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做功(MW)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30例AMI患者(AMI组)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MW参数,分析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整体长轴应变(GL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二尖瓣反流面积(MR)均增大,LVEF、E及e值均减低(P均<0.05);左心室GC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均降低,整体无用功(GWW)、GLS、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均增高(P均<0.05)。AMI患者GCW与LVEF呈正相关(r=0.573,P=0.001),GCW与GLS呈负相关(r=-0.880,P<0.001)。结论 MW技术可用于评估AMI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节段做功指数,探讨其与磁共振透壁增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行PCI的STEMI患者61例,应用左室PSL获得心肌节段做功指数(WIs)、心肌节段有效做功(CWs)、心肌节段无效做功(WWs)和心肌节段做功效率(WEs),同时应用磁共振钆延迟增强扫描(LGE-CMR)检测各心肌节段透壁增强程度,比较不同透壁增强心肌节段做功指数,分析心肌节段做功指数与透壁增强的相关性;比较心肌梗死核心区与远离区心肌做功指数的差异。结果 1037个心肌节段中,124个(11.96%)心肌节段为透壁增强,425个(40.98%)为非透壁增强,488个(47.06%)为无增强。非透壁增强、透壁增强心肌节段WIs、CWs和WEs均降低,WWs增加,与无增强心肌节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Is、CWs和WEs与LGE-CMR透壁增强均呈负相关(r=-0.666、-0.848、-0.365,均P<0.05),WWs与透壁增强呈正相关(r=0.841,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STEMI并行PCI手术患者78例,根据其术后48 h MCE检查结果分为灌注充盈正常43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均匀且完全显影,A组)、灌注充盈稀疏20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不均匀或部分显影,B组),灌注充盈缺损15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缺损且完全不显影,C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MCE检测各组术后48 h、1个月、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记录并比较各组术后6、12、24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术后同一时间LVEDV、LVESV、E/A均升高,Am、E、LV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MCE)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功能及心肌灌注血流量,评估2型糖尿病(T2DM)对PCI后STEMI患者心肌功能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纳入65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合并T2DM组(n=42)及单纯STEMI组(n=23);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MCE测量相关指标,比较组间超声参数差异,分析STEMI患者PCI后3个月心肌功能与心肌灌注血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65例中,40例(40/65,61.54%)心肌造影分数为1分,25例(25/65,38.46%)为0.5分。合并T2DM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大于单纯STEMI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灌注曲线平均斜率(β)及心肌血流量(MBF)均低于单纯STEMI组(P均<0.05)。PCI术后3个月,STEMI患者局部MBF与LVEDD、LVESD、LVEDV、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房前后径(LAD)及E/A及E/e''均呈负相关(r=-0.423、-0.383、-0.368、-0.321、-0.321、-0.434、-0.255、-0.239,P均<0.05),而与LVEF呈正相关(r=0.247,P=0.041)。结论 MCE可定量评价PCI后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PCI后,相比单纯STEMI患者,合并T2DM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心肌微循环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5.
无创心肌做功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新技术,可将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与无创肱动脉血压相结合而构建左心室压力-应变环,克服斑点追踪技术的负荷依赖性,在诊断冠心病、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就无创心肌做功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中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比较两组术后即时造影检查结果、术后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术后2h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90 d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时造影、校正TIMI帧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到达峰值时间、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90 d 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 d、90 d的左室E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给予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和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左室压力-应变环(LV-PSL)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在我院择期行PCI的CAD患者30例(病例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应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比较急诊PCI与延迟PCI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的AMI患者22例,急诊PCI组13例,延迟PCI组9例。应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腔内径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较术后7d明显改善(P〈0.05),而左室内径较术后7d缩小(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后延迟PCI与急诊PCI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有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杨剑峰  张荣林  徐标  宋杰 《临床荟萃》2006,21(15):1072-107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急诊PCI术成功后1小时的18导联心电图(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的观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室壁运动异常、再通后ST段下降又再抬高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术后,其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可以作为预示患者近期预后的一个临床实用指标,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室壁运动的改变,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在介入治疗术前3 d、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测量心肌形变及时相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梗死相关节段的应变、应变率、节段射血分数、收缩后应变指数等指标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内已有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评价血管再通治疗后局部心肌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恢复程度的一种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乳酸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132例,根据术后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TMPG 0~2级,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对照组76例,TMPG 3级,心肌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右侧桡动脉径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AMI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30rain、对照组于术后30min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后,继以0.15μg/(kg·min)微量泵维持24h。比较2组手术前、后TIMI血流情况、血小板相关补体1(platelet associated complement1,PACl)及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阳性表达率、脂联素水平,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短轴收缩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随访1个月观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5.6%)高于对照组(82.2%)(P〈0.05);2组术后1dPACl、CD62P阳性表达率和脂联素水平及术后7dLVESD、FS和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PAC1、CD62阳性表达率、脂连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LVESD、FS和LVEF及术后1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卢竞前  李易  李建美  杨锋  吕云  洪云飞  李玉  张荣华  吴燕 《临床荟萃》2006,21(15):1069-1071
目的观察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治疗费用,探讨适合云南省STEMI新的救治模式.方法 81例STEMI患者分为易化PCI组(42例)和选择性PCI组(3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左心室功能、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率为97.6%(41/42),选择性PCI组开通率为79.5%(3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0.2±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易化PCI组无死亡,选择性PCI组死亡6例,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慢血流、再梗死、脑卒中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5.3±1.2)万元,住院天数为(7.3±2.4) 天和(13.6±5.8)天,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易化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经济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AMI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病人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病人缩短,医疗费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病人低,满意度较常规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AMI病人能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有效PCI治疗,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同时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率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率水平分为研究组(患者心率大于或等于80次/分钟)和对照组(患者心率小于80次/分钟),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并比较住院期间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并发症发生恃况。结果研究纽CK—MB(164.5±67.7)U/L和TnI峰值(47.1士30.5)%均明显高于对照纽CK—MB(131.8±71.8)U/L和TnI峰值(33.9±2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LVEF(49.2±9.8)ng/m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54.5±1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IABP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护理需重视心率变化,出现心率加快的患者应及早通知医生给予适当药物控制,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朱汉华  阳维德  郑萍  罗秀锋  李静  潘宏彬  屈妍  陈锋 《临床荟萃》2010,25(22):1939-1942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及发病后7天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治疗方式分为急诊介入组(45例)、药物治疗组(15例),其中急诊介入组又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分为心肌灌注良好组(35例)和心肌灌注不良组(10例),均入院后即刻、发病后24小时、发病后3天和7天取外周静脉血样测定NT-proBNP,同时各组在发病后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NT-proBNP数值的差别以及发病后7天NT-proBNP与LVEF的关系.结果 ①3组患者入院后即刻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后即刻比较,发病后24小时、3天、7天各时间点,各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发病后24小时、3天、7天各时间点比较,心肌灌注良好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心肌灌注不良组(598.3±216.5)ng/L vs(950.1±215.8)ng/L,(453.2±147.8)ng/L vs(1 439.8±325.7)ng/L,(332.6±125.1)ng/L vs(1 249.9±406.4)ng/L(均P<0.05),心肌灌注不良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均P<0.05).②发病后7天时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82,P<0.01).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期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NT-proBNP水平;发病7天时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是心肌灌注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