱重建组5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后痛.3组膝周痛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自体骨-髌腱-骨组最高,半腱肌组次之,异体骨-髌腱-骨最低.3组术后发热时间组间比较发现,异体骨髌腱骨高于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P=0).自体骨髌腱骨与自体半腱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44).4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主要有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两种方式。目的:随机对比应用异体跟腱单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2006-01/2009-01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分别行异体跟腱单束重建及双束重建。结果与结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并获得随访的病例共52例。双束重建组手术时间较单束重建组长,行关节腔穿刺的病例数较单束重建组多(P〈0.05)。手术后1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单束组重建及双束重建组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膝关节屈曲30°和90°时用KNEELAX3测量胫骨端后移距离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两组膝关节屈曲30°和90°时用KNEELAX3测量胫骨端后移距离未见明显差别(P〉0.05)。说明与单束重建比较,双束重建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提高,且双束重建的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关节肿胀重,故不推荐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优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的技术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膝关节PCL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固定PCL撕脱骨块。术后1周开始在支具保护下被动活动膝关节,术后10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均Ⅰ期愈合。1例屈膝受限15°,无伸膝受限;2例后抽屉试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5.6±6.3)分,术后10个月(87.8±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治疗PCL撕脱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20年4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12例,给予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对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无副损伤,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92±4.17)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反Lachman试验阴性,后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度为(128.75±2.26)°,IKDC评分为(82.92±3.34)分,VAS为(1.17±0.3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00±3.0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不同学者对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存较多争论,因此寻找简便、经济的修复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胫骨隧道钻取双隧道模拟前内、后外两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于重建前后利用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关节动度仪测试试验,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并应用IKDC分级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9例患者随访的IKDC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1例,无伸膝受限,活动范围120°~140°,平均126°。KT-2000TM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在90.7kg,136.1kg和最大拉力时,患膝和健膝之间的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重建前(P〈0.01)。影像学IKDC评估为:A级15例(79%),B级3例(16%),C级1例(5%)。结果证实,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时移植物加用高强度编织缝线与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4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韧带重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自体腘绳肌移植物中是否加用Arthrex AR-7200(Arthrex,Naples,FL,USA)编织缝线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23例),以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PDT)作为膝关节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以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作为膝关节功能性评价标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术后1年试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评价结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前膝关节评价结果。结果膝关节功能性方面: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Lysholm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64(40,81)、84(73,87)分,对照组分别为68(48,78)、80(70,9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35、-3.576,P值分别为0.011、<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Tegner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2.0(1.0,2.5)、6.0(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0(1.0,3.0)、6.0(4.0,7.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7、-4.122,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IKDC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750,-4.234,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后抽屉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674,-4.083,P均<0.01),并且试验组膝关节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0.156,P=0.039)。结论自体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在移植物中放置高强度编织缝线更利于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编制六股腘绳肌腱移植利用可吸收交叉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对39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六股编制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股骨侧利用可吸收交叉钉固定.合并半月板损伤13例,行半月板缝合4例,部分切除8例,半月板全部切除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4例,Ⅰ期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或止点重建术;无合并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角损伤患者.术后随访12~51个月,观察此固定方法的可靠性和术后疗效,以Lvscholm评分和KT-2000检查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32例患者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均>120°.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均阴性;Lachman试验强阳性1例,阳性5例,阴性26例;膝关节功能Lyscholm评分为(92.6±4.2)分.KT-2000检查结果:31例为0~4.5 min,平均3.2 mm,1例患者关节不稳定,双膝差距6.5mm.结论 采用编制六股腘绳肌腱移植可吸收交叉钉固定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获得早期的初始稳定性和后期的生物稳定性,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